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2016-03-01宋福梅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课题生命课文

宋福梅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小学 吉林白城 137317)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宋福梅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小学 吉林白城 137317)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运用的方法方式也不尽相同,只要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课堂效率才是关键。做到“导”到需“导”处,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效益更胜一筹。本文简要用三种导入方式,揭示导课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设计

指引、传引、启发谓之导。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这个“导”字,就含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涵义。教师作为课堂的向导,如何做到“导”到需“导”处,这是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考验,也是一节课是否走向得失的关键。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从小学生年龄结构和对知识的认知结构来说,这也是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

所谓“导课”笔者认为也就是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指引和启发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对上好一节课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导入情境,设计与文本内容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相一致的教学。要使这种课堂教学“前奏曲”与学生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接轨,达到完美合拍。

但对于导课这个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小课题,笔者翻阅不少资料,也只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并没有固模式,那么,怎样让导语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潜在的作用,使其尽显提纲挈领的作用呢?在此,我只想把自己在短暂的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导入方式呈现出来,一孔之见与同行交流。

一、剖析课题,激趣触及重点导入式

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与课文内容有关紧密的联系,也可以说是这篇课文的浓缩。如果教师在备课中,潜心的去挖掘课题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对激发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生命生命》一文,这篇课文对于教学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性,再加之年代甚远,教学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备课前我没有从作者和课文背景出发,直接从课题入手。走进课堂。我直接板书:把“生命 生命”写为“两个生命”,学生立刻站起来,老师:你写错了,是“生命 生命”。我马上反问:“生命 生命”不是两个生命吗?课堂鸦雀无声。接着我补充说:那作者用“生命 生命”不是重复罗嗦了吗?这样的课题是不是不合逻辑?为何作者还要这样写标题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好好去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为课堂上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同时也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旨是什么,既让学生知道用“生命 生命”为课题其目的一是强调生命的宝贵,抒发对生命的强烈呼唤;二是让我们重视生命,珍惜生命。

二、铺垫、预热导入式

“铺垫、预热”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前奏曲”,其目的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接轨,完美“合拍”,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先给学生铺就情感基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热”。同样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生命 生命》一文,在教研教改活动中,针对城区学生,由于城区学生知识面相对要宽,所以,以铺垫、预热导入较为合适。首先我在一段悲怆的音乐中,给学生介绍作者:杏林子生平资料,学生音乐中感受到了杏林子的不幸和遭遇,但她面对这样的不幸与遭遇,她如何面对?她是不是失去对生活的追求,失去对生命的向往呢?(层层追问后)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读中体会杏林子如何看待生命,珍视生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学习有一定深度的时候,再理解文章中心:“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的时候,直接从杏林子凭着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现实。她残而不废,笔耕不辍,一生著有四十多本著作,给读者、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她珍视生命的结晶,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教师在选择导入时,要切合学生实际,同时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找准切入点,除了写好教案,也要注重隐形备课,因班而异,因势利导。

三、新旧知对比,承前启后式

在中高年级段语文教学中,单元课文编排呈现的是从精读课文至阅读课文,前一篇课文对后面的课文起到一个总领的作用,后面的课文又前面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因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新旧知对比来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比如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一课时,我通过对比,这样设计该课的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知道盲姑娘很爱音乐,非常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可她太穷了,连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都买不起。然而她还算幸运,遇到了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聆听了世界名曲《月光曲》,今天,我们将学习的《小音乐家杨科》中的主人公——杨科。他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酷爱音乐的小男孩,他的遭遇如何?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请认真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同学们的思维兴奋点,大家想探究、想对比。由于找到了新旧知识的承接点,无疑对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挖掘社会意义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知识学无止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运用的方法方式也不尽相同,只要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课堂效率才是关键。做到“导”到需“导”处,让课堂效益更胜一筹。

猜你喜欢

课题生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背课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