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2016-03-01

关键词:陶冶音乐课意识

孙 毅

(青岛辽源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34)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孙 毅

(青岛辽源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03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的学习不再象以往的音乐课那样,音乐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每个孩子的潜力都很大,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就掌握的音乐知识,我们认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陶冶孩子的情操,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才是最重要的。

音乐课堂 提高 兴趣

关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两面,永远不可分割。”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教化和审美,还在于形象思维的开发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与科学的抽象思维相结合,构成完整而健全的思维能力,才能以一个个新的创造使人类文明不断地向新的高峰推进。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尝试着把创新教育的思想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方面,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学科的学习不再象以往的音乐课那样,音乐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每个孩子的潜力都很大,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就掌握的音乐知识,我们认为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陶冶孩子的情操,渗透德育,开发智力、促进智育,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提倡学生研究知识、发现知识,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人格、尊严、相互信任等方面却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要把自己从以往教育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应努力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激励学生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二、师生共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人的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需要促进动机的形成,激发兴趣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音乐情感正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的主要因素。在音乐课中首先是激发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情感。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当了设计师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既顾及音乐知识体系,又顾及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的课堂学习情境殊不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心理需要的差异,师生共创学习情境,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展现自己的个性,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三、适当的游戏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游戏是所有孩子们都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们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这些乐趣激励他们更多的进行探索、体验、尝试,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创造意识的形成。这种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在学习中陶冶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迎接挑战的信心,养成学生积极开动思维的好习惯,增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作过这样精彩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的手段。”

猜你喜欢

陶冶音乐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