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2016-03-01夏拾友
夏拾友
(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研究
夏拾友
(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目前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单一,并且应用意识缺乏,作业机械化缺少灵活性,题量多且难度大,使得学生深陷于“机械无用功”的作业模式中,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不仅不利于对于知识的巩固,而且还会压抑学生的实践精神以及创新精神。所以,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要进行发展性的设计,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作业练习有所收获。
初中数学 发展性作业 设计研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课内所学的数学知识,通常情况下,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比较多,作业也不会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感到十分无趣,因此,在做作业方面大部分学生也是被动应付,作业成了他们的负担,对作业没有任何兴趣。初中数学教学中发展性作业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课堂作业的发展性设计,第二是课后作业的个性和设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以下分别从四个方面分析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发展性设计。笔者将分别从:挑选出典型性的作业、设计出实践性的作业、总结出综合性的作业,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挑选出典型性的作业
数学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相当丰富的练习题目,以便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练习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及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一讲解这些题目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质量,所以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教学的知识点,并且以此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典型题目的讲解,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1]。比如:教师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函数章节时,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其分成几个小组,留给固定的讨论时间段,让小组讨论、探索教师给出的问题,如讨论一次函数y=kx+6与y=3xz+2x+5的图象交点数。在该类小组互动中,不同思维、不同知识掌握度的学生通过思想碰撞,能让学生有效利用数学探索氛围,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并提高了自己的探索能力。
二、设计出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了数学的实用性,那么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将作业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布置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使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社会以及生活的认识[2]。例如,教师在针对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丰富的图形世界进行授课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突出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形,进行探索性推理、操作,分析、探讨相对应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给出三个边长,让学生探讨是否能画出相应的三角形,若能,则让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操作思路,对比所画图形是否一致,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三角形三边的边长,进行相关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讨论、操作,能得出三边决定三角形面积及形状的结论,而在此过程中,能让学生发觉自己的潜能,激发其探索兴趣,进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这种作业的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所有的学生积极地运算出结果,同时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们认识到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这样解决,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三、总结出综合性的作业
需要通过学生探究、合作、解决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进行学习活动中绝不能只依赖于机械的记忆以及模仿,还需要充分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其记忆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等充分的发挥出来[3]。比如在一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均分为几个组,使其抽签决定课题,然后合作制作一个10分钟的教学小总结。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可以收集资料总结知识点、有的可以制作教学模具,有的做代表发言。比如:在教学中,有学习小组选择“长方体与正方体”,那么必须要两位同学负责收集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两位同学互相查漏补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以及8个顶点,但是长方体起码有四个面是行对应相同的长方形,而正方体是每个面都相同的正方形。另外另个同学运用纸片制作长方体以及正方体,以作为教学的工具,使得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更加形象,方便学生理解。剩下的学生进行代表发言,通过利用“教学工具”讲解长方体以及正方体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用心的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综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作业的发展性设计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以及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一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来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奥秘[4]。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组合,使得作业多元化、发展性,把握住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使数学充满乐趣且可以适用于生活,通过发展性的作业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苏晓阳. 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探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36-37.
[2]赵桂丽.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之我见[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124-125.
[3]梁倩. 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的作业量研究[J]. 学周刊,2014,31:86-87.
[4]彭昌文.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