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便引诗情到碧霄——浅析古典诗词美读的有效策略

2016-03-01褚月媛

新课程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有效策略

□褚月媛



便引诗情到碧霄——浅析古典诗词美读的有效策略

□褚月媛

【摘要】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举例分析的方式,谈古典诗词美读的4个有效策略:以情范读、配乐朗读、画面助读、引导品读。

【关键词】古典诗词;美读;有效策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手感、乐感的形成离不开“观”和“操”的实践,语感的培养自然也离不开“读”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而对于蕴含丰富、韵律优美的古典诗词,美读尤为重要。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然而,现在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支离破碎的以讲代读或者学生囫囵吞枣式的以背代读,课堂沉闷乏味,学生意兴阑珊。试想,如果师生能在节奏明朗、音色谐美、感情充沛的美读中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不仅能创造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更能让学生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从而达到热爱诗词的最终目的。

古典诗词教学,美读的作用已毋庸置疑。笔者试以教学中的所见及实践谈谈古典诗词美读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以情范读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然后为识《离骚》。”严羽读《离骚》涕泪满襟,是因为他在美读的过程中做到了音律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他的读是借己之口抒屈原之怀。这种读和只重节奏把握、腔调拿捏的读是有本质区别的。而学生中虽不乏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朗读者,但鲜见能准确把握诗词情感、与诗人神交的美读者。因此,以情范读应以教师为好。

笔者有幸聆听过一位语文教师的朗读指导课,课堂中,她范读了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这节课直到现在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不是她读到4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时的坚定语气,也不是她对整首诗轻柔、舒缓的节奏的准确把握,而是她在读完整首诗之后静默的5秒钟内,脸上呈现出的恬静又略带忧郁的微笑。这个微笑让我觉得这位女教师必是能深味郭沫若先生创作此诗时那种从苦闷现实中挣脱出来、依然不倦地追求光明与理想的心情的,并且,她在范读中努力用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唤起学生与诗歌、与作者的这种情感共鸣。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有一副好嗓子,但无论是清脆圆润还是沙哑低沉,只要能将作品的情感内涵借助抗坠疾徐的音节和富有变化的神情表现出来,这个范读便是有效的。

二、配乐朗读

“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不乏富有韵味,读之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如果在诗词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注入音乐,可以让音乐来代替心中那些无法言说的感触,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而在学生朗读时,配以或欢快、或悲壮、或淡泊、或感伤的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很快就把握诗词的节奏、轻重、旋律,还能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配乐朗读以学生的读为主,音乐主要起辅助作用。所以我们在选用音乐时不能直接用歌曲,要用没有歌词的曲调。又因为古典诗词典雅、古朴、含蓄的特点,所以选用的音乐应以用琵琶、古筝、二胡或笛子等乐器演奏的古典音乐为宜。比如,朗读柳永的《雨霖铃》可配以古琴曲《梅花三弄》,古琴的厚重凝练与《雨霖铃》的深沉婉约、缠绵悱恻相契合,学生在这种低沉悠扬的曲声中感受词人的寂寞伤感和无限的惆怅,想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凄苦,耳边也似乎传来艄公一声紧似一声的催促,那种对离愁别绪难以抗拒的叹惋瞬时涌上心头。又如,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选用二胡或古筝演奏的乐曲,因为这首词的磅礴大气用二胡或古筝悠长的声音可以更好地体现。

三、画面助读

古典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诗情画意。盛唐时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充分领略古典诗词中洋溢的绘画之美,就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想象,从而走进诗词的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朗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播放海浪冲击崖壁的动态画面,配以海浪翻滚的声音,学生在内心激荡中朗读,直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种极具冲击力、极有气势的画面,能更好地体会词人豪迈悲壮的内心世界。又如,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可以播放雨打芭蕉的动态画面,配以雨滴滴落时的声音,这种声音的间隔要长一些。学生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慢慢积累情绪,读到最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学生的情绪已经和词人的情绪融为一体,之前的那种寻寻觅觅、若有所失,中间的凄苦寒冷、伤心憔悴,到后来的雨打芭蕉、孤寂难捱,都落在最后的“愁”中。那么这份“愁”的深重绵长就很难估量了。

画面助读并不是必要手段,更不能滥用。有的教师无论哪首诗歌,都配以丰富的画面。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出现了小乔,就展示很多古典美女的图片;晏殊的《蝶恋花》,仅凭这个词牌名就蝴蝶满屏幕的飞,也不管蝴蝶与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没有关系。这样的画面只会把学生的朗读重心从情感体会转移到画面欣赏。课堂很热闹、学生很开心,却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四、引导品读

在朗读时仅凭欣赏画面、音乐是不能全然达到对意境的体会的,这就是直观语言的局限性。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以借助画面或音乐,当学生通过画面的直观呈现和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对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走近文本、理解品读。一定切记画面、音乐只能起到“导”的作用,而不是“替”的作用。

比如,初步朗读柳永的《雨霖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梳理这首词的离情别恨是通过怎样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出来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如“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因为这是人物情感的高潮部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字不得出,当是心酸到极点、凄苦到极点。“念去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三句的领字“念”“更”“便”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强调词人的无奈、悲苦和人生前路的渺茫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心上人已隔着茫茫雾霭、辽阔楚天。离人断肠就在这疑问和停顿中凸显出来。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诗词的画面,进入意境,体会作者情感。在品读时要有诗词的整体感。比如,前面说到的《雨霖铃》的诵读,既要揣摩每句每字的停顿、轻重,更要有全局意识:即整首词围绕“伤离别”展开,感情深沉哀婉,但读时不能一味低沉缓慢,也应该有抑扬顿挫,低缓和愤激之情。

美读是出声读的最高境界,不仅讲究声音语言技巧,讲究真挚的情感,更是重点突出了情感融入。比如,读李煜的《虞美人》时,心融入其中,身化为李煜,没有了自我的存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便有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绵愁思。读杜甫的《登高》,又似乎是年老病弱的自己在高处俯视滚滚而去的江水,发出对自身和家国命运的深沉慨叹。

但是,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与作者的感情相通;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创造性地展现出来,把自己带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接受感染和熏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美读时需要借助一些有效手段,如借助教师或名家的范读、借助画面或音乐,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快速融入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品读,再进一步走进文本,达到“人心”与“文心”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昕.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2]韦丽双.浅谈古诗词与歌曲的相融教学[EB/OL]. http://wen ku.baidu.com/link?url=NZGBeOIfJZMOevwgVAeencYgXqMHocQUcI-yAwT_94wZ9XxM_fFgYtaRG28UMAbIEKA9_fDNBoLga8Rzt8QkP66qUw ga0d3y8swonyJdUaq,2012-6-18.

(编辑:易继斌)

作者简介:褚月媛,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洪家中学语文组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62-02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有效策略
“唱”出来的作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