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你在哪里?
2016-03-01李雷
◎李雷
小翠,你在哪里?
◎李雷
吴晓27岁那年来到北京。
北京太大,他常常迷路,北京人多,他找不到朋友,北京风冷,他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不知道会被风吹去哪里。
北京这座城市常常制造出失控的感觉,吴晓既不喜欢它,也不想离开它,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感觉,如同最初他对那个女孩的态度,一个叫做小翠的女孩。
那年春天,小翠还没有出现,吴晓第四次搬家。新家在东四胡同,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院子中央有棵古槐树,空出的房子一大一小,吴晓租了大的那间。
吴晓每天很早起床,他要花一个多小时倒两趟公交车去上班。单位附近的建筑都老了,里面住着很多鸟儿,黄昏时分,那些鸟儿们也忙着回家,扑扑棱棱的,小市民一样急躁。吴晓看着小鸟一只一只飞尽,才晃晃悠悠地去挤公交车,返回东四胡同的小屋,看影碟,吃泡面,一天一天过去。
东四胡同的小房子搬来了新房客叫小翠。她并不好看,牙齿雪白,笑出一种很朴素的神情。小翠敲敲吴晓的门,问有没有榔头,借一下钉个挂钩,她低着头不看吴晓,像是跟自己的脚尖说话。
北京城里有千千万万个“小翠”,她们怀揣着梦想来到大都市,流汗流血流泪,付出女人身体里所有的汁液,从山村植物变成城市动物。吴晓百无聊赖地跟自己打赌:100天,100天后这个小翠的脸上就不会再有朴素了。
小翠来还榔头,她冲吴晓笑了一下,温暖如初。
100天过去,吴晓忘掉了那个赌,他开始跟小翠一起吃饭。
小翠很会做饭,她能把最家常的菜烧出最好的味道,吴晓特意去买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小饭桌,放在院子的古槐树底下,他算了算,这个月已经连续二十一天没有吃泡面了,他看着小翠傻笑。
小翠是河南人,有三个姐一个妹,爹妈喜欢男孩子,她出来打工半年了,城里的人都很精,看不起人,东西贵,老板从来都不按时发钱,挺没意思的,家里人似乎忘了她,连个口信也没有,她挣不到钱也不敢回去。
总是这样,她说他听,琐琐碎碎的,像在一起过了多年的夫妻。
吴晓近来总是笑,笑得很幸福,他变得喜欢跟人打招呼,喜欢去菜市场。他顾不得关心小鸟了,一下班就往家跑,同事说吴晓一定在恋爱。
小翠买了一条新裙子,粉红色,衬得皮肤水滑嫩白,她变得好看一点了,还学会了唱歌,她给吴晓表演,唱一首新学会的歌:“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声音竟然深情而动人。
吴晓鼓了几下掌,很安静地说没听过这歌,又说爱一个人多累呀,谁敢那么傻。小翠愣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又没说。
第二天一早,小翠搬走了。
此后,吴晓的心里像长了草,很长一段时间,心里没着没落的,猛然惊觉,那种叫作爱情的东西曾住在这里,一旦错过就不再。此后,吴晓没命地寻找小翠,很想知道:小翠,你现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梨花村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早已经成了危房,但村里没有钱,无奈在老支书和校长的倡议下,乡亲们你掏三百,他捐五百,大家自筹资金二十万元终于新建了一所小学。
新校舍建成了,新的学期也要开学了,可新桌椅还没有着落呢,总不能再用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破烂桌椅吧。
老支书和校长坐到一块商量起买桌椅的事,商量来商量去想起了在省城的本村在外人才。
这些年村里走出了三个令家乡人自豪的在外人才。
一个是在省文联当大作家的张三,这些年他出了十几本书,级别和县长一样;还有一个叫李四的在省里开了家公司,光雇工就好几十人;在省城某局当局长的王二更是村里人的骄傲。
老支书对校长说,咱们明天就去省城找找咱们村里的在外人才,让他们给学校捐点钱买新桌椅,先找大作家,让他从挣的稿费中拿出一万元。都出了那么多的书了,稿费一定不少,掏个万八千的还不是小菜一碟?校长在旁边说。
咱们再到大老板李四那儿朝他要两万块,这么大的老板少吃两顿饭什么都解决了。老支书自信地说。对,大老板嘛,这点钱对他来说还不是九牛一毛吗?校长很是赞同。
最后咱们再找局长王二,不管他是用公款还是自己掏腰包,让他拿两万块,再让他请咱俩吃顿大餐啊。老支书说着舔了一下嘴唇,好像吃到了大餐一样。
第二天下午,老支书领着校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省城。
听说是来化缘的,瘦瘦的戴着大眼镜的大作家张三苦笑着摊开双手,不好意思地说,我这文联是个清水衙门,工资勉强开得出来,真得没有闲钱啊。
那你写了那么多的书,挣的稿费呢?老支书急急地问道。你们是不知道啊,这年月出本书别说给稿费了,不朝你要钱就烧高香了,有的书还要倒贴钱才给出版呢。
大作家诚心诚意地说,这样吧,我还有一千多本书没有卖出去呢,要不你们把这些书拉回去,看看能不能卖点钱,换点桌椅吧。真没有想到你们当作家的也和我们农村老师一样穷啊!校长感叹道。
老支书和校长悻悻地离开了文联,来到了大老板李四那间豪华的办公室。李四很是热情,又是点烟,又是倒水,老支书把此行目的说了。你们来的真是不巧,前几天我刚刚捐了五万块给电视台搞了个活动,这不你看报纸上还有记者采访我的文章呢。说着李四找出了一张报纸。这样吧,你们先回去,让孩子们克服一下,我明年的捐赠计划重点考虑一下咱们村里,到那时我买上一车崭新的桌椅给孩子们送过去。
狗日的,不想给钱,就别唱高调。老支书在心里暗暗地骂了一句。
无奈的老支书和校长离开了李四那间豪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