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结构方式来说话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

2016-03-01刘岚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后现代主义

刘岚申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用结构方式来说话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

刘岚申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本文主要分析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展现主题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技巧。为了体现主人公分裂的自我和20世纪50年代动荡不安、四分五裂的社会现实,莱辛通过切割文本的手法突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作品的情节和意义丧失连贯性和确定性;同时,她还采用拼贴、蒙太奇、时间和时态混用法造成作品叙事的短路,时间、空间的跳跃和无序的转换。

切割; 拼贴; 蒙太奇; 时间和时态混用

1 引言

多丽丝·莱辛于1962年创作《金色笔记》, 其故事背景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伦敦。莱辛在1971年小说长序里说, 《金色笔记》一出版就被“贬低”为有关性别战争的作品,而她认为,相对于我们所经历的大动荡、大变革正在给整个世界带来的新格局来说,妇女解放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问题。 她说,在写作《金色笔记》时, 她考虑的是分裂和统一的主题,是精神崩溃与前两者的关系。 “她力图像托尔斯泰在俄国小说中、 司汤达在法国小说中、 威廉·莫里斯在英国的传记中做到的那样描绘时代的‘理智和道德气候’,揭示‘活跃的观念之间的倾轧’、 世纪中的意识形态氛围, 她还要探讨艺术家如何被社会文化生活所塑造、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性问题、传统小说形式的局限性, 等等”(姜红,2003)。同时,莱辛特别强调这部小说的形式与主题的关系:“我的主要目的是写一部这样的书,它自己为自己作注,这是一种无言的说明:通过它的结构方式来说话。”

“用结构的方式表达小说的要义, 当然是一种别出心裁的举动。 而莱辛让形式结构说话 ,这不只是为了要形成小说结构多声部的复调效果,更主要的是让形式结构作为一套日常生活中的陌生化的语言代码, 承担起驾驭题材的重任”(鄢然,2008)。 那么莱辛如何通过这部作品的结构向读者说话呢? 换言之, 她是如何把外部世界的 “纷乱”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分裂”这一主题通过形式结构表现出来的呢?对此, 笔者将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2 《金色笔记》结构研究述评

2.1 《金色笔记》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金色笔记》不分章节, 由一个《自由女性》的故事和五本颜色各为黑、红、黄、蓝、金色的笔记构成。《自由女性》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安娜母女同其女友莫莉母子及莫莉的前夫理查德一家的交往情况;黑色笔记关于安娜在非洲的一些经历,其中许多描写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 红色笔记写安娜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如何对共产主义从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安娜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一个爱情故事, 题为《第三者的影子》; 蓝色笔记是安娜的日记, 记录着女主人公精神危机的轨迹, 其中相当大的篇幅是一些直接从《政治家》、 《快报》等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报道。最后的金色笔记是安娜对人生的一个总结。《自由女性》和四本笔记呈现网状型结构:

《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I

黑色笔记I 红色笔记I黄色笔记I 蓝色笔记I

《自由女性》II

黑色笔记II 红色笔记II黄色笔记II 蓝色笔记II

《自由女性》III

黑色笔记III 红色笔记III黄色笔记III蓝色笔记III

《自由女性》IV

黑色笔记IV 红色笔记IV 黄色笔记IV蓝色笔记IV

金色笔记

《自由女性》V

2.2 《金色笔记》的结构和艺术技巧研究

《金色笔记》 微妙而独特的结构布局虽获得公认, 但是对它的研究在7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盲点,对形式的研究真正形成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系统性批评, 是从80年代开始的。瑞纳·米特拉(Reena Mitra)的《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无言的诉说》(Doris Lessing’s Golden Notebook :“a wordless statement”)探讨了作品艺术形式的意义。著者指出,《金色笔记》是一部极具有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的作品, 是对当下人类生活状态的思考与反映,“通过她的主人公安娜,莱辛表达了她的小说的看法,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她来说, 当代小说必须抛弃传统形式, 因为它与极度的内省意识和认识不符合。 莱辛证明了叙述中的为我论的和自我反应的特征代表了现代小说的特点”(Tapan K.Ghosh.ed,2006)。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它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3.1 彻底的反传统。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 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

3.2 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 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

3.3 后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在文体上,惯用矛盾、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短路、反体裁、话语膨胀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

莱辛在作品的整体方面通过“切割”和“并置”的手段来实现她以作品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目的。实际上, 作品的局部方面也有她匠心独具的创作手法, 即把后现代作家使用的“拼贴”、“蒙太奇”手法运用于作品的局部, 从而兑现她在1971年序中说的“通过它的结构形式来说话”的诺言。

4 《金色笔记》中后现代主义技巧分析

4.1 拼贴

传统作家提倡叙述的整体性、连续性, 其目的是为了再现一个有序的逻辑世界。后现代主义作家推崇叙述的随意性、零散性。他们认为, 世界不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集合体, 而是由片断、碎片构成的。“文本在他们那儿不是封闭的、同质、统一的, 文本是开放、异质、破碎、多声部的, 犹如马赛克一样的拼贴(李世新,2007)。”

莱辛秉承后现代作家这种独有的写作手法, 在黑、蓝、黄三色笔记中尽情表现拼贴这一技巧的效果。 黑色笔记一开始便乱涂乱画,稀稀拉拉点缀着一些音乐符号,再后面是短诗(陈才宇刘新民译, 2000:150):

黑色

黑,它太黑了

它是黑的

这里存在着一种黑

而后文字叙述转为小说体,第四片段除了安娜写的日记之外,上面也贴满了1955年至1957年的剪报。剪报的内容涉及到的事件都发生在非洲的一些国家。

同样,在蓝色笔记中, 安娜先是以编年史的顺序、 以日记的体裁形式记录了她在1950年1月7日到1950年3月27日间因感到内心深处的“分裂”而在心理医生马克斯太太那儿接受心理治疗的经历。 但从1950年3月27日到1954年3月27日间, 日记的记录突然中断。代替日记形式的却是一大堆内容涉及原子弹、氢弹、美朝战争、暴力和压迫等的新闻剪报(陈才宇 刘新民译, 2000:568), 如:

一九五〇年三月

发型师称之为“氢弹型”, 那“氢”即过氧化氢, 可用于漂白头发。这种发型使脑后的头发像氢弹爆炸那样呈波浪状隆起。 《每日电讯报》

……

4.2 蒙太奇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巴塞尔姆认为, 使用拼贴和蒙太奇创作手法的要领在于将不相似的事物粘在一起, 在条件最大化下创造出一个现实。 在内置的金色笔记中, 莱辛运用蒙太奇电影镜头组合手法, 将安娜对过去不同生活场景的疯癫精神状态展现出来。 这些电影都是安娜自己导演, 也是她自己命名的。 她分别将反映自己的往事的电影片断命名为:“马雪比旅馆”、“保罗与埃拉”、“埃拉与朱莉娅”、“安娜与莫莉”、“安娜与迈克尔”。

这些电影组合镜头内容各自相对独立, 而且其中的意义、人物行动和情节都不连贯, 这一切颠覆了传统文本中叙事的连贯性。 镜头中人物形象扭曲、物体变异, 所展示的往事缩小成为一张张各不相关的残片。 “一方面,梦解释说明安娜内心世界的焦虑与不安;另一方面,梦的作用犹如乔伊斯的“精神顿悟”,使主人公顿开茅塞、解开了困扰自己已久、无法明白的疙瘩”(黎会华, 2003)。

4.3 时间和时态混用

现代文论家提出, 现实生活无情节结构, 所以, 现代小说的情节努力摆脱因果律, 摆脱因果逻辑带来的纯理性主义。 破坏文本结构,同时要打破因果关系的最好办法,是打破时序关系。

在 《金色笔记》中, 莱辛以后现代作家对世界特有的感悟方式, 通过打破传统小说中惯用的物理时间, 使得传统小说中的线性叙事模式结构得以颠覆,读者阅读的视野只能随着安娜“紊乱”的思维意识在文本中来回转换。以下图表是莱辛就作品各章节发生的起止时间所做的安排:

章节叙述起止时间《自由女性》1959年--1965年黑色笔记1951年--1956年红色笔记1950年1月3日--1957年黄色笔记无日期蓝色笔记1950年1月7日--1956年9月金色笔记1956年9月--1965年

通过此图表所反映的各章节叙述的起止时间, 我们发现除黄色笔记外,各章节起止都略有不同, 这使得各章节之间在时间上出现“错位”或“断层”。另外, 当我们将这种时间安排和前面提到的作品的“网状结构图” 结合起来看时, 我们发现整个作品的时间是在以将来——过去——过去——无日期——过去为轨迹的模式中循环重复四次。 在此模式中, 纷乱世界的现时感已迫使主人公安娜不愿面对和思考她生活中的世界, 因而也就没有了现时的时间, 从而使现时的虚幻性得以进一步增强。

另外, 四色笔记中“时态”的混用也同样再现了主人公安娜分裂的自我。在黑、红、黄、金色的笔记中, 安娜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来叙事。当安娜用一般过去时追忆非洲的往事时, 她被情人迈克尔抛弃而倍感痛苦的故事却以一般现在时的时态不时地穿插进来, 从而打破了原有叙事的连贯性。 莱辛运用“时间和时态混用法”, 使其作品摆脱了传统时间的束缚, 情节结构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 这种跳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现了主人公安娜特殊的病态的心理结构特点, 符合刻画她内心世界分崩离析和裂变特点的需要。

5 结语

莱辛通过语焉不详的省略, 叙述的中断, 时序的颠倒以及毫不相关的片断的硬性剪拼,“把对生活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忧惧、对未来的疑虑以及当代人的困惑恐惧与疯狂,都投射到文本中, 因为对于她来说, 作家的职责就在于表现, 并将现实清晰地传递、告知给那些尚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大众”(卢静,2007)。 莱辛在创作形式上所作的改革与创新, 使《金色笔记》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气息, 也使其成为英国战后最具独创风格的作品之一。

[1] Tapan K.Ghosh.ed.The Golder Notebook: A Critical Study [M]. New Delhi: Prestige Books, 2006.

[2] 多丽丝·莱辛. 陈才宇刘新民译. 金色笔记[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3] 姜红.有意味的形式——莱辛的《 金色笔记》中的认识主题与形式分析[J].外国文学, 2003(4):95.

[4] 李世新. 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特色[J].青海社会科学, 2007(3):156.

[5] 卢婧.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7(9):129.

[6] 黎会华.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现代主义技巧分析[J]. 外语研究, 2003(6):75.

[7] 鄢然. 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J]. 海外文坛,2008(5):103.

刘岚申(1991-),汉族,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读二年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

TU36

A

1672-5832(2016)03-0054-02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后现代主义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论解构型影像系统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大话西游》为例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