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分类及表现形式研究

2016-03-01冯志浩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2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冯志浩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执政中心)

媒介融合分类及表现形式研究

冯志浩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动态研究执政中心)

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学界和业界都比较关注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初步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截取媒介融合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从小的一面入手为媒介融合整体研究做积累。

媒介融合;分类;表现形式

1 媒介融合的分类

尽管媒介融合这一概念众说纷纭还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其研究的立足点和研究的旨趣做出大致分类,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1 微观技术类

技术是原动力,是技术的进步衍生出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由技术型学者提出,立足于微观谈媒介融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尼葛洛庞帝教授提出媒介融合便是“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集到一起”。我国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能。”微观派从技术驱动作用理解媒介融合,虽然显得简单朴素但也抓住了根源,为以后媒介融合内涵的丰富奠定了基点。

1.2 中观媒体类

中观层面着眼于媒体本身,从传媒技术融合到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从传媒组织机构的融合到传媒运营系统融合,研究角度多从传媒业务操作角度、传媒组织管理角度、传媒经济学角度出发。例如,英国学者格汉姆·默多克就认为,传媒融合有三种主要方式:传播系统内部的融合、媒体单位所有权融合与传媒产品形态的融合。目前来看,中观层面是学界研究得最多的领域,也是业界实践最充分的领域,因为中观层面媒体本身可操作性强。

1.3 宏观监管类

宏观层面包含上述两种类型的基础上,另外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合,以及媒介融合对受众带来的影响。传媒融合必然会导致原有规则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划分,带来或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后果,这都要求从宏观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相关的规则制度和监管机构对媒介融合的过程进行监管和调控,保证媒介的此次变革不损伤社会的整体利益。这一层面的研究视野上升到了社会监管的高度是对媒介融合的宏观理解。

1.4 大传媒业类型

与上述三种类型不同,大传媒业的范围更大,突破了传媒产业自身的范围圈,将研究范围延伸到传媒产业之外,媒介融合的内容涵盖传媒业、电信产业、IT产业和电子产业等众多与融合有关的产业。例如,学者凯文·曼尼(美国)就提出了“大媒体”概念,认为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整合到一种新产业之下,即“大媒体业”。大传媒业极大地扩展了媒介融合的内涵和外延,主要包括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

2 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使不同媒介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例如,网络电视具备了电脑的功能,新闻客户端实现了实时发送和在线互动。传媒业呈现出内容、渠道相互融合发展态势。从媒介融合的业内实践情况看,主要表现出以下四种不同的融合形式:

2.1 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

一是最早的报纸与网络融合。最初的媒介融合可以说是从纸媒上网开始,即报媒办网站,它把报纸上的新闻与网络载体融合到了一起。报网络融合补齐了报纸发行实效慢的短板,纸媒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采访到的新闻信息挂到自己办的网站上;报网融合拓宽了新闻来源,原来依靠政府部门和媒体的线人提供新闻线索或记者自行到街道里巷找寻新闻线索,现在记者可以借助网络挖掘线索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网络来说,有了报纸的依托大大提升了网络的公信力,使其逐步摆脱网络信息即是小道消息,不可靠、不真实的刻板印象。二是电视与网络的融合。电视与网络连接后既可以实现接收和储存数字内容,也可以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数字电视信号更清晰、频道更多样,使视频点播与回放成为可能。而如今的网络电视则具备了更多的计算机特点,实时播放、海量内容、自由搜索、便捷互动等。电视与网络融合后,既可以从网络上寻找更多的新闻线索和话题,也可以直接把网络上热炒的事件搬上荧屏,做出权威报道从而提高收视率。三是广播与网络的融合。网络广播使传统广播发生颠覆性变化,克服了原来线性收听不可回放、只有声音传播的局限。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可以实时收听各种频道的广播节目,且网络广播还能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形态,摆脱了单一的声音传播。更重要的是网络广播使听众转变成了网民,开始享有随时播放任意回放、自助点播交流反馈的便利。

2.2 媒体内部业务的融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传媒产业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化不断完善要求给予媒体更多的自主经营权,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小及受众对新闻报道形式要求的提高,在政府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媒体单位纷纷进行集团化改革。从那时开始组建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对集团内部业务的组合,可以看作是我国媒介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经过此次变革,一些媒体单位开始走在了时代前列,革新新闻生产流程、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由全媒体中心提供初级新闻产品然后集团内的子媒体各取所需,再进行深加工,子媒体根据自身定位不同生产出不同的终端新闻产品。集团统一指挥根据不同平台传播速度的快慢采用逐级发布的方式、满足不同受众多样的信息需求。媒体内部业务融合重在整合资源意在节约成本。

2.3 融合新闻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它突破传统媒体间的限制,整合所有的媒介,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建立新的新闻采编流程。其基本流程就是集中力量采集新闻素材,再根据各自受众的接受特点进行加工,制成不同的新闻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传播给受众。例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模式”,组建全媒体平台统一制定采编方案,由全媒体记者发回初级的新闻产品(同一新闻包含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等多重媒介形式),下属子媒体根据自身的特定取回初级新闻产品然后进行二次加工最终传播给不同类型的受众。融合新闻实现了一次采编多次利用,节约了集团的整体运营成本。

2.4 借鉴融合

在传媒大环境变换的情况下,没有哪一家单位能独善其身,彼此间相互借鉴以及向其他行业学习成为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例如,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进行业务改革,视频媒体借助网络技术创新产品形态。此外,从经营管理方面讲,传媒产业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管理理念,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现实跨界融合。例如,学习金融行业的资本运作方式整合资源实现上市,博采众长跨界融合也是一种发展新趋势。

[1]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托马斯·鲍德温,等.大汇流:整合嫌介、信息与传播[M].龙耘,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熊澄宇.信息社会4.0[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王茫茫.分众时代的嫌体融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

[5]熊澄宇,雷建军.作为非传媒的电影和作为产业的电影[J].当代电影,2006(1).

[6]王菲.媒介大融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7]雪莉·贝尔吉.媒介与冲击[M].大连:东北对经大学出版社,2000.

[8]罗伯特·W·克兰德尔,周祖木.竞争与混沌:1996年电信法出台以来的美国电信业[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冯志浩(1989-),男,山东临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