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寝室关系”,学校岂能不重视?
2016-02-29邓文圣
邓文圣
随着持续的学校撤并以及留守儿童的增多,宿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不但初高中生如是,连许多小学生也加入了寄宿在学校的行列。
当然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寝室管理的确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环境卫生检查,寝室总是必查的内容之一,有的学校甚至还模仿部队生活条例,制定寝室衣物摆放规范等。
然而,同寝室内学生的“相处之道”教育,似乎总是没有引起学校的关注。其实,这是环境之外,我们学校最不应忽略的方面。如果只重视环境而没有重视同寝室内学生的“相处之道”的教育和帮助,话说得重点无异于俗话所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曾经讲过两个关于寝室的故事。一个是关于分享,他说上大学时他们班有一个同学,家庭比较富有,每个礼拜都会带六个苹果到学校来。宿舍里的同学以为是一人一个,结果他是自己一天吃一个。从此同学留下一个印象——这个人太自私。后来那个独自吃苹果的同学没有取得成功,希望加入到获得成功的寝室同学的队伍里来。但同寝室在这个企业做事的同学不经沟通地一致不同意,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现过分享精神。
俞敏洪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他自己的。他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从小就热爱劳动,他就希望通过勤奋的劳动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到了北大以后,他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他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他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他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他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所以当到了1995年年底,他的新东方做到了一定规模希望找合作者的时候,他跑到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那些同学,没想到那些同学二话没说就都回来了,不过不是因为金钱和享受的诱惑,而是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寝室中的同学是“最近”的,相处得好不好不但可能影响“明天”的许许多多,有时就在“今天”立即就有反应。
最近网上又重新疯转所谓“马加爵的遗书”。我们姑且不论这封遗书的真伪,但不能否认“寝室欺凌”是致使马加爵“决定玉石俱毁”走上“杀人魔王”之路的原因之一。极度寒冷的冬天,马加爵的室友抓住他贫穷急于用钱的“痛处”,用一两块钱廉价购买马加爵为他们洗一大堆衣服;乘其不备,竟然在马加爵本就单薄的被褥上撒尿;故意揭露马加爵的情感伤疤蹂躏人格后,还那样不顾别人感受地嚣张与快乐。
在学校,寝室中同学的平等尊重看待,往往比班级或学校集体的关照来得更直接更有影响。笔者回忆学生时代不多的几年寝室集体生活,其情其景依然历历在目——关心自己的冷暖的邻家大哥般的老班长;大家一起跟值班老师“躲猫猫”“捉迷藏”的经历;晚自修后集体“大逃亡”,到操场上顶着月亮踢足球……当然啦,也有那些许不愉快。
寝室就那么几个人,大家的吃喝拉撒大都在一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有多少真性情和隐私能藏得“密不透风”?这就需要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平等共处。只有这样,才能相处得同一家人一样,由同寝室的同学变成冷暖相知的“室友”。
可是,现在许多孩子由于家庭的优越抑或亲人的纵容,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习惯。他们瞧不起贫穷,瞧不起落后,却又不容许别人的超越。于是乎今天合纵,明天连横,故意掀起“寝室争斗”,搞得室友相互猜忌,乌烟瘴气。长期生存在这样的寝室中还有“心情愉悦”的时候吗?产生伤害还是“意想不到”吗?大多时候之所以没有引起学校和老师太多的关注,大概是伤害效果式微无伤大雅,或者是被欺负者自量不敌选择沉默退避。
不过种种因素作用下的“寝室争斗”,就好似一枚“定时炸弹”,一旦达到阈值,对校园平安的危害和影响将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学校既不能因为它们犹如实验中的“误差”一样,难以杜绝而听之任之;也不能等出了事情才开两次会讲几句狠话而一了百了。而应该主动出击,教给孩子们正确的“相处之道”,用理智和友爱将可能的“争斗”消灭于萌芽之中。
首先,学校要主动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述寝室如何相处,讲述诸如俞敏洪获得同学认同的故事,也不避讳地说说马加爵的反面典型,让学生从故事中顿悟,知道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让同寝室同学喜欢的好室友。宣讲是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认同相配合才能有效果,因此只有宣讲是缺乏力度的。为防止一些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破坏和谐环境,学校还得明确学生所应该遵守的寝室纪律和相处规范,在这方面并且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有持之以恒,抓反复反复抓的准备。可以告诉学生遭遇寝室不公平对待的应对手段和方法,一旦发现寝室不和谐苗头,必须及时准确有效地加以制止和帮教,决不能得过且过,特别不能对“优等生”“深厚背景”等姑息迁就,纵容庇护,公平公正仍然是第一要义。
其次,孩子是家庭的关键,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不和谐的寝室中,甚至因参与争斗而承担背负“法律责任”的风险。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学校得注意主动协同,通过家长会、校园网等达成家长对高尚的寝室“相处之道”的认同,教育家长为孩子构建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交圈,以减少社会负面信息影响孩子的判断和行为,造成正面教育的低效或失效。家校配合教育学生争做一个人人夸的“好室友”。同时,如果发现他们的孩子一旦有发起或参与“寝室争斗”的,要及时沟通家长合力将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拉回来。
最后,注意主动学习借鉴各方面成功的经验,探讨设立符合中国传统和法律允许的教育惩戒措施,在思想教化的同时,赋予某些“寝室争斗”的当事人必要的惩戒,以期对事件内外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融洽的寝室相处,会带给孩子时时刻刻的愉悦。特别是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说,这往往是他们能够释放压力,缓解思念的一个新“家”,对孩子的成长意义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学校、老师不能只关注环境的卫生,无视同寝室学生的相处教育。而应该力争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努力帮助孩子们构建起一个有尊重有友谊有暖爱,没有倾轧没有欺辱没有争斗的其乐融融的家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