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文化角度看影视文学翻译

2016-03-01刘丽君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3期
关键词:蒙太奇影视文学

刘丽君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跨文化角度看影视文学翻译

刘丽君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首先探讨了影视文学的特点,分析了文化差异及影视翻译的文化观。之后通过10余部经典影视作品,探讨了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主要翻译错误类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跨文化角度下影视文学的翻译策略:在遵循“信达雅”的基础上,主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对译文进行归化,某些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应灵活采用异化或者概括性翻译等策略。

影视文学;文化差异;翻译;功能对等

1 影视文学概述

随着影视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中外影视传播交流的日益广泛,影视文学的翻译成为市场及大众普遍的需求。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大众无法自行看懂无翻译的外国影视作品,因此,影视翻译的存在对于影片的传播以及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好的影视作品翻译有助于观众了解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而错误的翻译则不利于影视作品主旨的传达。

1.1 影视文学的定义

影视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时空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融合了其他艺术如戏剧、建筑、绘画等的诉诸于受众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影视文学从狭义上来说,指影视艺术的剧本,从广义上来说,指“一种注重按照蒙太奇方式刻画动态的视觉形象的文学样式”,即一种发展中的新兴文学形式或文学类型。

1.2 影视文学的特点

第一,整体性和直接性。整体性是指影视艺术是视听的综合艺术,在观影过程中,看到字幕的同时,也能听到影片中的对话。直观性是指在观影过程中,无论是声音(台词)还是物象都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二,蒙太奇性。蒙太奇是法语剪接的意思,是镜头组接的艺术,包括蒙太奇思维与蒙太奇剪辑两个方面。蒙太奇思维指在影视文学创作全过程中,要保持有画面感的文字创作,注重语言文字的镜头性。蒙太奇技巧主要指影视剪辑的主要方法,即故事的呈现方式,包括场面的调度、镜头的组接和叙事方法,例如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

第三,具有运动性。因为影视文学最终要拍成动态的视觉作品,因此,在影视文学剧本创作之时,就要充分把握文字的运动性,包括人物的语言体态,行为动作,场景的变化。

第四,民族性和日常化。影视文学叙事通常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展开,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表现一个民族或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维习惯。影视艺术追求艺术真实,即无限地靠近现实生活,让观众能够充分入境,因此,在语言上,影视文学追求日常化和口语化,多方言俚语。

2 文化及影视翻译的文化观

2.1 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差异的表现

2.1.1 文化的涵义

文化是一个很难精准定义的概念,文化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可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思维方式、地域文化、生活习俗和历史背景四个层面,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阐释不同文化在语言表现上的差异。

2.1.2 文化差异的表现

第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分析问题时,东方人更倾向于综合思维,注重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把握问题,具有重整体、重综合的特点;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西方人注重分析思维,擅长从个体角度出发研究问题,更重分析、重形式。另外,中国人思维习惯曲线性思维,先从侧面说明事物重要性,再分析外部环境的影响,最后点睛,突出重点。而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先将重点做详细说明,然后在侧面烘托,最后叙述外部环境。

第二,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差异是汉英文化差异的另一个方面,它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地貌等因素的差异形成的各自的民族特色,从而使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英国四面临海,航海技术发达,因此很多习语都与航海有关,例如:“drunk as a sailor”,中文意思是烂醉如泥,就与航海有关。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俗语,例如一些成语“瓜熟蒂落、五谷丰登”等。

第三,生活习俗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天差地别,若不能很好地了解别国生活习俗,在语言翻译上很可能鸡同鸭讲,完全没有头绪。比如,害群之马,英语翻译为black sheep,在表面意思是黑马,与语义没有一点联系,但要深刻理解引申意义,就会发现其共同点。在翻译时,切忌直译,因为直译只能表现出表面意义,而不能将其深刻内涵传达出来。

第四,历史背景的差异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及历史事件使某个名词有了其独特的含义。例如,“鸿门宴”就是由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演变而来的名词,翻译者若不了解这个历史典故,必然无法准确了解其意义。比如:因为西方存在较强的种族歧视问题,因此,在汉译英时,黑人的翻译不要使用“negro”,而用更为礼貌的词语“African-American”,意思是非裔美国人。

2.2 文化差异对影视文学翻译的影响

第一,无法准确传达和表现影视作品的主旨。《甄嬛传》在我国热播,其精良的制作水准、深刻的主题表达和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受我国民众的喜爱。2015年,《甄嬛传》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美国Netflix登陆,这是将我国优秀影视作品推向国际的绝佳机会,是我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新途径。然而,《甄嬛传》在国际上反响却极其一般。首先,《甄嬛传》是一部历史剧,根植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未必能接受剧中的故事设定和人物形象;其次,翻译的难度,使美版《甄嬛传》无法表现原版的语言功底。例如:“一丈红”译成“The scarlet red”,“惊鸿舞”译作“Flying Wild Goose”,都丧失了原著的诗性美感,以及对当时时代背景的表现。“一片冰心在玉壶”译为“A jade vessel is the symbol of a pure heart”,“十七爷,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译为“No.17 grandpa, take me to your heart, take me to your bed.”如此雷人翻译,不但毫无美感,更是改变了原句的意思。而例如“贱人就是矫情”这样的经典台词,因为无法翻译而删掉了,不利于对华妃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另外,“阿哥”“常在”等专属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之下的称谓更是难以翻译。

第二,词义句意的错误理解。因为文化的差异,对一个词或是句子的理解会产生偏差。例如,《神奇动物在哪里》一经上映,就掀起一阵观影狂潮,然而,影片的结尾一段对话的错误翻译让人深感遗憾。雅各布走到雨中,接受遗忘药水的洗礼,他深情地对着奎妮说: “there are lots like me”, 奎妮回答:“there's no one like you”,字幕翻译翻译为“所有人都喜欢我”“不,没人喜欢你”。实际上,对应前面情节来看,这段对话的意思应该是“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本来是一段深情的经典告白,但因为句意的错误理解,以及对英文的不熟悉,造成了一个重大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剧情的理解,让人瞬间出戏,影响观影体验。

第三,无法传达台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实际上,《神奇动物在哪里》是一部政治题材的影片。纽约魔法部的管理者是一个黑人女性,在她的管理下,没有魔法的人被成为“No-magi”,而英国对不懂魔法的人称为“Muggle”,两个词相比较而言,“Muggle”更具有歧视意味。但是在翻译中,这两个词被分别翻译为“麻鸡”和“麻瓜”,并不能看出其潜在的褒贬的文化差异。

3 跨文化角度影视文学翻译策略

3.1 信、达、雅

“信”“达”“雅”是由严复提出的翻译学理论,对我国翻译学的研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信”就是要在忠实于原文的意义的前提之下,用另一种方法表现出来。例如,《阿甘正传》中有一段独白:“From that day on,we were always together,Jenny and I like peas and carrots. She taught me how to climb.”这段话中运用了一个比喻,将“我”和“珍妮”(Jenny)的关系比作豌豆和胡萝卜。在西方国家,豌豆和胡萝卜是经常一起使用的配菜,因此,将两个人关系要好比作豌豆和胡萝卜。但是,在翻译时,如果直译,这个比喻不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观众反而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因此翻译成“形影不离”,使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对影片的审美感一致。

“达”则是指是翻译时要注重逻辑,行文流畅通顺,语言和结构符合文章文体的特点。不同风格的影视文学作品,要对应不同的语言风格。例如,文艺片则要注重其文学性,娱乐片则更注重口语化的表达。

“雅”指对译文的修饰,使译文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行文更加优美。例如,《奇异博士》充满着东方美学的韵味,很多台词意味深长,在翻译时不仅要达到与原意一致,还应该保持形式上的一致或是美感。例如,“Time is what gives life meaning, to know our days is numbered, and our time is short.”翻译成:死亡赋予生命意义,提醒人们时光短暂,去日无多。

3.2 功能对等与归化、异化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不仅指字面对等,也包含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是动态的对等。在涉及影视文学时,这种对等需要更多地考虑目标语观众的口味和理解习惯。想让目标语观众和源语观众有同样的观影感受,就必须向目标语靠拢,也就是所谓常谈到的“归化”。

归化与异化是进行翻译时常用的基本处理方法。所谓“归化”是指“以目标语文化(target language oriented)为归宿,采用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尽量向读者的语言环境靠近,例如,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将“冲冲喜”翻译成“improve my luck”。冲喜是中国封建时期的一个迷信风俗,指时运不济时,通过办喜事来冲散霉运,希望以此转换运气。这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在翻译时,达成了译文与原文在内涵上的一致,符合文化翻译的原则。

在某些情况下,归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理解障碍。此时则需要采用“异化”。所谓“异化”是指是“以源语文化(source language culture-oriented)为归宿,采用符合作者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例如:直接将“阴阳”翻译成“Yin and Yang”,因无法找到相符的表述形式,故而保留原文的读音,以不改变原有韵味。

3.3 概括性翻译

概括性翻译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实际运用,在无法进行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例如,影片《霸王别姬》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影片,在翻译时尤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表述和传达。片中段小楼说:“四爷,您梨园大拿呀。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其中“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是京剧行当中的专业术语,“六场”指京剧里所用的六种乐器。“昆”指昆剧,“乱”指“京剧”。这些词汇具有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解释起来十分复杂,且西方观众并不懂戏曲艺术,因此概括翻译,达成语义间的对等,不影响观影就可以了。翻译成“Master Yuan, you are a master of theatre arts .You're an expert in all the varieties and facets of opera ”

4 结语

译者在影视作品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词汇、语义层面的翻译,更要考虑将两国文化吃透并且融入译文其中。汉语作品外翻时,还要考虑如何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宣扬到国外。晦涩难懂的中国古文化不仅外国人不懂,很多译者本人也不甚明白,这也是影响我国优秀作品走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策略只是一些表面技巧,最根本的还是要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所以,在提高译者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文化修养,这才是提高影视文学翻译质量的重要出路。

[1]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1).

刘丽君(198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翻译学、跨文化传媒研究。

猜你喜欢

蒙太奇影视文学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们需要文学
错位蒙太奇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影视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