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我们信心满怀
2016-02-29郑立言
郑立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的神经。
新年头两周,全球股市见证了至少45年来最糟糕的开局。而中国股市大跌、熔断机制失效以及汇率的大幅波动,不禁让人们再次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势忧心忡忡。
其实,早在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GDP首次“破七”之后,围绕中国经济“探底”的话题就从未停止。随着2015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的揭晓,6.9%的GDP增速让人们喜忧参半。
实际上,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经济下行,这是我国经济体量基数增大、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正常现象。不少专家预测,即使增速有所放缓,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者、国际贸易的“领头羊”。就连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公开表态,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非常稳健”。
其实,在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全球复苏之路崎岖艰辛的背景下,中国能取得这一成绩算得上一枝独秀。在一年一度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表示,虽然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9%,但中国经济增长仍名列世界前茅,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贡献。中国仍是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
让我们充满信心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2016年的首个工作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山城重庆考察。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在经济大环境疲软的背景下,2011年至2014年GDP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3.3%。即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2015年,仍以11.0%的GDP增速领跑全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样板之一。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逐步推进,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支撑和新动力。
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治理效率低下的大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及开业有如“强心剂”,让人们增加了更多信心和希望。正如习近平所言,亚投行正式成立并开业,将有效增加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利于改善亚洲发展中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长期发展潜力,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提振作用。
新年伊始,中国元首外交也再度起航。1月19日至23日,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在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中东地区矛盾频发、动荡不已之际,习近平出访中东三国,无疑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作为习近平此访的“重头大戏”,“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异常丰硕,涵盖经贸、能源、金融、通信、航空航天、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这无疑为中国和中东国家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也为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给出了方案。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走一条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而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