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的变革与挑战
2016-03-01焦洁
焦 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的变革与挑战
焦 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生产过程也相应的有了与传统媒体时代截然不同的样态。新闻编辑是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新技术的产生,融合媒体的大环境,使新闻编辑工作产生了巨大变革。本文就移动互联时代新闻编辑发生的变革及其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新闻编辑;移动媒体时代;变革与挑战
1 新闻编辑的把关功能增强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社交网络的不断强化,使新闻生产和传播的过程更具双重互动性。传者不在仅仅局限于专业的新闻采编人员,任何掌握着社交媒体传播技能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去。由于传播者文化程度、生活经验及对新闻传播规范的熟悉程度不同,非专业人员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不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行为,如报道失实、虚假新闻等情况出现。因而,新闻编辑的把关人作用更加突显。
2 新闻编辑的碎片化意识增强
随着新媒体发展,大量新闻客户端成为移动用户通过手机端获取新闻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新闻编辑在进行页面编辑和排版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移动媒体的传播特性和传播规律。由于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轻巧便携,使受众从新闻客户端获得新闻资讯成为一种伴随式发生的行为,他们在想要获取新闻资讯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客户端进行浏览。新闻编辑在编辑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碎片化的接受方式,在进行新闻编排和内容整合时,要尽量简短明晰,在标题的编辑上尤其要下足功夫,以适应受众快速、随意的接受方式。
3 新闻编辑更注重语言的多元化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语言的进化和传播,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深度发展,使网络流行语深入人心,受到互联网主流受众的推崇,在新媒体语境中使用频繁。因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新闻编辑在对新闻标题导语等方面进行编辑时,应适当地使用受到年轻观众追捧的新媒体传播语言,只有学会在语言和传达方式上更加亲近受众,才能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
以上分析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在移动互联时代所进行着的变革,这些变革既是技术带来的,也是时代所驱使的。下面就针对移动互联时代技术的进步乃至理念的更新,给新闻编辑工作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4 信息真实性的甄别
在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每个个体都有发出声音的权利,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消息筛选时,能够分清信息来源和信息真实性,编辑把关功能的缺失会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这一天然优势受到动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常常会有假新闻出现,在经过一键转发等病毒式传播后,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传播效果。新闻编辑在遇到来源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信源时,应该进行多次确认。
5 与公民新闻的时效性争夺
新技术的出现与繁荣,智能手机和拍照手机的不断普及,使普通受众转换角色成为深处现场的自媒体新闻发布者,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能够快速地将新闻发布出去,几乎可以达到与事件发布同时进行的程度,这是传统编辑工作难以达到的。这对于传统职业记者和媒体人来说是最大的挑战,就需要编辑在进行新闻编辑或者内容整合时,要突破传统的编辑思想,力求做到观点独特和深度挖掘相结合,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纵向剖析上的专业性和敏感性,从而在新闻内容上超越新媒体的短平快,弥补时效性缺失带来的不足。
6 技术支持下的视觉效果战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视频、动图等极具视觉效果并且很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形式应运而生,一方面丰富了受众的接受视角和视野,另一方面,也给传统媒体单一的文字、图片的新闻传播形式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同等情况下,新闻的接受者更愿意去看动态的视频或有趣的画面来获取同样的新闻内容,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在进行新闻编辑时,要十分注重消息发出时的内容排版和便捷的功能操作界面等方面的设计。编辑选取的新闻内容尽量多重视视觉效果的特性,符合当下受众的接受习惯,如在新闻中加入动画来讲解新闻事件过程,或者充分调用现场的监控画面等视觉内容。
通过对移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活动和传播特性的分析发现,新闻编辑工作应该在符合自身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向新颖的新媒体形式靠拢,力求在内容的深度上取胜,寻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好合力。
[1]黄馨茹.移动互联时代纸质媒体编辑职能的再认识[J].新闻世界,2014(2).
[2]颜家兵.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业务能力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