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2016-03-01曹文梅

关键词:动手操作数学学生

曹文梅

(济阳县萃清小学 山东济阳 251401)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曹文梅

(济阳县萃清小学 山东济阳 251401)

摘 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在设计教法、学法上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使学生亲身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动手操作 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更喜欢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在逐渐的减少,有些教师考虑到学生动手操作会耽误时间,就省略动手操作这一活动。有时只靠教师的讲解或课件演示却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来说是枯燥的,缺乏趣味的,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认为应重视课堂的动手操作,因为它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在设计教法、学法上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环境,使学生亲身感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他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都动手操作,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可能性》这节课时,为证明抛硬币的公平性,我先抛一次硬币,让学生猜可能出现的情况,加深对可能事件不确定性的理解。在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中,我出示要求:1、每人独立抛十次,并记录抛掷结果。2、小组讨论思考: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记录的也很认真。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合作探究,充分发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的思维在操作中分析、实验猜想中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难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数学学习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情境导入新课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36-8= 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师:怎么算呢?6减8不够减怎么办?(引出矛盾,激发学生思维)请你用小棒来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和同位说说你的方法。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学生拿小棒在投影下边说边演示。他从30里面拿出一个10,把6变成16,16减8够减吗?直观的让学生知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把借来的10和个位得数合起来再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实践。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理解算理,使“直观图”与“算法过程”相连,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完成了感知表象符号的思维过程。在汇报其他方法时,有学生说: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掌握了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使学生经历由直观操作、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的过程,遵循了有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数学知识的探究、发现及实践应用是协调同步的,并且只有附着在知识的构建和问题的解决的过程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等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在经过手脑并用后,便可以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我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2、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是直的,是一条线段)。3、再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这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抽象出长方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时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汇报。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四、动手操作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标的理念是: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 ,掌握知识。动手操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生理学表明:双手动作时,在脑与手之间,信息通过双向的通道高速的传导着。在手脑并用时,大脑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刺激而活跃起来,手使脑的功能得到发展,脑使手的技能得到训练。在操作中,操作的顺序性又可使语言的条理化、完整化,同时使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在小组活动时,引导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在感知这些物体的特征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同学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些学习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对实物观察操作后,再过渡到模型,逐渐抽象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快乐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才能把形象的感性认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认识。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数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