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2016-03-01王晓明

关键词:理论体系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王晓明

(信阳农林学院思政教学部 河南信阳 46400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王晓明

(信阳农林学院思政教学部 河南信阳 464000)

自十八大召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中来。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要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内涵,对马克思大众化的内在动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论述。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 问题 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批判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而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就是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理论基础。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的精髓所在。[1]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是指由抽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向生动和具体的理论转化。通过少数人的宣传和推广,而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和接受的过程。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标准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已经向新的境界提升,我党对此的认识也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当代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建设。在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运用,使马克思主义真理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3]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是指引我们行动的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有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成为一面旗帜,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科学的指导共产党人探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前进的方向。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党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进行坚持;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双重含义在任何时候都是统一的。目前我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都是因为对这双重含义从根本上进行了否定,或者是仅仅对某一个方面过于强调。而万众一心、全党一致,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成为今后我们奋斗的目标。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纲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是实践特色。在任何时代,都会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和出现。而发展和创新科学理论的根本前提,就是不断解决和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的课题,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非常显著的实践特色。同时,它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即是中华民族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的诠释,同时也是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它对中华民族爱民惠民的民主思想进行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扬和继承了中华民主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崇尚民族文化追求和和谐思想的充分体现。最后,是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科学的发展,其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以彰显鲜明的时代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彰显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重要纲领。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1.对人民的信仰和国家主导意识形态进行和谐的统一

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在社会运动过程中,会有新问题和新情况不断出现。伴随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也发生了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习热情也不高涨;同时,由于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理论宣传的载体、形式和工作方法等,都是比时代的要求滞后;还存在着对理论重视不够的问题;在理论宣传的资金支持和制度制约的欠缺。面对广大群众的困惑和不了解的地方,应进行实事求是,社会宣传工作应通俗易懂、有的放矢。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取得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对于理论创新,党中央要高度重视。立足于改革实际,将科学的新观点、新理论提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对整个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提升公民信仰自由度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就是坚持公民信仰和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统一。社会性的存在,是信仰的本质,它集中体现了在意识形态中人的社会关系。不同的信仰存在的价值也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存在价值对信仰存在的生命力、现实性和合理性进行着规定,所以要将主体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不断的提升。[4]

2.建立具有专业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队伍

为了更好的将理论普及和学术研究的关系处理好,需要建设一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队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就是队伍专业化。如果队伍的素质不过硬,则对于此项任务则无法胜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是指通过学理化实现大众化,使马克思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学术影响力对于当今世界而言非常重要,如果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没有产生学术影响力,则不容易具备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要想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就要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发挥在世界上上的影响力,为了实现预期效果,中国人口众多,而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具备统一的思想意志,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主导。这就需要我党要紧跟世界潮流,造就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深厚马克思主义造诣的队伍;

3.建立和健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进行

首先,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责任工作制进行建立。其次,建立普及和宣传的长效机制,这是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支撑保障。其次,建立工作责任制。纵观几十年的改革历史,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断发生着变化。不管是社会宣传还是理论研究,都缺乏思想上的引导,比较滞后。因此,需要对工作责任制进行建立。将功利思想和浮躁情绪客服。紧跟时代潮流,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关注,深入群众和基层。对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经验及时掌握。通过升华和概括理论,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解惑。通过有机的结合中国大众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规避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防止马克思主义被庸俗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为有效展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防止外来文化的两级思维,对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进行吸收,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结论: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要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进行推进。为了能使这一艰巨而伟大的战略得到顺利实施,就需要对执政党的地位进行巩固,同时需要我们全体人民坚持不懈的、长期的努力和奋斗。

[1]李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9(07)

[2]罗会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10)

[3]杨晓燕,秦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J]. 理论前沿. 2009(21)

[4]王让新,吴满意,宋歌.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和实现方式[J].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9(06)

王晓明(1982-),女,汉族,河南省光山县人,研究生学历,信阳农林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