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画面如何再现诗歌意境
——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

2016-03-01刘欣颜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电视节目

刘欣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画面如何再现诗歌意境
——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

刘欣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电视诗歌是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念与电视音箱艺术相融合,再现古诗意境出现的一种新节目形态。它把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用电视画面等手段表现出来,制作者是否把握好整体的立意和风格,会直接影响到视听作品意境的深浅和高低。本文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浅析电视制作的技术性与诗歌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对于新形式下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启发意义。

电视画面;诗歌意境;雨巷;戴望舒

电视画面再现古诗意境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它把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用电视音画等手段表现出来,图文并茂、声画结合,极富欣赏价值。电视诗歌的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电视荧屏,而且为诗词爱好者学习和欣赏提供了方便。戴望舒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杰出诗人,他在年轻时凭借着《雨巷》蜚声文坛,成为中国现代诗派的领军人物,其创作的《雨巷》对于电视制作的技术性与诗歌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新形式下满足受众审美需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 音乐美

电视制作的过程同样讲求有形的音乐美和无形的音乐美融合在一起,画面表达在情绪上的抑扬顿挫,也能让受众能心领神会,它让流动着的、跌宕起伏的感情在整体节奏的躯体里跳跃。例如,《雨巷》凄婉迷蒙的意境源于它节奏悠扬舒缓,音调和谐优美的音乐美的营造。在诗集“雨巷”中的六首诗中,除《雨巷》外,其他五首在诗体和格律的形式上均较多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雨巷》的形式独特,抒情与节奏完全协调,因此受到叶圣陶的特别推荐。

全诗七节,每一节由两到三个诗句分割为六行,每行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明了有规可循。特别是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情感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美化了声律,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在这里我们看不到重叠与重复是“精炼”的对立面,相反,如此恰到好处地运用叠词、叠句、叠章已至诗歌达到点石成金的精炼之美。电视的配乐可以提升电视节目的艺术感,电视节目利用背景音乐为观众创造一个特定的意境,最大程度的刺激观众的形象思维,促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身历其境地对电视节目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感受。

2 朦胧美

无论从整首诗营造的意境上还是从表达的思想情感上,都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正是因为其虚无、恍惚、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透,才更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审美快感。现代派诗人认为,诗是一个人在梦里泄露的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隐秘的灵魂,“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术语地讲,它底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雨巷》的朦胧美就体现在它笼着华美的轻纱般的梦幻,含蓄、深沉而又内敛。

电视制作也讲求从实到虚,虚实相生。在美学的范畴上来看,意境是由虚和实两部分构成的,实景是对情景的直接的表达,而虚景是在幻想和联想中表达出来的,但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通过视觉艺术,即通过镜头和画面呈现出来的,而画面和镜头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实景和虚景表现出来的,只有虚实相交映的画面,才是完美的画面。电视剧中的实,是通过人物、事件和景物等表现出来的,电视剧中的虚,是通过一些画面的关系,如空镜头、蒙太奇和长镜头等方式营造出来的。

3 动态美

莱辛曾经指出:“诗想在描绘物体美时能和艺术争胜,还可用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化美为媚。媚就是在动态中的美……它是一种稍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诗歌第一节写“我”的求索和姑娘的出现,是全景镜头:交代环境——雨巷,人物——姑娘,动作——撑着油纸伞,神态——愁怨。到了第二节,诗人帮助我们将镜头推上去,我们看“清”了“她”的气质,仿佛闻到“她”的清香,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凄婉与迷茫。第三节我们看见的是姑娘默默行走的远景,看到这里我们的心里不由被铺满了丁香花的轻轻的哀伤填满。诗人随之将镜头一推一摇,我们似乎真切地感受到姑娘就在身边:“她”的眼、“她”的嘴近在咫尺,屏息凝视。第四节是全诗的中间一节,诗人选择在这里安排特写镜头,细细品来韵味十足。第五节我们在近景里望着“她”的远离。第六节姑娘渐行渐远最后消失是远景,最后一节诗人回到一个人的时候,心中再次期盼,又是全景镜头。

优秀的电视作品的创作者可以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念与电视音箱艺术相融合,以传统审美理念出发创造出情景交融、意蕴悠长的经典力作。同时,也挖掘出多种形式的意境营造方式,电视诗歌意境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审美界定,在一部作品中大到整部剧的整体风格统一,小到音乐元素、画面构图的设计,都是电视意境理念的显性体现。

[1]梁仁.戴望舒诗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

[2]尤晓娟.论戴望舒《雨巷》四美[J].电影评介,2007(17).

猜你喜欢

戴望舒雨巷电视节目
戴望舒《雨巷》(节选)
秋天的梦
烦忧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读写:让学生行走在“雨巷”中——基于戴望舒《雨巷》的情境读写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