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2016-03-01王娟
王 娟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论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王 娟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近代新闻事业出现以后,新闻语言随之产生并逐步形成独立的系统,而新闻的客观性、时空性、受众性、准确性等属性也从本质上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性,如真实性、时代性、丰富性、导向性。本文简要论述了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以期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
新闻语言;导向性;新闻事业
1 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认知
1.1 什么是导向性?
“导向”一词来源于吴玉章的《辛亥革命》,本意指引导的方向。当某个词后加上特性的“性”时,那么,这个词就变为与它自身意义相关的某种特性的短语,如“通俗性”“文化性”。导向性指使事情向某个方面发展的特性。
1.2 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1.2.1 新闻语言导向性的概念认知
导向性是新闻语言一个突出的特性。从概念上可以这样理解,新闻语言导向通过新闻和媒介的结合,潜在地体现传者意向,暗中牵引和影响群众,群众通过自己的了解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个体分析出事件。新闻语言导向就是对公众的认知进行导向,但不是所有新闻都有导向。
1.2.2 新闻语言导向性和广告语言导向性的区别
从决定因素上来看,新闻语言的导向性主要由党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决定,而广告的导向性主要受利益驱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中,曾旗帜鲜明地把导向性作为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并十分重视新闻语言导向性对新闻事业的促进作用。
从导向性的作用上来看,新闻语言重在教育和引导大众,而广告语言的导向性在于有效吸引大众的目光,最终达到销售的目标。新闻语言主要通过其娱乐性、服务性和贴近性相结合,从而对受众进行正确地引导。广告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
2 媒体对新闻语言引导性的合理运用
2.1 主流媒体对新闻语言引导性的合理运用
主流媒介一词,援引自西方新闻界,概念尚未统一,但从媒体的质与量综合来说,主流媒介就是“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承担重要的宣传任务和功能,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
首先,主流媒体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因其强烈的政治性引导民众关心国家的举措,保护自己的政治权益不受侵犯。主流媒体具有鲜明的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本性,使其在政治的基础上占有发言的先机和权威性。较之非主流媒体,主流媒介往往能与政府达成默契,最早获得政府内部决策信息,而政府也往往授权给主流媒介,使其可以对重大事件及敏感问题予以发布和报道。
其次,主流媒体在新闻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以其强势的话语权对民众的社会生活作主要引导。媒介的话语权是指媒介对受众所产生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主流媒体依据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其传播的效果往往优于非主流媒体,形成了很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即主流媒体具有强势话语权。
2.2 非主流媒体对新闻语言引导性的合理运用
非主流媒体没有准确的定义,相对主流媒体来说,其就是“专门采访非主流群体,发出与主流媒体截然不同但不违背正确社会价值取向的声音的媒体。”。
首先,非主流媒体在新闻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新闻视角引导民众关注身边非政治性事件,从细节引导群众。非主流的媒体,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政治性弱,受政治约束较小,它的新闻报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包容性极强,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都可以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自由报道各种各样的信息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但其新闻语言不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其新闻语言的文化性、丰富性以及和谐性较强。
其次,非主流媒体转其薄弱的话语权为优势,亲近民众,引导民众关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非主流媒体没有主流媒体的主流受众、主流信息等优势资源,更没有主流媒体强大的话语权下的影响性和权威性,但它自身的劣势也是其优势,它可以照顾到非主流社会阶层的受众,通过报道与他们生活关系紧密的事件拉近传者与受者的距离,从而对他们进行与主流价值观并不相违背的思想指导,同时,也可以以其与主流媒体不同的独特新闻语言吸引主流受众,增强其在社会中的话语份额。
虽然主流媒体和非主流媒体对新闻语言导向性的运用各有特点,但都是为受众服务,都有正确引导受众的责任。
[1]崔梅,周芸.新闻语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洪源,戴建勋.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性[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5).
[3]王金春:《导向在新闻价值中的地位》,新闻爱好者月刊,2006(4S).
[4]孙法智,仁建谊.试论坚持导向性第一的新闻价值取向[J].传媒,2000(5).
[5]玄洪友.为主流媒体正名[J].中国出版,2004(4).
[6]潘宇莹,王搏.新闻媒介话语权对受众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2(5).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化[J].新闻知识,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