APP下载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2016-03-01亢晓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播受众

亢晓夏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亢晓夏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与数字技术、新媒体融合发展。21世纪以来,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与新媒体催生新的传媒生态,一系列新理念、新模式、新产品、新形态及新的营销方式令人目不暇接。传统媒体如何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共生、创新发展,成为学界业界的热议话题。

新媒体;广播;融合发展

1 广播媒体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对公众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有些人甚至预言传统媒体将在不久之后消亡。但细细分析就会发现,一切新媒体的出现,不管它的形式如何,都无法替代像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这些传统媒体,新媒体会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瓜分受众市场,并形成与传统媒体鼎足而立的局面。

当前,传播环境中发生的最深刻变革之一,就是媒介融合时代正在势不可挡地到来。媒介融合,即是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与网络等新媒体、传统平面媒体与新媒体等通过合作的方式,密切互动,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和集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

就广播而言,首先,广播媒体拥有比较稳定的受众群,如开车一族,这是广播目前最为庞大的受众群,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广播爱好者等。另外,广播媒体拥有素质较高的专业记者、编辑队伍,“内容为王”永远都是广播的立命之本;广播的公信力也是其他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目前,新媒体与广播处于一种复杂的共生环境中,新媒体的出现更加推动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发展。

2 媒介融合给新旧媒体带来的冲击

在当前,新旧媒体融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新技术和人的思维的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思维下,媒介生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一个新产品的推出和蔓延都可能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对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该说是颠覆传统媒体的思维定式,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定位[2]。

新媒体的发展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第一时间把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传递到受众的手中,但广播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升级,媒体之间的竞争最终是内容上的竞争,不管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多么先进、快速,能打动并留住受众的终归都是有新闻价值、有观点、有灵魂的内容。

在新媒体日益活跃的大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优势依然存在。新媒体在给传统广播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机遇,而且新媒体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媒体。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着广播媒体。很多新媒体,不管是网站还是手机终端发布的消息内容,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传统媒体。这是因为受众对于从网上获取的信息还是抱有一定怀疑态度的,但在网络世界中,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这也导致网上谣言、假消息不时出现,而广播等传统媒体因为自身的公信力非常强,其可信度被广大受众所认可,所以网站和手机终端等新媒体在面对一些社会热点和国内国际大事件的时候,都是以广播等传统媒体为消息源,转引其报道和分析。

近几年,在地震、洪水等频发的自然灾害事件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广播在抗灾救灾中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自然灾害大都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而广播对于条件和设施没有过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只需要有一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话,就可与广播电台取得联系,通过电台把灾区的情况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这可以有效阻止谣言和不实消息的传播。在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关于受灾地区的各种信息都会在网上流传,很多受灾民众家属由于不了解灾区的情况,又与家人联系不上,面对纷繁的谣言和不实消息,无所适从,十分着急。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把灾区的情况通过电波传递出去,可以有效缓解受灾民众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在雅安地震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就及时与当地救援部队以及受灾群众做连线,通过他们的语言描述,把灾区的消息传递出去,并且还派出多路记者,第一时间介绍当地受灾以及救援的最新情况。

同时,广播等传统媒体也依靠着新媒体不断扩展其影响力,在雅安发生地震之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不仅第一时间在节目中插播了这一消息,还通过其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把消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本台记者在当地采访到的最新内容和图片也通过官方微博等平台第一时间发布。此外,现在很多电台节目都已经实现了在网络电视台或者网站的同步直播和点播,节目的互动形式也一改以往短信、电话等方式,转而依靠微信等社交工具和听众交流,取得了很好的传播互动效果。

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广播从调频进入数字广播新阶段。现在受众收听广播并不仅仅单一依靠收音机,电视、网络和手机应用平台等接收终端都是新涌现的传播模式。例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全新手机应用平台“听听FM”,既可以实时收听电台所有频率的节目,又可以听回放。作为手机应用,“听听FM”非常注重与用户的互动,设置了评论、转发功能,用户可以随时发表对节目和主持人的看法,还可以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把自己喜欢的节目介绍给微信中的朋友们。正是借助于新媒体的终端融合,增强了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听众,特别是那些追求时尚、对新媒体有着浓厚兴趣的年轻听众来收听广播。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媒体,但传统媒体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跟随时代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和运作模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对多变为多对多。传统广播几乎都是大而全的综合台,而如今的新媒体则是按照不同类型人群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等进行分类,节目的针对性越来越强,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单一,更加专业化、小众化。现在的受众大部分都比较注重个性、喜欢有特色的主持人,喜欢符合自己定位和兴趣爱好的节目,对于大而全的综合式消息需求并不旺盛,更关注专业化的节目内容。所以,现在的广播节目不仅要做细、做精、做得专业,还要对自己的受众有详尽的认知。

3 广播受众分析

以往,广播电台对于谁在听节目、听众的背景、听众所在位置、通过什么方式收听节目等,都无从知晓,也觉得不重要,但事实上,我们只有了解受众的一切,才能定制出符合不同年龄、不同需求听众的节目。现在不管是旅游、服装还是吃穿住行的任何方面,都推出了定制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吃穿住行方面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人们不喜欢穿与别人一样的衣服,出去旅游希望走不一样的路线,那么他们对于广播节目的需求也是如此,人们希望听到有个性、专业化的定制节目。广播要想针对不同的受众推出不同的节目,就需要对受众有全方位的了解。

现在,很多人不再局限于收音机收听广播,各种APP成为了新的收听终端。受众通过APP可以下载节目,也可以点播节目,这种收听体验是收音机无法做到的。传统媒体可以通过APP后台收集受众的背景数据,这只需要注册用户填写个人资料。在了解这些注册用户的数据后,APP终端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受众的收听习惯和收听的节目类型,掌握节目受众群,确定听众的收听转化规模,测算出精准的购买力,并为这些受众定制专业化的节目。

储备节目的数量是衡量一个电台综合实力的重要数据。为受众提供自有版权节目并可以按照受众意愿播放的能力,是衡量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参考。在互联网时代,媒体首先要有足够的产品供受众选择。只有拥有海量的广播产品,才可能形成内容矩阵,满足用户各方面的需求。而且储备的节目必须是注册用户才能享受到的,这样才能够留住受众,吸引受众。其次,除海量的节目储备外,广播节目或者广播的APP能不能和手机软件结合,为注册用户提供一些窗口服务,如医院挂号、求职等,让用户受益。最后,线下活动也是吸引受众成为注册用户,同时留住现有用户的不二法宝。例如,冬天大家都爱泡温泉,可以尝试组织注册用户一起团购此项服务;再如现在大家都关注食品问题,那么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提供给注册用户安全的食材供应商,解决大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顾虑等,为注册用户提供更多专享的服务和优惠。这类服务是广播内容的线下延伸,并使广播逐渐成为社交媒体,形成与用户的强关系链。

4 总结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既可以形成多平台、多方位和多渠道的深层合作与互动,也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使受众更加快捷地获取信息。传统广播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形成一个复合型媒体,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进入相关内容链接,就可以获得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信息内容。传统媒体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实现新的增值服务。

[1]孙昊瞡.传统广播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研究[J].高校科技,2015(34).

[2]张富强.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J].新媒前沿,2016(1).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广播受众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