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造共和敌不过晚年落寞
2016-03-01关河五十州
●关河五十州
三造共和敌不过晚年落寞
●关河五十州
段祺瑞最后一次下野后,他的一些幕僚仍希望尚存实力的派系能够拥戴段祺瑞出山收拾残局,但他们四处奔走,却四处碰壁。
就在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向段的左右建议与逊帝溥仪合作,还说:“宣统皇帝是块大招牌,合肥(指段祺瑞)如能与他合作,号召力就比单干大得多了。”
段祺瑞一时昏了头,竟然也听信这些话,想和溥仪拉拉关系。由于溥仪仍自尊为皇帝,不肯枉驾段的寓所,而段祺瑞也不愿降低身份,主动去溥仪所居住的静园,于是双方就相约在溥仪的生父载沣家中见面。
段祺瑞是把溥仪作为一个可以合作的政治伙伴,但溥仪却不这么想,他还把自己看成是大清皇帝,而段祺瑞只是当年那个湖广总督,所以见面时态度十分傲慢,气氛也颇为尴尬,协商合作之事自然就更谈不上了。
作为“三造共和”的元勋,不仅悄悄地去见了逊帝,对方还不把他放在眼里,这对段祺瑞来说是件非常丢脸的事。
其实即便溥仪不摆架子,他与段祺瑞也不可能合作成功。原因就在于两人的目标并不一致。曾毓隽与溥仪的师父陈宝琛既是同乡又是世交,往来比较密切。陈宝琛有一次对曾毓隽说:“希望你能在段祺瑞身边为逊皇尽一分力量,从中斡旋。能合作更好,不能合作,希望芝泉(段祺瑞)不要反对。”
曾毓隽深知段祺瑞之心,他当时就回答陈宝琛:“段一向主张共和,若要求他和逊皇搞复辟,段生性刚愎,这一点我想很难在他面前说得通。”
渐渐地,段祺瑞终于明白复出已完全无望,只得继续过他的寓公生活。
政坛失意固然让老爷子心情郁郁,但最令他伤心和难过的,恐怕还是眼看着北洋一步步地走向历史的尽头,而自己却无能为力——1928年,北伐军攻入北京,由南方发动的新一轮“武力统一”取得胜利,曾经盛极一时的北洋时代终告谢幕。
就在诸事不顺之际,突然有人给段祺瑞寄来了一封信。信是以一个学生的口吻写的:“老师可记得送入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中,有一个蒋志清否?那就是我……”
段祺瑞当年在保定筹办军校时,确曾选送学生去日本学军事,但他的学生那么多,哪里还记得一个“蒋志清”?再看下去,才知道“蒋志清”原来就是写信人、现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想到自己培养出来的后辈居然成了新政权的领军人物,而且在得以大红大紫后仍不忘乃师,这令段祺瑞大为欣喜,以后常对人说:“蒋介石是我学生。”
1928年秋,蒋介石第一次到北平(即北京)。当时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居住在北平,且与蒋介石的幕僚吴忠信认识。经吴忠信介绍和陪同,蒋介石与段宏纲相约在北京饭店见了面。
一见面,蒋介石就对段宏纲说:“我亦保定陆军学堂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接着便询问了段祺瑞的起居生活情况。
随后,蒋介石对吴忠信说:“我因公务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段先生,请你代表我去。”当天下午,在段宏纲的陪同下,吴忠信到津谒见段祺瑞。
返回北平后,吴忠信向蒋介石进行了报告。得知段家生活确很困难,蒋介石马上让人给段祺瑞送去两万元。在以后的三四年内,他还向段祺瑞赠送过几万元生活费,段家的生活问题遂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