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晨旭:在大山放飞梦想
2016-02-29王远白
王远白
提到杉树林村,马晨旭总是以“我们村”三个字开头。
2015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科员马晨旭刚刚来到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担任“第一书记”那会儿,对这个大山里的苗寨直呼其名,而今却喊得亲切。
近一年时间里,马晨旭在这里放飞梦想,奉献辛勤和汗水,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也实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2015年11月,马晨旭被确定为贵州省直机关“榜样青年·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典型青年。
高材生来到贫困村
2015年12月1日,杉树林村大雾弥漫,天气寒冷。
马晨旭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他正和村民热火朝天地修筑一条村组公路,有说有笑。“路修好后,大伙出行和运货就方便啦。”这位一米八个头的“第一书记”,惦记着村里大情小事。
在施工过程中,大伙遇到的诸如施工分工、水泥运货等问题,他都现场帮忙协调。
马晨旭是山东菏泽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2013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读研期间,成绩优异的他曾获全额奖学金,并留学美国一年。毕业之际,马晨旭原本有留在美国以及在中国“北上广”等大城市就业的大好机会,包括中国万科、百度等多家知名公司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为什么选择的却是贵州?”
“最初选择贵州,是为了报恩。”马晨旭说,他在北京大学的导师对他恩重如山,在学习和生活方面都对他照顾有加,他现在身上穿的一件白色衬衣都是导师送的。导师在弥留之际,希望马晨旭结束美国留学生涯后,回到祖国欠发达地区工作,“牢记导师的希望,背上行囊,我来到了多彩贵州。”
2013年,在贵州人才引进计划中,他以优异成绩考进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到了贵州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其实我骨子里早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从小在贫困家庭中生活成长,让马晨旭对贫困山区有了深厚的情感,早在读研期间,他就通过兼职赚钱,支助过山区贫困学生。
2013年以来,贵州省在分三批选派近15万干部成队建制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把健全加强基层组织与促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从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从派驻村实际出发,帮助加强基层党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
一心一意要到贵州山区贡献青春和热情的马晨旭,成为凯里市大风洞乡杉树林村“第一书记”。
杉树林村是一个苗族村寨,距乡政府驻地9余公里,全村共8个村民小组,600多户,2600余人。“终于有机会到贫困山区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了。”踏上这个村,马晨旭显得有些兴奋。
葡萄满村“还差钱”
为做好驻村工作,驻村之前,马晨旭特意看了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他决定和剧中的马向阳一样,把一腔热血倾洒在自己的“大槐树村”。
不过,初来乍到,满怀激情的他却连连受挫。首先是语言不通,村民讲的是苗语,马晨旭根本听不懂,懂汉语的人也不太愿意搭理他;其次,通知大家来开会,没人理会——“你还是个娃娃,办不了什么事。”村民对这个年纪轻轻的“85后”书记不抱期望,就连村干部也不心服。
在对杉树林村进行的前期调研中,村民对这位新来的书记还未产生信任,有困难也不愿说,即使说也是遮遮掩掩。
“大家还不信任我,工作怎么能顺利开展?看来我有些急功近利了。”尽管受挫,马晨旭并不气馁,他决定想办法融入到这个村集体当中,取得大伙信任之后再谋发展。
“当务之急,就是要做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来赢得村民的信任。”走访过程中,马晨旭发现有一户人家的两个孩子十分困难: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孩子们只能跟着伯父生活。了解详情后,他下定决心帮助这两个孩子。
说办就办。他当即给孩子的伯父买来4头猪,让这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孩子的生活费用,同时又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解决了孩子的学习费用。
不仅如此,马晨旭还十分关心村里其他留守儿童的情况。周末或过节,他经常到孩子家中看看,送去营养品,跟孩子们聊天。就这样,从关爱留守儿童入手,马晨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自此,马晨旭开始为改变村里的贫困面貌努力。“村子为什么至今仍然这样穷?”他决定找出“病因”,并给予“医治”。就像写研究生论文一样开始展开调查,掌握一手资料。“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以前的论文是写在纸上,这次是写在大地上。”
以晚熟水晶葡萄种植为支柱产业的杉树林村,是省级农业园区黔园云珠的核心区,家家户户都种植葡萄。然而,2011年至2014年,村民连续4年葡萄销售困难,有农民反映几乎没有收入,部分农户开始砍伐葡萄树,多处葡萄地撂荒。
同时,通过详细调研,马晨旭发现,村里要解决的事情很多:党建工作薄弱、环保意识差、基础设施落后……
“如何利用主导产业精准开展驻村工作、加速同步小康进程,这是杉树林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努力求解的问题。”马晨旭认为,葡萄的问题就是核心问题。
脱贫致富换新颜
葡萄销售难,直接关系到村民的收益——这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只要解决了葡萄销售问题,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马晨旭在调研中发现,种植面积大、产量大的种植大户往往销售情况较好。由于种植缺乏技术、品牌等因素,小面积种植的散户在销售上遇到的困难较大。
马晨旭以此入手,积极动员种植户加入合作社,发挥种植大户的带头作用,并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打造品牌。为解决葡萄销售难题,他多方扩宽市场,奔赴三都、平坝、息烽、镇远等地引进商家。与此同时,马晨旭还利用在百度公司工作时学到的电商知识,向村民传授经验,引导村民利用电商模式销售葡萄。
2015年,全村葡萄顺利售罄,平均价格比2014年高30%,最高亩销售额从2014年的6000元/亩增长到13000元/亩,许多果农收入翻翻,半数人口脱贫。
葡萄热销之后,村民对这位书记信任有加,对杉树林村“奔小康”信心满满。
乘着葡萄热销、工作“旗开得胜”这股东风,马晨旭继续推动村里其他方面的发展——
加强生态环保。鼓励村民利用荒地种植核桃,并为农民争取到补贴,植树造林700余亩,与此同时,鼓励种植户在葡萄林中套种魔芋,将实验田面积从100亩扩展到400亩,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增加收入。
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充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名党员推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以村集体修路为契机,开展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以行动检验、增强党性;开展“微型党课伴我行”活动,学习、宣传党的政策。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申报省级经果林项目,实施灌溉工程,努力改善园区生产设施水平;实施好“美丽乡村·小康寨”示范点项目,为依托园区开展农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用好一事一议资金,通过自筹资金、协调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好村民投工投劳,帮助利用项目资金。
任职近一年,马晨旭通过实际行动回答了“形成了主导产业的贫困村应该怎么办”这一代表性问题。
驻村近一年,马晨旭睡过地铺、啃过干粮,半年时间瘦了40多斤,大伙有些心疼。“只要大家的腰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我瘦一点没关系。”一席话,把大伙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