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2016-03-01刘妍
刘 妍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浅析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刘 妍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显现出一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现如今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从而对高职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期对未来的高职发展之路有所帮助。
高职教育 发展 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短短十数年间,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仍存在些许问题,制约甚至阻碍着高职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首先,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高职院校其实质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要求较高,因此要求投入的教学经费相对较多,办学成本甚至高于普通本科教育。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费等,而其中国家财政拨款是主要的经费来源,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软硬件的建设均跟不上新形势要求,难以真正地达到高职教育的标准和要求。[1]
其次,整个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够。长久以来,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批次放在最后,高职院校便成为无法考入本科和其他专科院校的考生的无奈之举,而且由于观念原因,一些成绩较好的本科“落榜生”也不愿报考,宁愿去复读,这样就导致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高职教育的效果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质量的部分原因,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高职毕业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均不如更高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在企业招聘时不能给予高职毕业生以平等甚至是优先的考虑。[2]
第三,即便以资源浪费为代价,人才培养也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我国高职教育现在实行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但市场具有信息的不对称性,人才培养又需要一定的周期,这就造成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市场需求具有滞后性。所以,近年来,我们会时有发现:当市场上需求的人才大量培养出来之后,却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的市场需求,造成人才与资源的浪费。
第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师资问题不仅是教师人数方面的不足,还有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高职教育要求的差距也非常明显,大部分的教师很少有在企业的相关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多半是高理论水平而低实践水平。从客观角度来看,主要是教师人数少造成教师教学工作负担沉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一线中去。另外,现有的高职教师的职称评聘仍然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聘标准,高职教师面对这样的激励机制,又不得不重理论重论文,同样也不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上述是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欲实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宏图,必须就现有的问题给予考虑与解决。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一、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依靠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提供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地和设备,并派人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还能给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与一线实践。这样,既解决了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兴建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的问题,还能帮助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现在很多企业也意识到未来企业的一线需要依靠和倚重具备职业技能的人才,但是在建立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方面,企业并没能够投入足够多的热情。现在很多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在学生的实习期提供少量的岗位让学生熟悉相关专业的业务,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效果,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毕业生实际上并不具有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这一现状。从根源上说,企业还是把培养成熟的职业人才的希望更多地寄于高职院校本身,因为企业是要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不会把过多的精力和财力耗费在看不到明显收益的人才培养方面。这就需要政府这样一个市场经济中有力的调和者,起到关键的作用。一方面,在现有的国家出台的政策基础上,各级政府要规划细则,对确实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企业有政策上的倾斜,并做到实处,使得企业乐于去做利民利己的事。另一方面,在国家全局性的考量之上,适当地引入企业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方之一,使得企业更有动力去推进校企合作。
二、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方面
高职院校也不能一味的做市场需求的后知者。要引入教育营销的观念,设置专门机构,经常性地对人才市场和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不但使人才在规格和数量上实现“以销定产”,也更要预测来实现“产必热销”。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有超前意识,超前建立新的专业,组织超前的专业培训,主动引导产业结构的提升。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领导者对国民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有足够的洞察力。除此之外,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急需的专业,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今年,天津职业大学依托“全国职业院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中心”,新增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专业,计划面向全国招生85人。这是高职院校贴近时下高新技术进行专业设置的范例。
在教师职称评聘上,应根据高职教育对教师要求的特点,慢慢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主客观上都愿意向“实践、实战”贴近,做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也能与企业生产联系起来。这样,高职院校更能够针对企业技术改选、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院校资源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校企合作融合得更紧密。
高职教育的发展只有通过改善现状,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市场上真正需求的技能,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观念上的问题,才能逐渐使生源质量逐步提升,从而实现职业人才的良性循环,让我国的高职教育平稳快速发展。
[1]黄智萍 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经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 恒大教育培训部
[2]刘想元. 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7-49
刘妍(1980-),女,沈阳,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