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情可待成追忆

2016-02-28梁阁亭

北广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萧军二楼萧红

梁阁亭

她本姓张,幼年丧母。1930年,19岁的她因为识文断字,移了性情,为反对包办婚姻,她从家里逃了出来。这年10月,她来到哈尔滨,客居在一个名叫东兴顺的小旅馆里,身上的钱已经花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她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血气方刚的他受命前来“采访”。在他眼里,这个受难的姑娘是极其美丽的,像她的小诗一样清新动人:“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

那天夜里,松花江发了大水,她住的那个小旅馆眼看就要水漫金山了,会武术的他爬上二楼,趁乱将她救了出来。她对这个仗义的男人心存感激,决定今生要禾[他在一起。

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在另一家小旅馆,势利的店老板抽走了雪白的被褥床垫,他们只能躺在光秃秃的棕板上,但有爱在身边,冷饿都可以忘却。因为没有固定的收入,两人全靠他当家庭教师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们患难与共,感情融洽。她唤他“三郎”。后来,他们一起来到上海,又一起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两颗闪亮的文学新星。

“三郎”本是多情人,渐渐地两人在感情上出现了裂痕,在一次争吵中,他居然打了她。因多情的“三郎”一再出轨,她选择了离开上海,远走东京、北上北平,用一次次远行疗治受伤的心灵。

“我虽写信并不写什么痛苦的字眼,说话也尽是欢乐的话语,但我的心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会被淹死,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我时时在批判着自己,但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差不多每一封她从北平寄给他的信都是滴着苦汁的。

1942年1月,在被日本占领的香港,年仅31岁的她在病痛与孤寂中离开了人世。人生的最后一刻,不知她的内心是否有一个伟健的身影,抱着她从那个破败的小旅馆的二楼跳到一叶小舟上……

及至古稀,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那场风花雪月给她带来的心灵灾难做出了虔诚的忏悔:“我曾经深深地刺伤过她的内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叫萧军,她叫萧红。

猜你喜欢

萧军二楼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萧军纪念馆
爬山
白钉子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请上二楼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不近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