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低年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2016-03-01张桂媛
张桂媛
(上海闵行区民办华星小学 上海 201100)
随迁子女低年级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张桂媛
(上海闵行区民办华星小学 上海 201100)
一、介绍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文化学科,这些学科有很强的学科性,逻辑系统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主要关注于小学生的人格塑造,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思想上的自导。在中国,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复杂,德育教育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身处上海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随迁子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标,然后探讨了随迁子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模式,分别从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两方面进行分析,随后分析了班主任在随迁子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
二、随迁子女人生观价值观指导目标
随迁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儿童,却又有别于一般的农村儿童。随迁子女随着外出打拼的父母远别家乡,来到陌生城市生活,他们在心理上比较孤独,离开了家乡的亲人,熟悉的生活环境,一起玩耍的伙伴,在城市又存在着语言不通,物质生活不充裕,父母陪伴较少的现象或者是缺乏安全感的生活,随时都要经历着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带来的起起落落。小学阶段的随迁子女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都是依附成年人生活的群体,往往比较敏感无助。针对这个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对小学阶段的随迁子女意义重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将会对这群孩子的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小学教师要针对随迁子女的生理心理特点,智力发育特点,所处的家庭背景,以发展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帮助这群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塑造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格,可以让他们勇敢积极的面对自己以后的生活。[2]
三、随迁子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式
1.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堂教育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教育是随迁子女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是孩子的主要生活部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是随迁子女重要的人生导师,学生除了向老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一言一行往往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的时候,教师的一句话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加管用。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光要传授孩子们正确的文化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行传达的思想内在,不势力,不虚荣,言行一致。让学生知道凡事有可为,有可不为,既为之,必心诚!随迁子女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老师高尚的品德,向老师看起,这样非常有利于随迁子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善于结合课堂教育内容
低年级的随迁子女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逻辑思维不是很强,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时候,要把德育课本上的道理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课本上的东西加以引申,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合作学习,归纳总结课文内容,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道理。比如,在语文课上,当学习到古人刻苦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努力上进在当下时代是多么重要,努力的人是值得尊重的,当学习到抗日英雄和侵华日军浴血奋战的时候,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爱国就是爱家,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在体育课上,有的随迁子女学生可能不适应体育课的某些锻炼课程,教师可以向学生传达运动快乐的理念。总之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相结合,深刻挖掘每门学科背后的人生价值理念,表面上看这样做非常之麻烦,但是其实每门学科背后都是人类智慧文明的结晶,都是人生价值的体验和体现。[4]
2.社会实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社会实践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尤其是对随迁子女来说,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认识新环境,更快的融入新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对随迁子女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比课堂上的书本教育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让随迁子女接受。[5]
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实践内容要多注意培养亲子关系
随迁子女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以便应对家乡的各种开支和城市的高额生活成本,他们或许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者采用放养式的管教方式,而随迁子女面对陌生的城市,往往压力比较大,他们渴望像城市孩子一样拥有漂亮的衣服,高档的文具玩具,体面的出行方式,但这往往是可望不可即的,在与城市孩子交往的时候也往往小心谨慎,生怕遭到他们的嘲笑,而父母的生活也是围绕着金钱,如何赚的更多,如何在城市扎根生活,在来自城市生活的压力下,孩子的内心往往失衡,他们也会变得更渴望物质生活,更加虚荣攀比。他们可能觉得拥有金钱就会拥有一切,这种情况下,有关随迁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多注意让他们与父母沟通。比如教师可以制定有关帮父母洗脚的实践活动,和父母一起来校参加课外活动,增强父母和孩子之前的沟通,让父母深刻认识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的重要性,也让孩子知道父辈为了让自己在城市生活的更好,一直都在努力的奋斗。[6]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和随迁子女的个性特征结合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喜好也是不一样的。实践活动要善于发现每个随迁子女的特点及喜好,综合孩子的特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这些孩子往往比较自卑,处理不好,消极的思想往往伴其左右。教师应该鼓励随迁子女,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有的随迁子女喜欢画画,但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父母不支持,孩子往往会放弃这种爱好,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孩子利用自己会画画的特长,帮助其他同学制作可爱的实践活动道具,如小贴士。有的孩子可能爱好唱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给大家表演。无论是何种个性特征,教师都应该善于发现,结合教学实践,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教师看似无意的鼓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7]
四、班主任在随迁子女正确人生观培养中的作用
除了家庭生活,随迁子女主要在校园生活,教师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导师,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任课老师,还是人生导师。
班主任其实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一个健康向上的团队往往需要团队领导者的正确引导,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班主任主要负
责一个班级学生的各种事物,学习,生活方面的事务要面面俱到。首先在学习上,班主任要对随迁子女给予一定的鼓励和照顾,这个群体的孩子往往面对语言不通的状况,在家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和城市也有很大差别,有的孩子比较努力,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自暴自弃,面对课业缺乏耐心,班主任要及时给予鼓励支持,让孩子明白,学习成绩是次要的,但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却使人终身受益,只有掌握知识,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导和丰富随迁子女的业余生活。面对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随迁子女可能无所适从,如果一味对城市生活盲目崇拜,孩子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班主任要针对随迁子女的生活特点,鼓励和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让他们和城市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运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弥补随迁子女在城市生活的孤独感,让他们建立起对生活的热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总结
总体上来说,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随迁子女这个特殊群体来说,他们更需要成人给予他们的人生正确的引导,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帮助随迁子女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二芳.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探讨[J].理论探索,2001,(1)﹕28-31.
[2] 张二芳.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探讨[J].理论探索,2001,(1)﹕28-31.
[3] 七、八、九年级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 彭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3月
[5] 优秀教师的10项基本功编写组:《优秀教师的10项基本功》,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年版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