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2016-03-01刘万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故事书应用题审题

刘万萍

(重庆市渝北区石鞋小学 401120)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刘万萍

(重庆市渝北区石鞋小学 401120)

数学伴着我们成长,数学伴着我们进步,数学伴着我们成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自主探究 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这也是小学阶段一部分学生数学差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

一、寓教于趣,激发竞争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唱歌、跳舞,喜爱玩耍和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些表演和游戏是这些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可采用游戏,开火车,即兴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玩耍、表演、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到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把各数编成一个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边表演边学习数数,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感到特别亲切,非常兴趣。之后我还把手指游戏作为每次课前的一个安静游戏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最短时间集中注意,进入课堂活动,一举多得;又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数学学习中,能促使学生互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2]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3]

为了培养孩子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

①图书室的科技书300册,是故事书的3倍,有故事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科技书300册,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有故事书多少册?

两道题目都是求故事书有多少册?在题①引导学生明白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倍,求故事书有多少册用除法。题②中故事书是科技书的3倍,求故事书有多少册用乘法。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三、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指导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教师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不同水平。分析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特别好。如:有4个数的平均数是16;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0后,这4个数的平均数为18。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4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4个数,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4个数分开来考虑。先要知道改动后的4个数的总和为18×4=72,改动前4个数的总和为16×4=64,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72-64=8,那么,什么数“增加8”后变为20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四、激活变通思维,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有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比如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道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开放题,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变通思维:学校组织师生看电影。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

今日放映《宇宙与人》

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团体票:每张6元(30人或30人以上可购买团体票),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省钱的购票方案,并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钱?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有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力求找到最佳方案。

以下是 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1:8×27+4×950=4016(元)

方法2:(27+950)×6=5862(元)

方法3:从学生人数中拿出3人,和教师组成一个团体

30×6+947×4=3968(元)

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每位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最难把握的一章内容。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摆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避免使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单一,还要注意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应用题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形成数学思维。教师可根据本文的几点意见和自己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开始自己的应用题教学活动。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范小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04)

[2]吴文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若干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1)

[3]百美芹. 浅议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J]. 新课程(小学).2016(03)

猜你喜欢

故事书应用题审题
应用题
Storybook 故事书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天边的故事书
“三招”学会审题
暖心有爱的故事书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