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2016-0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新课程美术过程

李 昱

(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中学 辽宁大石桥 015100)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李 昱

(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中学 辽宁大石桥 015100)

美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针对新课改对美育教学的要求及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手段及教师角色等三个方面对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初中美术 课堂 有效教学

初中美术课程是我国初中学生都要进行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兴趣、爱好、乃至是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等诸多方面影响。同时,该课程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和动手能力[1]。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影响下,美术课程被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是副科而得不到正确有效的重视,以至于美术课一直不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美术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与当今美术教育的现状,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表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良好地开端。初中美术课程也同样,要使学生喜欢初中美术课程,就要因材施教,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能千篇一律[2],让兴趣成为学生学好美术课程的动力。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情。初中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期,个性心理品质还不稳定,性格、情绪、气质、能力和意志都在发展中,他们的好奇心强,好动、爱表现自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教师课前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和个体差异,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

要允许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太过于照本宣科,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应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意愿,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有的学生喜欢油画,有的学生喜欢国画,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学生喜欢画动物、有的学生喜欢画人物等,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不同兴趣爱好特点,着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课堂教学时,对于一个主题,教师应根据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相应的作品,一节美术课下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教师给予专业评价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品不但是艺术的简单展现 ,更是一种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的再现[3]。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典故,小说、古诗词等向学生的讲解画意,让学生对美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确学习美术的目标,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美术课程的内涵与价值。美术课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多带学生出去写生,亲近大自然,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有意义的艺术欣赏活动和画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

在当今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美术课堂的教学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改造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的视觉、感知、记忆等,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通过教学板书来演示各种线条、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从一个平面图中来挖掘各种线条的不同、观察图形的美,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种不同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图片、风景、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融入感知,使学生自主地观察线条的不同,感受美术的“美”,给学生心灵得以震撼,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

三、美术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4]。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以教师“教”为核心,基本忽视学生“学”的自主性,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常常作为教学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和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照葫芦画瓢,充当配角的角色,在这种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内容枯燥、缺乏活力,而且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始终在模仿教师的画法、重复教师的思维,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动员和兴趣培养的根本目标乃是将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个转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才是主动积极的,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面上看似乎和整个教学过程距离相对较远,但是这是整个教学策略最为关键的部分,它关系到具体教学活动的执行效度。

初中美术课尽管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但美术教学在整个初中教育体系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科地位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施行必要的教学策略,一方面要积极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课堂环境,以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

[1]朱星波.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D].合肥师范大学.2015.5.

[2]刘瑞仙.谈初中美术的兴趣培养[J].教育教学研究.2015(72):176.

[3]辛颖.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3.05.

[4]赵显莲.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探索.2004.02:30-32.

作者介绍

李昱,(1972—),女,本科,美术教师。

营口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兴趣实效性研究”

猜你喜欢

新课程美术过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意美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