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与社会变迁
——事关“媒主”无小事

2016-03-01李云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3期
关键词:政务传统媒体媒介

李云裳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传播与社会变迁
——事关“媒主”无小事

李云裳

(作者单位:大连广播电视台)

如果把社会比做人体,“媒介”几乎就是遍布在人体各个层面和角落的神经网,它担负了几乎所有的反应与反馈。所以,对其的观察与思考是有意义的。但从本源上说,最重要的还是媒介使用方法和背后的逻辑关系。

媒主;媒体;美国大选;新闻发言人

“媒主”(Mediacracy)一词,最早由政治评论家、作家Kevin Phillips在1974年提出,并以同名撰书,旨在讨论美国的政党政治与大众媒体传播之间多重而复杂的关系。40多年过去了,而今以颠覆性的社交媒体与不断求变的传统媒体塑造下的商业媒体已然高度发达,无论政治经济等“大事”抑或柴米油盐等“小事”,似乎也愈发以人们的眼球为逻辑,理性不再。学者甚至不乏幽默地宣称其即为“媒体殖民时代的到来”。

1 事关中国“政务发布”

1.1 由新闻发言人制度到政务微博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始于1983年1,以《新闻发言人工作暂行条例》为起始,随之相当长的时间里,新闻发言人制度并没有发挥与预想一致的功能。直到2003年SARS时期,为了解决疫情所造成的舆论压力及控制事态的发展,国务院加强了发言人的专业培训,完善了发言人的各项制度,从此以后,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渐常态化,在处理舆论、发布政务、解读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上述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境遇——政务微博的挑战。什么是政务微博?政务微博即为由政府部门申请推出的政府官方微博。仅2016年上半年,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就达159 320个2,政务微博的迅猛发展成为了媒介传播的“新常态”。

1.2 从政务发布的变革看传播与社会变迁

“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务微博”的更迭较为直接地阐述了媒介与政务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依托发展。纵观这条发展的道路,并结合传播学科来看,政务发布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而从“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微博政务”,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与变迁,我们可以从Harold Dwight Lasswell 的5W3中一探究竟。

1.2.1 Who

在传统逻辑下,所谓政府的传播媒介其主体自然应该为政府。国家机器颁布的政令,法规等信息具有相当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法制性,这一传统特性被“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得恰到好处。然而“微博政务”却因为其较为宽松的语言环境,使政务信息被放置在大众共的资源平台之上,政务信息的传播速率大大加强,涵盖范围大大进步,反馈速度和量级也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作为传播主体的政府也因此会受到传播受众一方的影响。

1.2.2 Says What

在传播内容上看,二者其实差异不大,可以全部简单概括为“指令性”“解释性”“宣传性”,然而改变的部分则是侧重点和表达方式,这种发展体现在“微博政务”更加注重公共事务的信息共享,也改变了一部分连篇累牍的教条和乏味。

1.2.3 In Which Channel

“新闻发言人”存在于传统的传播媒介,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为政府部门发声。可以说,传播渠道相对单调,而传统媒体如难于形成反馈等局限性也伴随左右。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及分享沟通信息的方式较传统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包括了耳听、眼观、手触的融合整体,“政务微博”也在此时代的催化下,应运而生。这种从单一媒介向多元化媒介发展,并利用不同媒介的特点深化传播效果的融通,是顺应潮流。

1.2.4 To Whom

两者受众,从广义而言基本一致。但值得探讨的是,由于政务本身的属性特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着力点不尽相同。

1.2.5 With what effects

任何传播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即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才是全部意义之所在。然而人们也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去评判二者,因为二者皆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传统媒体时代,人们的意识与接受信息的方式有限,“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权威、单向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并在那个时代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并以极快的速度大面积覆盖各类人群,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多元化政务传播媒介也是这个时代的结晶。

2 事关“法院判决”

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意外去世,经调查是由于其喝下了被事先下毒的寝室饮水机里的水导致死亡。上海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分局确定犯罪嫌疑人为黄洋的室友林森浩,并向黄浦区检察院提请逮捕。半年后至11月27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涉嫌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在“复旦投毒案“中,我可现媒介传播中的若干发展及特点:传统媒体的实时报道,代表着“官方说法”;传统媒体通过新媒体的助力,发出专业性强的声音;传统媒体深度分析,由点及面的法律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评论研究;新媒体的高度机动性,高速的信息发表和交流;新媒体借力专业渠道,佐证信息的公正公开;新媒体的便捷的信息互动放大了舆论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法院对判决后的社会影响的忧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判决。

“知名大学”“医学高材生”“同窗室友”等一系列”吸引人眼球“的爆点,让“复旦投毒案”备受关注。媒介对此案的报道广泛而多样,甚至一度出现了“媒体舆论宣判”的现象,媒介传播对于严肃、严谨的法律判决,也随着民主意识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媒介联动,让舆论收获了大量,实时的信息,并反作用于事件本身,我们无法偏执地说“媒主”左右了“判决”,但可以肯定的是,媒介传播影响了民主政治与法制。

3 “媒主”的“民主”

从具象上来看,大部分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属性甚至倾向都源于市场运作的结果,而难保持初衷。所以把媒体还于市场进行完全的商业化营运,最重要的议题是此机制所带来的政治影响是否为权力方需要的结果。认为任何现代政治目标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达成的想法,只是没有充分认识媒体商业运行规律的天真误判而已。从宏观上来看,如果把社会比作人体,“媒介”就是遍布在人体各个层面和角落的神经网,它担负了所有的反应与反馈。所以,对其的观察与思考是有意义的。但从本源上说,最重要的还是媒介使用方法和背后的逻辑关系。

[1]威尔伯·施拉姆威谦·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海蒂·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叶晓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注释:

1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几点思考》,载于《光明日报》2014年8月8日第11版。

2 《2016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载于人民网2016年11月9日。http://yuqing.people.com.cn/ n1/2016/1109/c209043-28847914.html

3 HaroldDwightLasswell。《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李云裳(1988-),女,辽宁大连人,研究生在 读,研究方向:公共传播,新媒体借赋权。

猜你喜欢

政务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