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预设、妙生成的课堂最精彩

2016-03-01孙宝杰

关键词:预设语文课堂情况

孙宝杰

(汪沟中学 山东临沂 276000)

巧预设、妙生成的课堂最精彩

孙宝杰

(汪沟中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新课标改革以后,建设具有开放性、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是带有很强预设性和动态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对人进行塑造和引导的过程,因此,“预设性”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备因素,但是,很多无法预见的因素会在课堂教学生成中出现,只有教学者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关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质量。本文就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基本要求以及初中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的优化策略做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初中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借鉴。

初中语文 课堂 预设 生成 教学效率

在不断地教学实践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者越来越意识到“预设”与“生成”的重要的意义,这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对文学的接触就是在初中阶段开始的,雄厚的文学基础对后期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因此,预设和生成在提高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基本要求

1.预设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预设指的是教师预先设想到的与学生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一般情况下,教师是预设活动的主体,但是学生也必须参与其中,因此,预设除了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在对学生各方面因素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才能使预设的问题符合学生情况。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对很多问题都不能形成准确的看法,教师在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状况的情况下,要以学生的思维、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1]。比如:学习蒲松龄《山市》这篇文章时,有学生会对海市蜃楼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这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通过网络、书籍等工具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既转移了学生的好奇心,把重点转移到课本上来,又激起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获得生活常识。

2.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

教案是教师为教学实践做准备的文件,很多情况下,教案通篇写的都是教师本人的课堂预设情况,包括开始的导语,直到结束语为止,教师预设之后的实际生成情况,在教案中却是只字未提,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堂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处于完全缺席地位,所以,教案写成后要不断对其进行优化,让预设给生成留下空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展现。

3.对生成要有所取舍。通常情况,生成是预设的必然结果,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预设到的问题,课堂上都会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但是,思维活跃是初中学生的普遍特点,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不容易对他们形成限制,因此,生成的多样性也就必然存在,很多情况下与教师的预设不相符。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教师一定要在生成中学会取舍。取舍是一个具有艰难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教师不应该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取舍,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完成的预设加以尊重和保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预设很有可能给教师带来灵感和启发。对于一些舍弃的部分,教师也要说明选择标准和依据,让学生明白和谅解,不至于打击到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预设和生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精心准备和预设,将教学机智发挥到最大化,教师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成工作。这一期间,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不断优化“预设+生成”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效果更上一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的优化策略

1.采用动态弹性的预设,增加文章的可探索性

内容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特点。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切入点,如何把握重点、确定难点都具有现时性和灵活性,是根据课堂遇到的具体情况而定的,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例如在进行《伤仲永》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对“方仲永最终为什么写不出文章”这一问题进行提问时,学生可能会回答“不努力,不学习”等答案,这时教师要继续追问“假如你是方仲永,预料到自己会有这种后果会怎样做?”这样就引发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进而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整合多元预设,培养开放思维

一般而言,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是发散性思维,尽可能的设想到多种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情况是多样的,这时,教师就会自动转变思维模式,将课前的预设情况进行整合,经过归类总结,做到取舍有度,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智慧和灵性。例如,在对课文《草船借箭》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先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预设:“通过预习课文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借’这个字是不是用的过于牵强?不如用‘骗’或是‘诈’更确切?”在这之后,学生肯定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可以经过整合,保留个性、尊重创新,即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也在不觉间提高了教学效率[3]。

3.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感悟、提升教学智慧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欲望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加强牢固性。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学资源也要以学生思维为主体。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时,课文中孔乙己偷盗之后村民没有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孔乙己进行审判,在此环节中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逐渐引导学生发现事物、认识事物,在对社会情况逐渐发表意见和看法中,学习知识、认识人生。而生成的产生是在初中语文教授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和文本,在知识的构建中迁移知识,在知识的迁移中发展能力,在发展能力中完善人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杂乱、多样的教学资源要有一定的识别,在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取舍时,要能够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设和生成即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基于这一点,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聚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学校要引进新的教学工具,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增长教学能力;课堂上的精彩环节不是预设出来的,而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这些教学经验,加强随机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随时掌握语文课堂。

[1]张娜.巧预设妙生成的课堂最精彩[J].新课程学习.2013,12:25.

[2]张海平.初中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J].文学教育.2012,08:123.

[3]张慧.初中语文课堂因多态预设而精彩生成[J],文理导航.2015,12:32.

孙宝杰(1960,09——)男,汉族,山东临沂人,中教一级教师,大专

猜你喜欢

预设语文课堂情况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特殊情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