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谱新篇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放
2016-03-01李晓艳
文/李晓艳
砥砺前行谱新篇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5年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回放
文/李晓艳
“十二五”的背影已渐渐远去,“十三五”的脚步正匆匆前行。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已经过去的5年,紧紧以中长期规划为引领,以重大专项规划为先导,以重大政策争取为突破口,以重大项目实施为支撑,推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5年,弹指一挥间,却足以改变恩施州的面貌;5年,白驹过隙时,却足以让恩施州发展得更好。
2012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县(市)整体纳入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范围,同时也是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区,总投资248亿元的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始陆续为恩施州安排项目。
2013年,连接重庆市与湖北利川市的高速铁路渝利铁路正式开通运行,对于打造“成渝经济带”,促进三峡库区及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恩来、恩黔高速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恩施州又新增两条高速大通道,宣恩、来凤、咸丰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
2015年,恩施州与宜昌市共同编制的《湖北省清江流域绿色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规划共谋划重点项目326个,“十三五”规划投资3356亿元。
狠抓项目让投资拉动更加有力
“我们家以前居住在滑坡体上,整天提心吊胆的,自从我们把家搬到了神农溪新区新的安置房,就再也不怕刮风下雨,再也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在这里,我们每天都能睡安稳觉……”2016年1月6日,说起现在的居住地,正在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地——神农溪新区和朋友一起散步的搬迁户田祚庆一脸舒心。
2011年7月19日,黄土坡滑坡体上的首批121户搬迁户正式入住新区。饱受滑坡威胁的居民踏进宽敞明亮的安置房,他们说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巴东黄土坡属大型岩质古滑坡,规模巨大,成因复杂,危害严重,滑坡面积135.8万平方米、体积6934万立方米。经过省、州各部门多年的倾力争取,2008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同意对黄土坡滑坡体上的居民实施整体避险搬迁。
从2009年开始,随着巴东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的步步推进,在被选定为黄土坡搬迁新址的江北神农溪片区,一个县城新区慢慢崛起。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神农溪新区基本建成,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工程进入扫尾收官阶段。
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不仅让滑坡体上2万余名居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还意味着巴东县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添翼。近年来,借搬迁机遇,该县加快城市建设、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神农溪片区的建设与该县野三关经济开发区一起,形成拉动全县经济腾飞的“两翼”。
项目建设是统揽全局的重要抓手,是经济工作的载体、经济发展的关键。2015年,全州共安排州级重点项目197个,年度计划投资300亿元,实际开工建设193个,除郑万铁路巴东段、大峡谷至腾龙洞旅游观光铁路、鹤来高速公路、咸来高速公路外的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全年实际完成投资300亿元,顺利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多年实践,恩施州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要想推动全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建设一大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
5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渝利铁路建成投入运营,宜万铁路开通动车,恩施迈入高铁时代;宜巴高速、恩黔高速、恩来高速建成通车,利万高速基本建成,恩建高速、黔张常铁路快速推进,宣鹤高速开工建设,“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全州新建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及投资量均居全省第一;恩施机场完成二期改扩建,成为国内重要的支线机场;湖北能源、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利川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新增风电装机30万千瓦,鹤峰江坪河电站复工建设,利川杨东河水电站、巴东石柱河水电站等竣工投产,新增水电装机38万千瓦,光伏发电广泛推广使用;以“宽带恩施”为主的信息高速全面提速,“通畅工程”顺利进行,100%的行政村通了沥青水泥路和客车。
目前,安张衡铁路、昭黔恩铁路、大峡谷至腾龙洞观光铁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争取支持让政策项目落地恩施
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工在即,恩施州库区人民毅然舍小家、为国家,纷纷作别故土,走出峡江,或就地后靠、或投亲靠友,或自谋出路、或远徙异乡。
三峡库区是生态敏感区,生态系统脆弱。随着三峡大坝截流,为加强库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2002年开始,恩施州积极向省、国家相关部门争取,力争将恩施州部分县(市)纳入三峡库区影响区,实施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
经过恩施州各族人民10年的不懈争取,2012年,国务院批复《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年)》(以下简称 《规划》),同意将恩施州利川、咸丰、恩施、建始划入三峡库区影响区范围,实施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规划》纳入全州包括巴东在内的5县(市)项目共计130个,总投资达 29.28亿,占湖北省三峡库区项目库总量的54%。
恩施州新农村民居
恩施州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争取国家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民族地区发展,是全州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恩施州坚持“发展靠项目、项目靠资金、资金靠争取”的理念,认真研究国家西部大开发、改善民生等政策,掌握中央和省项目投资动向,努力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项目上找准切入点和关键点,使得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恩施州,利用境外贷款、重大政策争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十二五”期间,全州8县(市)整体纳入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作为全国仅有的一个县级协作区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利川、咸丰、恩施、建始4个县(市)纳入三峡库区影响区范围;恩施州先后两次成功发行城投债券,发债金额累计达19亿元;争取省安排恩施州前四批专项建设基金共63项10.96亿元;1亿美元的“湖北恩施清江上游环境治理及生态保护项目”获国家、省及亚洲发展银行支持,即将开工建设;好又多商贸公司正式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新三板挂牌零的突破。初步统计,5年来累计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近80亿元。
突出重点让各项改革“蹄疾而步稳”
2011年以前,恩施州实行的是“两级代管”电力体制,即州政府委托省电力公司代管州电力总公司,州电力总公司受省公司委托代管利川、咸丰等7个县(市)电力公司。州电力总公司下属恩施供电公司、州车坝水力发电公司等5个全资公司。
恩施州融入全国高铁网
长期以来,代管虽然在提高全州电力管理水平、规范供电市场秩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能准确地反映责、权、利关系,难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州农电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从2010年开始,恩施州开始进行农电体制改革。2012年,改革圆满完成。随着全州电力体制改革的完成,恩施电网全面融入全省电网建设和发展之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有效化解体制障碍,理顺电网投资渠道,解决电网发展投入不足的根本问题,进一步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改革春潮竞相涌流。伴随着各级、各领域整体改革方案的推出,一系列以往想改改不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多点突破,次第开花。
医改工作全面推进,基本医保覆盖面扩大,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救助政策更加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多渠道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明显加速,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村级卫生机构进一步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有序化推进。
深化完善农电体制改革后续工作,实现了“厂网分开、电网资产上划至湖北省电力公司、发电资产打捆出售给国电集团”的目标,当前正在修改完善全州电力发展规划,加大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力度,支持国电恩施公司做大做强。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业链建设推进机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顺利推进。
编制规划让全州发展蓝图更清晰
发源于利川市齐岳山的清江是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江的长江第二大支流,全长423千米,流经之地山清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但由于地形、交通、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恩施清江流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综合利用。
2011年底,乘着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恩施州启动了 《恩施州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致力于把清江流域建设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集旅游、商贸、物流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带”,进一步凸显清江流域在武陵山区、鄂西圈及恩施州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将清江流域综合利用上升为省级战略,恩施州联合宜昌市,在充实和完善《恩施州清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跨区域的《湖北省清江流域绿色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经过前后3年多的不懈努力和争取,2015年7月,《湖北省清江流域绿色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2014-2020年)》终获省政府批复。该《规划》共谋划了326个重点项目,涉及到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3356亿元。
规划是蓝图,是方向,是龙头,管长远。5年来,恩施州先后完成了《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恩施州发展规划》《恩施州城市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恩施州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恩施州高山片区扶贫综合开发规划》等一系列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基本完成,将成为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保护环境等职能职责的行动纲领。这些中长期发展规划,从各个层面对恩施州与湖北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进行了顶层设计。
(作者:湖北恩施州民宗委)
责任编辑: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