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访技巧在基层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分析

2016-03-01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采访者受访者新闻报道

王 瑜

(作者单位: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采访技巧在基层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分析

王 瑜

(作者单位:黔西南广播电视台)

基层新闻报道的可靠性、时效性及连续性要求基层新闻报道的采访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便于采访工作的开展。采访技巧要首先牢牢抓住基层新闻采访的质量要求,以要求为导向,把握灵活性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在采访工作中要重点掌握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要求,善于倾听,结合肢体语言和面部神态表情,做出基本判断,尽力还原事件情况。

采访技巧;基层新闻;报道

基层新闻报道是我国千千万万新闻信息的基石之一,展现着我国基层环境、事件和发展的风貌。保证基层新闻的内容真实可靠,及时送达有效新闻为我国新闻业的正常发展和欣欣向荣提供了基础层面的保障。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层面保障所需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基层新闻报道的采访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采访过程中运用技巧更好地还原事件原貌,掌握真实信息,借鉴前人或之前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在基层新闻报道的工作开展中磨练采访技巧。

1 基层新闻报道的要求

1.1 报道内容真实可靠

基层新闻报道首先要求的是有理有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和提炼加工,力求还原原本的事件过程,对基层新闻报道做出了可靠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事件原有的客观证据为依据,结合当事人或在场人员的主观描述,呈现多方分歧和争议,辅助读者从多方角度入手思考,对事件真相做出判断、思考和自己的解读。采访者本身也应理清基本时间发生经过,积极取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基层新闻报道,在报道中尝试提出疑问。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被采访者的回答在提炼加工后尽力保持原有表达和意义无变化,提供新闻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支持。

1.2 新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新闻报道注重新字,也即新闻要求了传送的及时性和获得信息的便捷性。新闻是实时报道和及时发表的,其内容价值常常是具有时间限制的。信息获得者在及时获得信息后在时间内做出判断或获取信息价值,体现了新闻的有效性必须有时效上的保障。有效性还要求了基层新闻内容的详实程度,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和不同从业类型人员的不同需要,新闻报道应当对读者重点关注的信息深入挖掘。要尽可能获得更加有助于读者决策的信息,使基层新闻报道创造更大的信息价值,减少损失,体现有用性和新闻对社会的效益性。

1.3 采访的持续性和延展性

对基层重点事件的采访应当具有连续性。对于报道所关注的重点事件,需要在基层采访中深入到社区生活或农村民众生活中去,善于运用各方关系辅助和当地人民打成一片,减小采访难度。需要对于事件持续追踪的,可推出特别板块,在采访中就不同人物和单位所扮演的角色做出采访,深入挖掘每一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结合客观发生时间,提供不同角度的切入点。基层新闻报道要具有灵活性和持续性,在采访中呈现良性循环,便于获取事件信息。

2 采访技巧在基层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2.1 提问技巧

提问的技巧和方式根据具体场合分析而定。对于基层新闻报道而言,大多数被采访对象应当是普通民众,在沟通和交流方面往往不能精确地表述出采访者直接想获取的信息,需要采访者的引导和诱发式提问。在提问过程中,对于当事人,要表现出一定的同理心,鼓励其表达己方观念和立场,帮助受访者以较为放松和信任的姿态接受采访。只有以受访者能接受的形式进行采访,对其接受采访的益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其面对采访,才可能获取更多更全面和更加细节的信息,帮助还原事件发生原委和发展过程。这也对基层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要求。这需要采访者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素养和较高的情商与同理心、耐心和谈判技巧,从而使采访顺利进行。在此种采访外,基层采访也存在着正面的采访和提问。这种情况常常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采访和受访双方都表示了比较明确的意愿,共同完成信息的透露和交流以及细节补充的部分披露。这种情况下,由于有可能是一对多的单项发布会上的接受采访,采访者应当事先就时间有所调查后,剔除次要信息,提炼出最关键的问题,尽可能地在采访过程中向受访者提出更多关键问题。但采访现场也需要采访者的临场反映和及时记录,对于已经被提出的问题,不应当再次提起,而是争取提出新的问题,要求答疑解惑,获得更多关于事件的信息,帮助原来的资料信息的还原。

2.2 提问的要求

在提问前,首先,应当对时间过程有所梳理,理出重点追问和探究部分以及细节补充部分的内容。在提问中,要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偏不倚,做好采访者的尽职本责工作,不应当使用具有偏向意识的提问方式,令读者产生误导性误解,减少报道的真实性、可靠性,削弱新闻报道的采访内容的价值。在提问的问题表述上,注意问话的严谨性,避免受访者在会意上产生误解,给出错误回答和错误理解。采访者本身也被要求应当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解能力,能够迅速和准确把握受访者表达的真实意愿,挖掘其内涵和隐含意思并予以确认。在基层采访中,应当对受访者采访和交流过程中进行数据和有效性筛选,防止过多无用信息的沉积累堆,影响有效信息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和使用。在采访中,不应拘泥于只使用单一的采访方式。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反问,同样问题在不同时段的多次重复确认来确定话语和记忆复述的真伪等。基层新闻报道的价值在于获取关键信息和有效信息,还原事实真相,采访者应当把握住提问的这一要点,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采访价值最大化。

2.3 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在采访中,与受访者的交流中需要倾听和迅速把握其要点和全貌的技巧。在倾听过程中,采访者要迅速从受访者对话中理出脉络,引导受访者以更加清晰的思路讲述问题。对于回忆式讲述的受访者,要学会闭嘴不言,仔细倾听受访者讲述的细节,使用录音笔等工具进行记录,方便日后在细节的再次梳理防止细节关键点上的遗漏和疏忽。在倾听过程中,需要抓住起因、过程和结果及发生的详细过程和手段等,依据分析框架快速的做出基本结论,方便下一步采访工作的进行。这些采访技巧要求了采访者迅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是对受访者的采访过程,更是对采访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在交流中,除了口头上的交流外,也要注意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神态展现。所谓耳听八方,眼观四周即是此意。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受访者被外界紧急打断等情况,采访者应当就其可能的利益涉及做出判断。对于姿态和申请的紧张状况及表现性人格等问题,根据其基本性格倾向应当考虑对其采访内容做出的谨慎性的判断。对于内敛型的人,考虑其严谨性带来的益处及是否有尚未沟通和交流的遗漏点及较大事件和行为缩小化描述的倾向。对于表演型人格,考虑其在自身表现方面是否有夸大行为或不存在的细节的描述行为,并根据其描述详细询问,判断受访信息和内容的真伪,去伪存真,防止错误信息干扰采访者关于事件的整体判断和解读。在智能化工具时代下,采访者应当注意一手资料详实的留存,在不影响采访总体质量的情况下,使用录音笔、摄像机及相机等各种工具辅助记录,帮助二次分析和比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巧,做好在基层新闻报道的采访工作。

3 结语

采访工作对于基层新闻报道而言是手段,是过程,也是必经的方法和途径。基层新闻报道需要通过采访去获得基本的新闻的信息内容。同时,基层新闻报道还需要采访去伪存真,通过采访去获得当事人和见证人的一手资料和相关人员的补充说明。采访技巧是有效获得新闻信息的关键,只有基于采访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好采访技巧,才能保障基层新闻报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彰显基层新闻报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杨超.新闻采访技巧在基层采访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5(9).

[2]范增友.基层采访中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分析[J].新闻传播,2013(11).

猜你喜欢

采访者受访者新闻报道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