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2016-03-01

关键词:发展

靳 峡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靳 峡

(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 要: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原生形态的文明成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众多民间传统工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因此,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建设,寻觅优秀工艺传承人,将散落于民间的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在传习基地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推出陈新,研发代表贵州优质民族民间工艺特色的旅游商品并对销市场,将传习基地发展为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民族民间工艺 传习基地 发展

一、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发展状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融合聚居的人文奇观,促生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使贵州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也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特色旅游商品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从资源的角度看,有独特的民族手工艺品,表现出贵州文化特质的符号与民族民间工艺的文化名片,如民族织品、刺绣、蜡画、蜡染、木雕、奇石、银饰品、手工纸、漆器等,许多工艺独一无二,充满神奇魅力。在民间有一批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人,也是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最有价值的资源和优势所在;从发展情况看,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加上政府积极引导参加各种展会活动等,有效地调动起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和老百姓的积极性,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意识大为增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商品特色更加鲜明,商品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较好的拓展,赢得了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品牌打造上,越来越重视旅游商品要素和游览活动的嫁接,把参观、研修、体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制作,作为特色项目纳入旅游行程。比如以制作传统手工纸闻名的丹寨石桥,从几年前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村寨,发展到一年能接待三四万外国游客的乡村旅游点,靠的就是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游客到了这里,可以走村串寨亲身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亲身体验古法造纸的乐趣,还可以随意选购他们喜欢的手工纸商品。[1]

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在贵州代代相继地传承了几百上千年,我们现在从一个新的视觉重新审视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从产品创意角度让不同的文化元素找到一个相互融合、互为载体的结合点,把单一的文化符号打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复合型旅游商品,成功地开发出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商品,探索了一条整合利用贵州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走旅游商品产业化的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中得以保护和传承。

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是贵州地域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最厚实的基础。然而,在贵州许多地方存在着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滥用与过度开发,传统的民族民间技艺或荒疏一旁、无人问津,或疏于管理自生自灭。存留着我们民族最古老、最质朴的历史性记忆已逐渐衰微,保留着深层次的历史痕迹与文化特质的文化基因也发生着多向度的变异。另外,随着城市化、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加速了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流失,许多民间传统技艺正处在消亡的边缘,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使得民族民间工艺原真性逐渐消失,而流动于市场的众多民族民间工艺品正在同质化、商业化,出现商品雷同,不具有地方特色,尤其是在旅游景点中贩卖的旅游商品或纪念品几乎与其它民族景区的商品雷同,大同小异的商品随处可见,这种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开发注重的是商品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民族民间工艺品开发中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进,民族旅游业在我国民族地区迅速崛起,从古城镇到民族村落,再到民族民间节庆、歌舞表演、手工艺制品,都迅速地融入到了民族旅游的体系之中。这些带有浓烈“异文化”特质的元素,一方面成为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筹码;另一方面,民族旅游业的崛起,也是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所构建发展起来的。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建设资金的投入,有助于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仅促进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多方利益的共谋使得民族旅游业迅速发展,促使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以经济为导向的开发原则很可能导致开发过程中的短视盲目和过度开发,甚至只以GDP和经济利益为导向,不经认真考虑而盲目开发。于是大兴土木者、土地圈占着、虚假宣传者层出不穷,民族地区原汁原味的宗教仪式、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等演变成为一种日常的表演,这种退变为日常的展演使得原本的民族原真性大大降低。而游客在这样简单的展演面前也很难能够切实的体会到想象中的“异文化”,预期能够获得的刺激和享受与现实之中的不真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进一步降低了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乐趣。这种功利性主义指导下的简单复制、克隆,实际上是对民族旅游开发以及旅游目的地本身信誉的严重损害。[2]

时下,贵州旅游已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在新的起点上,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总结推广“创品牌、促就业、扶企业、推产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经验,让“贵州名创”、“贵州名匠”品牌提升聚集地、能工巧匠技艺才能展示地、旅游商品产品营销推广地、广大群众创业带动就业的示范地、传承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施地,以整体推动贵州旅游商品特色优势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因此,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成为当前解决的必要问题。

二、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建设的价值

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和学习的基地而建立的,还作为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旅游景点性质的基地而建立,甚至是作为民族民间工艺生产基地而建立的。也就是说,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存在至少存在以下几大价值:[3]

一是具有旅游价值。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蕴含了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一方面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品,游客通过观赏、购买、体验各种特色商品,可以将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品作为收藏品或纪念品;另一方面展现了贵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民风民俗的文化内涵,让游客切身体验到贵州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实现他们对“异文化”的想象。

二是具有经济价值。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作为一个集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于一身的博物馆,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而存在,在传习基地中可以展览最为优质的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作为博物馆不仅仅有一定的门票收入,其中展览的精品也可以作为商品进行出售。另外,传习基地生产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包装和改良,创立传习基地自身的品牌,在贵州省和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甚至将商品远销到海外市场。

三是具有学术价值。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工艺传承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方面,可以研究他们手工艺制作的技法和独到之处,可以作为学习基地,培养传习基地的传承人,将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下来,解决民间传统工艺后继无人,许多非遗传承人艰难度日,一些掌握绝活的民间艺人年事已高却后继乏人,甚至人死艺亡,很多民间艺术就此失传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了解他们自己生产的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独特理解,了解民族民间工艺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和对民族文化产品内涵的理解。

四是具有艺术价值。贵州民族民间工艺艺术种类繁多,由于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贵州各民族间的文化程度、经济条件、风俗习惯、艺术爱好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故而不同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民族工艺也迥然不同。同时,贵州民族民间工艺源于生活,它的出现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原发性劳动行为。生活在山村里的各少数民族也许不了解什么是艺术,但他们这种朴实的创作思维却是现代一切艺术设计的雏形。如布依族的蜡染,有“化圆为方,变曲为直”的设计方法,把自然形态规律化,这种艺术创作方法与现代造型设计观念如出一辙,极具艺术研究价值。

五是具有文化交流价值。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开发的商品,力求荟萃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之精华于一身,是展示和宣传贵州民族民间特色旅游商品和文化艺术品的靓丽窗口,成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和旅游文化宣传的一张特殊名片。开发的特色商品不仅作为销售,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展现商品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的价值,使游客通过特色商品体验到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原真性文化。也就是说,特色商品的销售,更多的是在省内外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甚至进行国内外的民族文化交流。

因此,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建设,使优秀的民间工艺、散落于民间的传统工艺得于传承下来,对实现贵州“旅游大省、强省”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精准地找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而促进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4]

三、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的发展

1.培养技艺传承人

为了加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将传统工艺制作技艺传承下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贵州省内寻觅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制作人、传承人,到传习基地长期驻点教授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将散落民间的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在传习基地进行传承和发展,推出陈新,工艺传承人可以通过不断吸取和借鉴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来提高民族艺人的创造力,注重工艺品的文化内涵,保证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并建立民族民间工艺传习基地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即将传习基地建设成为新型旅游方式——体验旅游的目的地,研发出系列特色旅游商品,让游客切身体会民族民间工艺的原真性的文化内涵。

2.研发出代表贵州文化特质的系列特色旅游商品

贵州少数民族几千年的居住和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色工艺品。力求荟萃贵州地方特色产品和旅游工艺品之精华于一身,开发、销售贵州特色旅游产品和民族民间工艺品,使民间工艺技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下来。

一是提升民族艺人的创造能力。通过不断吸取和借鉴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来提高民族艺人的创造力,把传统的产品制作上升为艺术的创作,使得民间生产的每一件工艺品都成为工艺师们的心灵之作,使购买者、收藏者都能从中感悟到质朴、独特的艺术灵性。

二是注重工艺品的文化内涵。贵州民族民间工艺主要的价值体现在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中,把民族工艺品的形态与其原始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在商品中引入手工艺品文化内涵的文字解释,不仅具有商业吸引力,还能保持其在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是把民族工艺与现代商品相结合。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深入挖掘并且严格将贵州民族民间工艺文化传承下来才是关键,把民族民间工艺中的文化精髓提取出来运用到现代的艺术品中,既继承了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又是对文化的一个新发展,为其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把传统刺绣手法运用到现代服饰中,把民族传统的图案、文字运用到现代建筑、家具的装饰中等,这样做不仅使贵州民族工艺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还提升了现代商品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3.将代表贵州文化特质的的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对销市场

采取积极的宣传措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术交流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举办专门的民间工艺文化论坛、民族工艺展、成立专门的工艺品市场等;建立展厅、博物馆或相关的展示宣传机构,为民族民间工艺特色旅游商品的展示交易提供一个专业的平台;加强与省内外或海外旅游公司的合作,将特色旅游商品发展为人们争相购买的馈赠礼品、政府礼仪品、旅游业的畅销品、国内外众多艺术单位和个人收藏品。[5]

四、结语

贵州民族民间传习基地要具有深厚的技艺传承基础和较好的示范能力,不仅作为民族手工艺制作和学习的示范基地,还具有博物馆性质、景点性质、生产基地性质的示范点,对贵州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动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传习基地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研究和传承贵州民族民间传统技艺,开发独特的旅游精品,形成有系统、有规模、有强度地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定点生产点,同时培养更多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贵州民族民间工艺。

参考文献:

[1]董讯.民间传统工艺面临的困境——基于云南、贵州民间制陶的考察[J].思想战线,2009.

[2]钟福民.创意产业视域中的民族民间工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3).

[3]李涯.少数民族原生民间手工艺传承困境之思——以嘉绒藏族黑陶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0(4).

[4]覃莉.产业化视角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以土家族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前言,2012(7).

[5]吴振韩,顾媛媛.现代设计发展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保护[J]. 广西民族研究,2014(6).

靳峡(1985-),女,汉族,贵州兴义人,贵州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教师,旅游管理硕士。

*项目来源: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XJS051)。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脱贫发展要算“大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身担重任 更谋长远发展
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