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16-03-01赵永岭刘光远
□赵永岭 刘光远
探析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赵永岭 刘光远
在高等院校中,工科类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实际的问题所在,对实践教学的整个流程和理念进行改进和完善。文章基于工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和问题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建议,以期对实践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近年来,实践教学在整个工科专业的基本培养体系中都占据着辅助性的地位,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进行合理的辅助性教学,由于被视为一种基本的验证性理论,所以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被定位为教辅人员。上述对于实践教学的基本定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的真正性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国家对于建设创新型人才观念,分析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提出基本的应对措施。
一、当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重理论、轻技术的模式依然很明显
在工科专业的基本学习过程中,应该大力开展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学习理论是必需的,但是其基本目的就在于对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理论非常重视,而对实践技术十分轻视,实践教学被当成了附属的教学模式,只是对理论课程的一种延伸。同时,学校进行整体考核的基本重点方面仍然是偏理论的知识点,而对实践技术的基本创新方面却很少涉及。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是重点讲述理论知识,对技术以及创新的发展还是很少提及,这就造成了重理论、轻技术的基本现状,使得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很难达成。
2.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更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连续多年采用没有变化的实践教学基本方法,这种现象在整个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学生的实际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工科专业是关于产业技术方面的学科,在整个工科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其基本的理论性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才能够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基本发展和需求,学生才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投入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最初目的。
3.实践教学的评分标准以及相关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出比较明确的考核标准以及相关的评分标准,所有实践课的最终考核方式很单一,仅仅是以教师的整体印象以及相关的理论性课程的考试为基本依据,进行成绩的汇总,这种基本的考核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公平性,其整体的逻辑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除此之外,与专业相关的实验课成绩基本考核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其基本的考核形式是整个课程在平时的成绩占有相当大的部分,这就会导致很大的不公平性,这种基本的评定模式变成了教师在平衡考试成绩的一种手段而已,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以及成绩的公平评定,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一种不重视的态度,这样实践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4.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比较陈旧
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教师为基本的中心,在教师的基本指导下,学生进行一定的模拟性的实验,整个实践教学和学习的过程都是以 “教”为基本的主题。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尽管也参与到实践课程当中,但是本质上基本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课程没有很好地重视,学习的整体积极性以及学习状态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被当作 “知识”的基本形式进行传授,直接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削弱,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和修改学生的基本培养计划和方案,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革以及完善,对课程的基本结构进行合理的完善和优化,进而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建成比较完整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体系,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实践教学的基本重点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上。教师的教学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引导,学习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在实践教学的基本体系中,需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尽力克服重理论、轻技术的倾向,加强对技术理论以及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强化,从而提升学生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3.突出建设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在工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对教学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加强高学历年轻教师的实践现场轮训,让他们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更新技术技能,力求打造既有坚实的理论、又有工程实践技能的 “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4.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区别对待工科与理科、理论与实践、内业与外业,遵循共性与个性、全局性与独特性、原则性与和谐性的高度统一,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性质及不同时空,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指标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总之,实践教学在整个工科专业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必须结合实际问题,对实践教学的整个流程和理念进行改进和完善。
[1]边静.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黄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8.
[3]张丽娜.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课教师培训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4]陈忠一.提高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9,(2):75-76.
[5]张娟荣,屈昕鹏.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24.
(编辑:秦俊嫄)
G642.4
A
1671-0568(2016)23-0093-02
赵永岭,工学博士,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能源;刘光远,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