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综艺娱乐节目中的抄袭现象

2016-03-01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综艺卫视现象

姚 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综艺娱乐节目中的抄袭现象

姚 爽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大量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热潮,节目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但同时,节目之间也出现了严重的抄袭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力图分析综艺娱乐节目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及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艺娱乐节目;抄袭;创新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大量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热潮,随着节目数量的增加,节目之间的抄袭问题也随之出现。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自开播以来就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在收视和口碑双赢的同时,先是韩国MBC电视台公然炮轰东方卫视抄袭其王牌节目《无限挑战》,接着有网友贴出两个节目视频截图,对比并指出《极限挑战》从游戏环节到节目创意,视频中镜头角度、字幕位置,甚至是一段偶然的对话,都是对原节目的“神还原”,一时间节目陷入了抄袭风波。虽然东方卫视以“创意撞车”否认了抄袭行为。但这已不是国产综艺节目第一次被质疑抄袭了,为什么国产综艺节目总被频繁质疑抄袭呢?

1 出现抄袭现象的原因

首先,综艺节目版权的引进与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政策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广电总局规定,各大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在版权引进受限制的情况下,抄袭现象递增。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起步晚、底子差,原创能力欠缺,但在娱乐化大背景下,对各大卫视来说,单靠一个引进版权的节目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于是直接的“拿来主义”似乎成了唯一的手段。

其次,过分追求收视率。面对收视率决定一切的电视行业,电视台希望能用低成本、高收益、快产出的捷径来保证收视,总认为收视率才是衡量节目质量的唯一标准。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边观众对节目中的抄袭行为大为诟病,另一边这些节目收视率却居高不下。当面对观众的抄袭质疑,电视台态度避重就轻,但无论怎么自圆其说,都无法改变其抄袭行为的事实。这样的“拿来主义”就造成了一些制作人的“原创”大多只是空喊口号,却难以实践。甚至有的节目为了收视率,刻意捏造出煽动性话题或炒作花边新闻,来博取关注度,造成现在一些缺乏文化,缺乏品味的电视节目拥有高收视率。

2 抄袭行为带来的危害

随着综艺节目数量的增多,国产综艺节目被质疑抄袭并不罕见。节目之间抄袭之风盛行,一些电视人似乎把抄袭行为当成了学习的榜样,甚至有一部分人抱着“借鉴不算抄袭,抄了也告不赢,为何不抄?”的心态,这才是最危险的。单说抄袭的行为是可耻的,根本就是不重视他人知识产权,无视法律和道德约束。如果抄袭行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不受到道德的谴责,这种肆意抄袭行为会挫伤创作人员进行节目原创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创作欲望与创作激情,最终会使节目失去创作的原动力,造成整个创作领域的急功近利和秩序混乱,形成恶性循环,助长不正之风。

3 对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启示

3.1 摆正态度,建立自律规范

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行事准则。我们自身更应该摆正态度,建立自律规范。湖南卫视的《偶像来了》在第一集播出时就被网友指出节目中的人物出场方式、整个场景设置都与韩国的《英雄豪杰》极其相似。而节目组总导演对此只是用“《偶像来了》制作方向与《英雄豪杰》截然不同,没有抄袭”来回应质疑。如果一个号称自己是原创节目的同时照搬别人的创意,而当人家提出抄袭质疑时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就这个态度而言,节目就不是优秀的。这种停留在“借鉴”上仍沾沾自喜,想依靠“抄袭”来发展本国的电视节目,暴露出的只是电视人日渐枯竭的想法创意,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是原创节目越来越匮乏[1]。

3.2 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引进的电视节目最开始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他们的新鲜感,一旦这种感觉消失了,节目就会进入瓶颈期,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进行本土化改造,不断创新。

节目形式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越来越强,一档娱乐节目的成功在于其能否有足够吸引力,能否满足观众的口味和兴趣、能否真实地反映观众情感的诉求。节目播出后应积极采纳观众对节目制作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实现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的转变,制作形式由以前的过分依赖电视人,变成大家集思广益,使节目内容更加多样化。节目播放形式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来增加节目互动性传播,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参与节目、表现自我的目的。

节目内容的创新。例如,韩国《无限挑战》制作的“六六歌手”特辑,节目集合风靡20世纪90年代的组合及歌手来重现经典舞台,创下了惊人的35.9%瞬间最高收视率。成功的案例需要我们学习,我们可以借鉴节目中的怀旧这一元素来进行节目内容创新。但这并不是说将好的节目环节全盘照搬就是创新,打着自主原创的口号肆无忌惮进行着模仿抄袭行为,实则就是在进行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我们应该学习优秀节目的创作理念与精髓,来实现我们自己的节目内容创新。

[1]徐宛芝,徐宁.电视荧屏借鉴离抄袭有多远[N].新华日报.2013-07-25(B05).

姚爽(1991-),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研究。

猜你喜欢

综艺卫视现象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