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如何吸引学生
2016-03-01宋燕
宋 燕
(沈阳市新兴初级中学 辽宁沈阳 110121)
初中生物课如何吸引学生
宋 燕
(沈阳市新兴初级中学 辽宁沈阳 110121)
生物已经成为了中考的考试科目,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采取办法,在生物课上吸引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导入 吸引 兴趣 加强
生物已经成为了中考的考试科目,如何提高生物课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一个生物教师应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对学习产生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兴趣的培养是完成这一活动的基础,只有在各个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其求知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方法是:
一、精彩新颖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的好,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世界。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所以课堂的开始很重要,适当的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
1.利用小故事导入
应用学生熟知的一些简短小故事导入,例如,我在讲《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课时,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个小故事,“有一天晴晴看见家里窗台有一碗肉,碗里的肉已经腐烂,上面爬满了白色的蛆,碗的周围还不时有几只苍蝇飞来飞去,晴晴觉得很奇怪,尽管晴晴看到蛆很不舒服,但平时总爱问为什么的晴晴不禁犯起了迷糊,为什么腐肉会有蛆,蛆从哪来的,难道腐烂的肉会有蛆吗?再看看碗周围的苍蝇,晴晴又想难道蛆与苍蝇有关,如果腐肉生蛆与其他事无关,即使把肉与外界隔离,也会产生蛆来,于是晴晴自己设计了实验,相同的两碗肉,一碗还罩上纱布,每天观察,记录,过了几天两碗肉都腐烂了,盖纱布的却没有产生蛆,晴晴断定腐肉不会生蛆,蛆的产生与苍蝇有关。”从晴晴解决问题的几步正好引出科学探究的步骤。如讲霉菌那一课我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军队打仗必须要有充足的食品供应。但是过去没有科学的保藏方法,军队携带的肉类、蔬菜和水果常常大批发臭、腐烂,造成短缺。1795拿破仑悬赏一万二千法朗征求军用食品的新鲜保存法。直到九年后,亚培尔才找出了食品的密封贮藏法。亚培尔把已加热的食物放在坛子里封紧,再放到沸水中加热,从而达到了杀菌久贮的目的。后来,英国的朱兰将坛子换成了白铁盒,使这种保存食品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亚培尔不仅得到了奖金,为拿破仑解决了大难题,还使世人都能尝到新鲜、美味的各种罐头食品。通过这个小故事引出了“食品保存”。类似还有很多,例如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引出生物的变异现象,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的故事来了解人类是怎样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的。用故事导入不仅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以成语、谚语导入新课
如讲《开花和结果》:教师说“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躺着一个白胖子”要学生猜后,又问麻屋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指果实中的什么结构,“红帐子”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白胖子”是什么发育而来的,在果实中是什么结构?,如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以“鹜蚌相争,渔翁得利”导出软体动物或鸟类;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导出森林的生态作用;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导出食物链;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的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二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相信定会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3.复习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如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节“血液循环”时,先提问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几种?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疑:“那么血液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呢?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过度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利用生活的实例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生物有些知识很难理解,我就想方设法把它变得简单易懂,以此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讲“植物种子萌发”这节课,我将提前泡好的学生熟知的大豆和玉米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跟着老师一起观察种子的结构,了解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大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教“鸟的生殖和发育”这节课时,观察鸡卵的结构,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鸡蛋。课上请一位同学打开熟鸡蛋讲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让另一名同学打开生鸡蛋,认识胚盘、卵带等结构,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各部分的功能。再讲遗传物质这节课时,利用DNA是遗传物质的特性,可进行亲子鉴定,还可利用DNA的检测结果给罪犯定罪,以及我国生物学家曾对东南亚海啸遇难者DNA进行鉴定,从而帮助当地政府来确定遇难者身份,这些事例,使同学了解什么是DNA将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如,在讲扁形动物的猪肉绦虫时,先叙述一个囊虫病人的真实遭遇,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猪肉绦虫严重危害着人的健康,出于对健康的担忧,学生急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又如:讲授“认识生物多样性”这个章节时,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天然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还让学生感到有兴趣,使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的同时达到求知的目的。
教师有意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加强生物实验,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发现做演示实验要加强,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要尽量让他们观察到,如在讲骨的成分,就分别给学生做了骨的煅烧实验和脱钙实验,使学生更加明确骨的成分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如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学生比较难理解,我就事先准备一颗小树,用白色塑料袋只包住树,下面的瓶子灌满水,把它移到阳光下照耀,一会儿让学生观察塑料袋,发现有水珠在塑料袋上。在讲鸟的结构时,我让学生思考如何让纸从前面飞到后面,学生就会想办法把纸折成纸飞机,解决纸飞行的问题。从而了解到鸟要飞行也要有利于飞行的结构。这样学生兴趣很高,而且思维也活跃了,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兴趣是成功的催化剂,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实际灵活应用,尽可能的开动脑筋把现实条件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最大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就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