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研究
2016-03-01王琲玥
王琲玥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基于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研究
王琲玥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科技的进步打破了不同媒介之间原有的泾渭分明的局面,“媒介融合”正成为媒介发展的新常态。“媒介融合”这一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给我国高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播音主持专业在这种新环境下如何改进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媒介融合”对播音员和主持人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目前从事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媒介融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和数字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二者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加入大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媒介融合”在此背景下成为了媒介发展的新趋势。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角色,在这种多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广大受众和新媒体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种媒介融合给高校原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及专业定位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媒介融合特征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是目前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媒介融合简介
从宏观上来看,媒介融合是指目前所有媒介极其相关要素全接触式的汇聚、交融。宏观层面上的媒介融合通常表现在多方面,就目前的融合形式来看,宏观意义上的媒介融合主要表现为媒介功能、形态、组织、所有权以及传播手段五个方面的融合。从微观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体现的是原有媒介的元素发生质变,进而衍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如微博和电子杂志就是这种微观上的媒介融合衍生出的新媒介形态。按照媒介发展过程对其进行分类,媒介融合可以划分为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和新闻表达融合五种融合模式。
2 媒介融合及对播音主持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1 对人才需求的影响
在以往,进入媒体行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是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才,那些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媒介从业培训的人是难以进入媒体工作的。但在目前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的来源趋向多元化,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受过专门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人才,大量的法律、体育、历史和财经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加入到相应节目的主持人行业。例如,著名主持人朱军、石凉等就是典型例子。这些非科班出生的专业人才涌入到主持行业对传统的高校播音主持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总体来说,媒介融合给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主持人要具有编辑、采访、组织及协调能力以及掌握相应的网络和数字技术;二是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个人阅历。媒介融合对人才需求产生的这些结构性影响,给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2.2 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传统播音主持专业主要围绕播音主持业务素养开展专业课程设置,通常专业课程是由普通话、电视播音与主持、播音创作基础等专业类课程组成,媒介素养课程较少,而对新媒体和新媒介环境的课程更是鲜有涉及。新媒介融合趋势和实践的发展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适应这一新趋势和新环境,培养满足媒介融合需要的新型人才,部分高校开始针对媒介环境的新变化设置专业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开设的《广播与新媒体课程》,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开设了《新兴媒体节目制作与合成》课程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解决传统课程设置单纯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弊端,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适应媒介融合新形势的综合素养。
2.3 对师资队伍提出新的要求
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对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学科知识的热情和能力,不断走在学科领域的前沿。在教师业务素养方面,提高教师对新媒体工作的适应能力,可与媒体单位或企业合作提高业务能力;改变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的理念,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个人业务及教学成绩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和核心;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将教师人格魅力和素养作为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3 媒介融合视域下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分析
3.1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模式
首先,把新闻学和传播学相关课程纳入到播音主持专业大一阶段的专业主干课程中。将其作为低年级专业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媒介融合工作环境、媒介融合发展的基本认知。培养学生从事媒体行业的职业思维和敏感性。
其次,及时更新教材。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介融合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受众的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给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材内容的编排要满足这种变化带来的需求就必须及时进行更新。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使用的教材,尤其是基础课程教材多数都是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初期的版本,内容已经难以完全满足目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中应该要将教材的更新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对待。
3.2 提升专业人才的素质
在媒介融合新趋势下,以往传统节目所形成的主持技巧和应对策略已经被新的媒介环境所打破,这给跨媒体新闻业务理念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融合背景下,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也是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和不断提高的能力。因为新闻价值判断力作为一种综合素养不仅事关媒体的影响力,还直接关系到主持人的个人形象。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还应该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专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按照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综合素质培养。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基础之上。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请行业专家对专业授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对其他专业转入播音主持专业从教的教师进行筛选考察合格后方可进行教学工作;再次,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赴国内外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进修,提高其素养;与新闻媒体机构和企业合作,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媒体企业或机构进行学习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师成为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
4 结语
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不是单一归属于某一学科,而是在吸取多学科营养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媒介融合的实现固然有技术进步的客观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广大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需求的变化。媒介融合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应该要按照媒介融合带来的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改革教学模式,从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损益变化,提高专业教学对媒介融合的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媒介融合环境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1]蒋华.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探析[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2]蔡欣蕴.全媒体趋势下播音主持教学环节适配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高钢.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 人 才 的 培 养[EB/OL].(2008-1104) [2016-05-26]http://finance.sina.com.cn/ hy/20081104/19235467741.shtml
[4]张秋丽.媒介融合下西部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挑战与对策[D].重庆: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