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企业精细化管理
——基于A污水处理厂的案例分析
2016-03-01冯峰
冯 峰
水务企业精细化管理
——基于A污水处理厂的案例分析
冯 峰
随着我国水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要想立足并取得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管理,注重细节,完成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树立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取得长足发展。本文在分析水务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以A污水处理厂为例,探讨水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水务企业 精细化管理 内部控制
一、引言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对水务企业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引入将对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相应的环保政策和各项法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政府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水务行业市场也变得更加规范。污水处理运营管理作为一种技术服务,要求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目前,很多水务企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其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各环节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如组织架构和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管理存在交叉点和盲点,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对工作任务和目标没有进行量化和规范,满足于“基本上、差不多”等。因此,笔者认为,水务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真正意义,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适合行业特征和地区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支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推进,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
二、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案例分析
(一)A污水处理厂简介
A污水处理厂是政府为了改善A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对外招商引资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80亩,设计日处理污水5万吨,1吨水的处理价格为1元,特许经营期为25年,并于2011年开始进行商业运营。项目运营后,区域的水环境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及成果
该污水处理厂以BOT模式经营,几年前股权发生了变更,股东由民营企业变更为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新股东作为水环境综合服务商在整个水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着成熟的污水处理厂管理经验,因此,在其管理下,该污水处理厂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精细化管理效果尤为显著:
1.管理制度精细化。制度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目标,通过规章、准则等形式规范与限制企业中各级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以保证管理活动不违背或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管理目标和任务的完成通常是领导的事情,因此,员工经常处于被动适应的状态,搞不清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建立考核机制,造成人员越来越多,真正能干事、干好事的却越来越少。为改变原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的状况,管理层重新进行梳理,根据上市公司的要求,针对污水处理厂经营的各环节、各部门制定出了对应的规章制度及详细的实施规则;对各部门、各岗位实行考核制度,明确了管理层和员工在管理中的定位和任务,使每项工作具体到事、责任到人,有效引导了各项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2.预算管理精细化。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定量化,并通过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来实现目标的过程。
污水处理厂运营的直接成本主要是电费、药剂费、人工费和修理费。之前,因为预算制度的不完善,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与考核挂钩等,导致该厂的预算失去了管控作用;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基本处于按实计算的状态,各项费用发生多少算多少,无人去关注变化的趋势,也无人去查找变化的原因。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后,管理层根据年度经营目标,以预算控制标准为依据,逐层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并与各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并进行绩效考核,利用预算管理手段全程跟踪、分析各项经营活动的完成情况。财务部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在全年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每月的运营资金实行预算分解,然后依据资金计划进行资金的拨付,月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编制预算与执行情况分析。生产部根据实际污水处理量来制定合理的单耗标准,明确目标成本并把成本指标分解到各个班组,各班组根据成本指标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最终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该厂各项经营工作都做到了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不仅提高了全员的预算意识,还使每项工作都变得有计划、有落实、有监督。
3.作业程序精细化。标准作业程序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并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
过去,每逢接到上级的检查通知时,员工突击加班、补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企业没有制订规范的作业流程,没有明确规定细节,随意性较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去指导生产运营。为规范运营管理,新股东下发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营手册》,从工艺流程、化验分析、设备维修、电工岗位、巡视岗位等标准化作业流程方面进行了规范,每个岗位的操作步骤均有详细的表述和图示说明。生产部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应用,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且各类台账设置齐全、记录完整。以设备维修为例,过去,设备出了问题是直接口头通知维修人员到场修理,配件先从库房领用,月底再开具出库单;而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对维修事项的发起、修理时间、修理人员、维修记录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规定,把责任分解到每个环节中。
针对人力资源类、行政类、财务类、预算类、合同类、信息化类等管理事项,企业下发了规范性文件《流程手册》,利用OA平台对各类工作事项进行审批,对审批流程的发起注意事项、流程对应制度、流程归口管理部门、流程咨询负责人等做出了详细说明,这不仅方便了发起人正确地发起流程,还提高了工作流程的运行质量。
4.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成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摸索,污水处理厂的精细化管理效果逐渐显现:污水处理达标率高达100%;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吨水成本下降了15%,管理费用下降了17%,利税增长了30%。此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效益良好,股东认可度提高,员工的收入也得到了增长,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明确了管理者和员工在管理中的角色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流程,强化了运营管控能力;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减少了管理成本以及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A污水处理厂在享受精细化管理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其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实践中生搬硬套。将股东公司的管理制度直接拿来就用,未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土化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过于教条,缺乏灵活性。
2.缺少公司的整体配合。标准的作业程序,规范了流程,也划清了责任界限,员工只满足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对整体的完成情况并不特别关心,降低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案例的启示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中。A污水处理厂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其只关注了实施过程的管控,忽视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笔者认为,该污水处理厂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应着力解决观念方面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污水处理厂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在思想上要从传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成自上而下、同心协力、目标一致的集体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合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最基础的思想在于全员参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完善的制度和流程,从而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快速发展。
(二)创新观念,解放思想
企业要以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竞争形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改革管理机制,通过提升和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整体上提升污水处理厂的综合效益。
通过A污水处理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笔者认为水务企业应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适合行业特征和地区特色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宽严结合、奖罚有度、全员参与、持续改善,从而支持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实施,以长久保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氛围。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形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积累,逐步推进,最终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水务企业要想成功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脚踏实地,系统性地进行规划,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推进实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盐城建宜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1] 吴志国.浅谈污水处理厂的精细化管理[J].经营管理,2011(07).
[2] 施前.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企业管理,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