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3-01汪生毅
汪生毅 向 梅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甘肃兰州 730060)
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汪生毅 向 梅
(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甘肃兰州 73006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学生羽毛球运动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羽毛球运动受到运动场馆限制经费短缺、羽毛球指导员缺乏,并且素质有待提高、比赛次数少等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目的 方法 结果分析
一、研究目的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全身心运动,具有简便、娱乐、观赏、高雅等特点。该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 ,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有很多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屡夺冠军,同时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经营前景。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身项目的选择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有针对性,羽毛球运动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欢迎。通过对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兰州市西固区今后更好的开展这一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和有关图书资料、期刊、学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对本课题有关资料进行查阅。[1]
2.问卷调查法
调查着重针对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学生设计问卷,问卷采用现场随机发放,当面回收的方式,共发放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2]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类,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4.访谈法
走访兰州市西固区部分中学、兰州市西固区羽毛球协会、兰州市西固区各羽毛球场馆相关负责人获取相关信息。
三、结果与分析
1.影响西固区学生羽毛球运动现状的因素分析
(1)西固区学生羽毛球运动指导员现状
通过调查,西固区目前共有业余羽毛球指导员11名,其中专职指导员1名,其余10名指导员为中学体育教师和大学教师或者曾经训练过一段时间的业余选手,或者说这些都不能算为指导员,都是通过自学或短期培训,然后就进行羽毛球运动,相对而言他们缺乏专业的基本技术,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没有专业的比赛经验。[3]
(2)西固区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喜爱程度的现状
西固区学生对羽毛球运动非常喜爱的占70%,较喜爱的占23%,,共占总人数的94.9%,可以看出:羽毛球运动是大多数学生首选的运动。因为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普及程度很高,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
(3)场地、器材情况
羽毛球场馆设施,是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必备的物质基础。通过调查,目前西固区简易场地30块(露天、无球网),用于业余运动的羽毛球室内场地共21块,其中室内木地板场地12块,室内塑胶场地8块,室内水泥场地10块。器材方面,西固区各球馆器材和场地都相对不是很好,有个别的设备较好,存在问题有:(1)场地布置普遍不合理(2)照明光源存在缺陷;(3)附属设施及服务相对落后等。
(4)举办比赛和参与情况
羽毛球竞技赛事是羽毛球运动的重要活动,西固区最近几年没有组织过全区范围内的学生比赛,但是学生及其渴望参加比赛。
2.参与消费性羽毛球运动学生对羽毛球场馆基本意向的分析
参与消费性羽毛球运动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场所分布比较广泛,排第一位的是经营性羽毛球馆。原因有三:第一,羽毛球轻巧,受风力、天气影响较小,球馆里环境、设施较好;打球、健身效果有保证;第二,随着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引发了学生对体育健身消费的需求;第三,球馆采取了一系列营销、促销手段,满足了消费者打球的多样化需求。此外,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拥有自己的体育设施,供单位职工和家属工作之余打球锻炼。
(1)西固区羽毛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运动场馆的限制
通过对西固区羽毛球场馆的调查,西固区共有室内羽毛球场地21块,并且又少部分没有对外开放,远不能满足羽毛球运动的需求,严重的阻碍了羽毛球运动在西固区学生中的开展。而对外开放的场馆地理优势优越,周围比较缺乏运动场所,所以场馆经营良好,特别是晚上和双休日,几乎是爆满,场地的利用率很高。[5]
②羽毛球指导员数量少,并且素质有待于提高
西固区目前共有业余羽毛球指导员11名,其中专职指导员1名,其余10名指导员为中学体育教师和大学教师或者曾经训练过一段时间的业余选手,或者说这些都不能算为指导员,相对而言缺乏专业的基本技术,自己本身技术动作不规范,也没有科学的指导方法与手段,更没有专业的比赛经验,因此,要加大业余羽毛球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
③经费短缺
经费是学生羽毛球运动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西固区学生羽毛球运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自己的家人收入,因此羽毛球运动的市场开发程度较低,经费短缺势必成为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④比赛次数少,不利于开展
比赛是运动结果的检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西固区所组织的比赛都是由企业单位或者群众自发组织的比赛,而学生比赛几乎没有,这样的氛围下不会造就很高的水平更不会带出什么成绩,很多的学生羽毛球爱好者想通过比赛来检验自己的水平或者说感受那中气氛都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对于西固区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6]
四、结论
1.参加羽毛球运动学生的年龄段分布均匀,年龄结构较合理,符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群都适宜。
2.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学生有着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多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受周围媒体环境和人际影响较大。各年龄阶段人群普遍认为羽毛球运动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功能,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学生还是注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兴趣为主。
3.学生羽毛球运动在参加羽毛球健身后身体状况有所改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习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羽毛球运动使学生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和繁杂的学习,人际关系得到改善,锻炼了表达、交往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同时有利于扩大交际圈,构筑新的关系网络。
4.场地拥挤、运动知识不足、空闲时间少及缺乏相关专业指导等问题,制约了西固区羽学生毛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建议
1. 加强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满足羽毛球运动的需求
羽毛球场馆设施缺乏是制约羽毛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固区应加快公益场馆的建设与开发;社区或单位应充分利用小区、广场、校园、公园等较为避风的空地多建些室外球场;现有的社会公共性场馆应加大开放力度;营业性场馆应加强管理,延长开放时间;学校、单位场馆应转变观念,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对外有偿开放,以馆养馆,促进良性循环。
2. 培养业余羽毛球指导员
加大羽毛球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羽毛球指导员的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鼓励指导员进行创新,提高训练的质和效益。实行完全的指导员目标责任制,增大危机感,调动羽毛球指导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 加强羽毛球俱乐部建设
羽毛球俱乐部是推进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它既能为羽毛球爱好者提供一个结交球友切磋球艺、增进友谊的平台,又能为培养羽毛球后备人才提供基础。羽毛球俱乐部应由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依托具有场地条件的机构,如体育馆、学校,聘请有羽毛球专长的教师、教练员、运动员担任俱乐部的指导工作,政府也应对俱乐部这一公益性体育组织给予资助。
4.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比赛
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实施,也促进了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羽毛球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参与者。如何使羽毛球运动项目常胜不衰地扎根在群众心里,而成为群众运动的热门项目,这与政府的规划和扶持是分不开的。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比赛吸引不同技术层次的人参与比赛,让球技不是很精、又有满腔热血的球迷,也能在比赛中找到乐趣。
[1]许建. 南宁市羽毛球休闲人群特征研究[J]. 体育科技, 2007,(02).
[2]刘伟强. 关于羽毛球运动动机的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4).
[3]樊奇. 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现状与问题的社会学研究[J].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 2005,(01).
[4]孙亨玉. 羽毛球运动在我省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价值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 2005,(03).
[5]翁林. 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6]邓慧. 对当前高校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 20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