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2016-03-01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01
闫 闻(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1)
浅析高校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闫 闻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1)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靠政府以及社会各级组织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国与西方高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差异,并根据我国国情有选择的借鉴成功经验,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保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创业政策保障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业政策 保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文化
引言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所以,应时代的要求,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学术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后大量的在全国各地高校中兴起。王晶晶、姚飞等人选取了麻省理工学院及其它在创业教育方面领先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管理体制、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各方面的特色,并认为“我国应该积极转变创业教育发展理念,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系统,有效发挥国家、产业界、金融界及各方面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推进创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对于国内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含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实效性的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及国际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 Edward B. Roberts和Charles Eesley于2009年发表了报告《创业的影响:麻省理工学院的角色》,阐明了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支持学校初创公司方面的有力影响,并着眼于对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家的经济影响和毕业生应该如何创建公司以及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探讨。《Learning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VesaP.Taatila,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一般专业技能培训而言,高校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更全面和受心理因素主导的学科。
处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受教育人群,提供创业带动经济发展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难的良好途径。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国与国外高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差异,并根据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保障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保障对策,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体制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高校创业政策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与政府的联动机制不健全
目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在地高校中还处于不断地完善过程。许多高校只将创新创业理念传达给学生,高校与政府相互联动不够,未能形成面向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联动工作机制和平台。这个问题造成高校学生创业制度没有保障,从而使得政策无法落实到位。
2.经费难以落到实处
政府在支持高校学生创业服务方面已经开拓了一系列的服务,其中包括经费服务方面例如小额担保贷款等等。但融资政策中资助对象要求大部分是“毕业生”,对在校学生政府几乎没有资助的政策,因此有些好的课题项目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资金问题就化为了泡影。
3.高校大学生很难接触到孵化基地资源
创业孵化基地是近年来新兴的创业资源,各地政府也纷纷以此来推动当地的服务业的发展。但由于课程、安全和大学生自身条件和专业技能等因素,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最适合的空间还是在大学校园内,并且创业孵化基地不接受在校大学生。各地高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综合实力参差不齐,有些高校能够在校园内组织和普及孵化基地资源,但是依然缺少相应的办公设施和专业技能。
4.创业文化形成的时间短、范围窄
创业二字在高校内兴起时间不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这个概念较为生疏,教师本身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的网络技术的不成熟间接导致了校园内缺乏科学的创业研究氛围,学生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创新设计等方面意识也较淡薄,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学生乃至家长也绝大多数因为创业潜在的风险而不接受创业的选择。所以目前,我国的高校中还未能形成成熟创业的文化。
二、西方高校的创业保障体系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政策
美国政府在创业教育保障方面有支撑平台,相关法律法规为高校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拜杜法案》中“允许美国各大学、非盈利机构和小型企业为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拥有知识产权,并通过技术转让而商业化”。这一举措让政府所资助的研究成果的专利转给了高校,加快了技术成果的转化并且推向市场,从而保护了高校创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界与高校之间的联合,使得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有了法律保障。
2.创业教育保障机构
在西方高校中,瑞典的创业教育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布京理工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构是来帮助测试和发展创业构想的,吸引了许多高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校外企业参与,“布京理工创新”提供和支持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各种教育研究工作,积极扩展与校内外的各种利益群体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3.政府资助
美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创业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捐赠等方式为高校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所需的教育基金。 “考夫曼基金会”是全球专项支持创业教育发展的规模最大的基金会,基金会和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在美国的创业,为美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课程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为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学生提供了资金资助。
4.完善的创业融资体系
完善的创业融资体系对于高校中融资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美国的创业投资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能够提供融资贷款。高校学生还可通过信用卡借贷来为创业融资,有效地帮助了许多高校学生创业的起步,比如YouTube的创立者之一杨士骏在公司建立
初期,通过信用卡透支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困难。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1.政府积极引导和监督高校创业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和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政府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加强高校创业政策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此外,高校还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真正实施,并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应创建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增强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保障学生通过大学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实验室或创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来帮助实现创业教育。此外,高校应通过创业培训机构,创业技术指导部门来对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知识技术上的帮助,帮助在校大学生成功完成学生到企业家的转型。
3.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建设
从创建独立学科的角度出发,加强高校中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建设。高校的就业中心,教务处等部门参与共建的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中来,开展专业和理论的研究并制定教学目标,创建适合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大纲以及适合创业形势的教学模式。
4.保障高校创业融资渠道
高校应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可以适当的降低借贷门槛,采用灵活的资金担保方式。另外“众筹”也是近年来高校学生创业的较好的融资手段之一。此外,高校可以从项目资金中提出一部分作为创业专项资金,激励和奖励创新的学生,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5.加强高校创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高校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教师师资力量来引导学生,树立他们创业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聘请企业出色的创业者或者公司高管人才,通过组织讲座和论坛,将创业实战经验传授给在校教师,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莉. 基于高校与政府协同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5-19.
[2]周婷子.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吉林省:吉林大学,2014:31-41.
[3]张慧好. 中国与瑞典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2013:36-38,46-47.
[4]Iu.V. ManannIkoVa and n.I. MakeeV.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in the System of Prim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a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udents’ Business Competencies [J]. Russian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55, no. 10, October 2013, pp. 3-19.
作者简介:
闫闻(1995-),女,山东济南人,学生,就读于济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