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创新平台 整合创新资源开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新局面

2016-03-01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处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处

搭建创新平台 整合创新资源开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新局面

◎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秘书处

编者按: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会长的带领和理事会的领导下,整合产学研各方面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深度融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在推进区域经济及行业转型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方面积极工作,发挥了协会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促进了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 现将促进会2016年主要工作和体会以及在新形势的重点工作摘要介绍如下。

2016年——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产学研合作结硕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和新要求。促进会对新时期的产学研工作进行调研,不断探究新规律,发现新案例,推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驱动、产业调整升级、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

1.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大局。

在“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时代号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驱动,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以协同创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政策调研与软科学研究。先后考察调研了贵阳、成都、宜兴、广州、江阴、海安、泰安、宁波、杭州、南昌、上海、惠州、南宁、昆明、普洱、西安、厦门、平潭、深圳、重庆、潍坊、盐城、荣成、合肥等地,走访了当地企业、高校、科技园区和乡镇,举办了多场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先后承担和参与了一批国家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如“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能源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高端研讨会”“四川省政产学研银合作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学会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专项”以及2016年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与科技公共服务工程中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高效能大气污染物控制装备评价技术要求——空气净化器标准研制”等项目。

促进会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今年以来,路甬祥同志到厦门、西安等地企业调研考察,并亲自指导推动如何通过创新设计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石军同志将产学研合作好案例,会同厉以宁教授向中央领导同志呈送专报,得到了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马德秀同志出席促进会在上海举办的协同创新座谈会,提出了加强与上海市深度合作的意见;李川同志积极推进平潭企业家科学家论坛,助力自贸区和海峡两岸项目对接;田力普同志积极参加促进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系列活动,强调了产学研合作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王建华同志出席陕西省产学研联合会举办的协同创新座谈会,积极推动区域军民协同创新;促进会与杭报集团在杭州共同举办了浙江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为办好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出谋划策;吕建中同志积极发起举办“一带一路”52个国家出席的“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和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副会长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一直承担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研究部的工作,完成了科技部和中国科协交办的一系列研究课题。

通过调研和课题研究,促进会掌握了全国产学研合作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探索了深入开展协同创新的规律,提出了解决协同创新瓶颈的对策建议。

2.积极开展活动,为企业、行业、区域的创新发展服务。

促进会十分注重推动县域经济和村镇经济创新发展,一年来在基层开展了数十次论坛、峰会和专项活动。如:与平潭自贸区和中企联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平潭)企业家科学家论坛”,路甬祥会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与广西玉林市、中国农大联合举办“第六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暨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与惠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五届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技术应用博览会,特别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到会致辞;与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第二届绿色设计与制造国际论坛”;与重庆市南岸区、交通部信息中心举办了“2016中国通信技术与车联网发展论坛”;与贵阳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大数据防范金融风险论坛”;与成都高新区合作举办了“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创新论坛”;与宁波市政府合作举办了新材料产业创新论坛,干勇院士到会作了专题报告;与中国报刊协会、中国经济网联合主办了以“互联网+绿色能源——创新发展的微能源网”为主题的2016泰山论坛暨《巴黎协定》实施研讨会,石军和解振华同志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这些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动,使创新要素向最需要的基层和行业集聚,或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或解决了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或直接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或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途径,或为当地产学研有效对接提供了新模式。今年还特别试点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镇的推动工作,使产学研工作面向乡镇、面向基层。

促进会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建立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沈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泰州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启动建立上海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重庆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地方组织,加强与香港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澳门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合作,目前,广东、黑龙江、福建、河北、河南、浙江、内蒙古、辽宁、深圳、哈尔滨等十几个省市,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逐步在全国形成了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的跨界融合创新服务平台。

3. 构建产业联盟,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会发挥联盟汇集资源集成创新的优势,以联盟建设为抓手,指导推动联盟之间的密切交流,推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2016年支持构建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大数据金融、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标准化产业技术创新、渔业物联网、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大学生电商、海洋蛋白质产业、客户管理、稻田综合种养、玫瑰产业、优质小麦产业、母婴产业、油橄榄产业、消费易物物联网、中国科技文化传播产业联盟等新的联盟。目前联盟总数已达100余家。各联盟通过促进相关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之间的对接,打造了科技经济金融交流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协同联盟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依托,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平台,举办了“创新创业IT人才培养新模式高峰论坛”,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在广东、江苏等地的社区化运营,支撑传统照明行业向智慧照明和光健康、植物工厂等新应用的升级,并启动“照亮‘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已成为科技部有影响力的专业孵化器之一。反侵权假冒联盟举办2016年打击侵权假冒社会共治工作座谈会和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维权打假实战培训班,编辑出版《2016中国反侵权假冒年度报告》,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构建“全国产品防伪溯源验证公共平台”,推动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方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共治新模式。富硒产业、石墨烯产业等联盟每年编辑出版年度产业发展报告,指导行业健康发展。营养餐产业联盟建立了中小学生营养餐标准,积极推动“关注校园餐”工作。疼痛康复联盟建立互联网疼痛康复学院,举办全国性疼痛康复学术会议和全国性疼痛康复学习班,启动“青苗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医院疼痛康复科诊疗水平。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联盟通过组织河南、内蒙古、四川等地VR相关企业座谈,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联合成立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借助产学研机制,推动虚拟现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大学创新联盟与山东大学和青岛市政府合作,举办中美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筛选出许多优秀的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及人才资源落户中国。中国科技文化传播产业联盟促成中科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与首钢工学院、首钢技师学院、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共建立体视觉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打造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在中国科协国际交流部的支持下,由促进会与香港、澳门、台湾关联组织发起正式成立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联盟”,深圳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承担了内地工作站的任务。先后开展了机器人、新能源、精准医学等系列两岸四地的协同创新活动,受到中国科协和两岸四地同胞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4. 加强示范引领,建好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小镇。

促进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试点工作,今年评审认定了杭州智慧城、杭州青山湖科技产业城、湖北省赤壁市、泰州市海陵区、济南市长清区等创新示范基地;在示范小镇试点工作中认定了济南崮云湖镇、重庆仙女山镇、湖州织里镇、泰兴虹桥镇等示范小镇;认定了江苏中科重工、重庆莱美药业、福建安井食品、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创新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镇通过不同形式,不断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造了很多值得推广和复制的经验。促进会组织专家对浙江、湖北、山东、江苏、四川、重庆、陕西等省市和园区、大学、企业、乡镇示范单位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汇集了一批很好的经验和案例。2016年继续发现和总结“中国产学研合作好案例”,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

5. 开展奖励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促进会自2009 年以来设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相关细则,已先后评出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等1600余项。每年的产学研合作奖励表彰工作都备受关注。今年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在往年创新奖、促进奖、成果奖和突出贡献奖基础上,新增了军民融合奖。各奖项的申报仍然十分踊跃,申报奖项特点涉及面广、代表性强、水平较高,涉及航空航天、大数据、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等国计民生各个领域,代表了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先进水平。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新评出各类奖项400多项。

促进会作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荐试点单位,获得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后备专家”“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工程院“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吴阶平基金医学奖”等奖项的推荐资格。今年,促进会推荐的南昌大学“益生菌发酵果蔬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荐的三零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两名同志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另外,促进会还推荐了杰出工程师奖、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等候选人。促进会继续与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科技(研)经费管理师和科技科研经费专业管理人才培训各四期,500余名学员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岗位能力证书。

6. 重视宣传工作,提升社团服务能力。

促进会不断加强宣传工作,通过改进《中国科技产业》期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网、中国科技产业网,提高办刊办网质量,圆满完成了对全国两会、全国科技活动周、科博会、科技三会、高交会、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任务,深入报道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产学研合作好案例等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发挥了“两网一刊”在推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权威发布和宣传引领作用。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推动下,由我会与全国工业绿色产品推进联盟联合发布了“首批13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涉及空气净化器、电饭锅、纯净水处理器、家用电冰箱、卫生陶瓷、陶瓷砖、电动洗衣机、房间空气调节器、吸油烟机、家用电磁灶、储水式电热水器、木塑型材、砌块等,成为面向广大群众生活的权威标准,央视及主流媒体给予了重点报道。这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的重要成果。

7. 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好第十届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

由促进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暨2016中国浙江网上科技活动周于11月27日在杭州举办。大会以“协同创新、转化成果、绿色发展、开放共享”为主题,围绕创新设计、智能制造与品牌标准,产业联盟、示范基地与特色小镇,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大健康、大数据与云医疗等议题进行研讨,表彰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以及军地融合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会议得到了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科技厅、杭州市政府、浙江大学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促进会的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与协同创新的要求、与产学研各界的期望,还存在差距,如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和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牵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有待深入,对联盟管理还不够规范,一些联盟相关单位配合紧密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科技成果转化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增强企业活力作用不够明显等。

主要体会——协同创新,提质增效,把握创新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目标任务,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的发展机遇。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难瓶颈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成为大有可为的新舞台。

1. 坚持办会宗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以来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绩,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的宗旨。在新形势下,促进会要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协同创新的平台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与产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创新资源向基层、向企业聚集。

2. 完善体制机制,注重协作实效。

体制机制创新与科学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两翼,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要以体制机制作为保障。这就需要根据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以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使产学研合作真正落在实处,发挥实效。

3.建设高素质队伍是发展壮大的保证。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办事、依规办会,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得以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要加强队伍建设,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团结敬业、务实精干的工作队伍。要善于整合产学研各界“外脑”资源,吸引、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专家咨询平台、专业委员会和专家数据库,不断提升促进会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017年——探究规律,创新模式,开创产学研合作新局面

新形势下,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导思想,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产学研的调研工作,探究产学研合作规律,发现和推广产学研合作好案例;进一步发挥创新联盟、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新小镇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促进会自身建设、平台建设和专家队伍建设,有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1. 落实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系列文件精神。

做好新时期产学研的调研工作,探究产学研新规律、发现产学研合作好案例,有效推动产学研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调整升级、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探讨新常态下创新体系的机制模式建设。继续做好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委托的重点课题项目,编撰发布《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2. 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向基层延伸。

发挥联盟的行业特色和覆盖领域广的优势,将创新资源向最需要的基层集聚。既要抓好高端、前沿技术的成果转化,也要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在建好原有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基础上,建立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县和示范镇,把创新要素集聚到最需要的县域和村镇经济。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推动特色产业和特色园区的建设。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

3. 加强和改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

按照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基本原则,把促进会建成联盟的联盟、联盟的科技创新和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改进和加强联盟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能进能出”的运行机制,实现联盟组织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等战略部署,支持构建与绿色低碳、创新设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民生产业相关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以产业联盟为抓手,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深层次合作,有效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扩大对外交流范围,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国际协同创新,为提升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服务。推动集群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4. 办好品牌论坛加强交流和项目对接。

做好2017年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创新大会的调研筹备工作,进一步提高大会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办好第四届中国企业家科学家平潭论坛,组织产业联盟做好自贸区和台湾海峡两岸项目对接。协助办好由中国科协和澳门特区政府举办的第二届“协同创新澳门论坛”。继续支持惠州市政府主办中国(惠州)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支持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的开展。支持各联盟与地方政府和各行业协会举办科技创新推动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各类型活动,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特色的专题论坛、博览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 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强军民融合发展。

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人才等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协同地方政府、军工企业,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论坛等活动。深入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继续做好军民融合奖的申报评审工作,助推建立军产学研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6. 建立产学研创新成果项目库和信息平台。

采用联盟推荐、自主申报和主动发掘的方式,筛选市场前景较好、项目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建立产学研合作成果项目库。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信息平台,汇聚发布多方面资源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宣传工作,推广产学研合作好案例。

7. 推动建立产学研创新基金。

充分整合和发挥中国产学研投融资联盟、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协同创新基金、产学研基金的资源和作用,广泛联系金融机构,加强金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中心,设计产学研合作的金融品牌,解决产学研合作中资金瓶颈问题。以产学研创新成果为抓手,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8. 做好宣传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继续做好产学研合作及好案例的发掘、总结工作,及时宣传推广新经验、好案例,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强促进会宣传工作,进一步改进“两网一刊”宣传,提高《中国科技产业》质量,争取产学研各界支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促进会及产学研各联盟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促进会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吸纳知名高校、优秀企业和金融机构人才进入促进会领导班子。加强专家顾问队伍的建设,建设若干专家委员会和协同创新运行平台,作为促进会工作的延伸和支撑。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省市和地方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爱护和肯定。促进会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在路甬祥会长和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支持下,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探索创新机制,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