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为 试唱《西游记》主题歌让导演杨洁落泪
2016-02-28张琳
张琳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老师大概是演唱金曲、流行曲最多的歌唱家了,而且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能把“别人的歌”唱成自己的金曲和代表作,除了大家熟知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外,《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也不是蒋大为首唱但却被他唱得红透整个中国。“《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不是我首唱的,央视试播的时候,观众对演唱有些意见,离开播还有一周的时候,我正在为7集电视剧《林海雪原》录歌,借的是《西游记》的录音时间,当时《西游记》的音乐编辑正在为谁来唱犯愁呢,想让我试一试,最后他们把我试唱的版本缩混后送给导演杨洁,她一听眼泪就下来了……”蒋大为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已经脱离了电视剧本身,成为时代的某种印记和励志的人格化的作品,“就像《牡丹之歌》的歌词:有人说你娇媚,哪知你曾历尽贫寒……很多人唱起这首歌,就跟唱自己的经历一样。”
今年是猴年,有人戏称《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也许会成为最流行的猴年火歌,蒋大为说特别希望年轻人从歌词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既要有猴子的灵敏、机智、灵动,也要有孙悟空坚韧不拔、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猴子的智商是很高的,猴子还很善于创造、创新,从不故步自封,猴子还是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很少听说有人不喜欢猴子,即使用到一些‘负面评价,也多是善意的玩笑式的,比如说‘这孩子跟个皮猴似的、‘这人猴了吧唧等等,都是无伤大雅的,可见,猴还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1993年,在洛杉矶的一次华人聚会上,蒋大为演唱《敢问路在何方》之前由衷地对海外赤子们说:“今天唱这首歌有两个意义:一是佩服你们从遥远的东方到美国取经;二是希望你们取得真经,报效国家。在座的华人长时间鼓掌,很多人流下热泪,洛杉矶一家华人报纸全文刊登了这番话,文章标题是:《蒋大为说的比唱的好》。”
其实,每一个人,包括蒋大为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踏平坎坷成大道。1947年,蒋大为出生在天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药剂师,母亲做过教员,蒋大为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受叔叔影响,蒋大为从小喜欢画画,梦想当一名画家,但命运往往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蒋大为回忆说:“由于当年父亲收入较多,母亲后来就回家专心照顾我们。其实,我唱歌很偶然,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都在学画,从天津耀华中学初中毕业后,我报考了中央美院附中,但没考上。1966年,我报考中央工艺美院,回到天津三天后,‘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课,学生走上街头‘闹革命,我也跟着别人到处画主席像、写标语。”解放前,蒋大为的父亲有个小药店,于是被定成资本家,加上是知识分子,又成了臭老九,蒋大为因为父亲这种双重身份,当不上红卫兵,连做画家的梦想也在日益动荡的环境中归于破灭,这时候,唱歌成了他排遣内心压抑的一抹阳光。“高中前,没变声,嗓子又粗又哑。变声后,开始在学校唱歌,当合唱领唱,参加歌咏比赛经常得第一名。那时候我的体育也好,百米跑最好成绩是11秒4,每次参加市里的体育比赛,我都是学校的得分手。虽然内心里还是想当画家,但因为出身不好,加上不能正常地学画、画画,我的画家梦基本上破灭了。当时,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他喜欢拉琴,我妈和那位同学的母亲又都在街道工作,关系挺好,没事的时候,我们就在家里拉琴唱歌,自娱自乐,街坊四邻都很喜欢。我住在天津市和平区,当地的文化活动比较多,我经常去参加,大家对我的歌反响都不错,我开始动心了,觉得唱歌也是条路。”那年,蒋大为参加和平区宣传队的招考,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也是他后来的爱人——小他3岁的张佩君。由此,两人开始了一生的相依相携和彼此追随。先是上山下乡时,蒋大为追着张佩君去了内蒙古,接着是张佩君追随、扶助丈夫“踏平坎坷成大道”。
1969年底,蒋大为和爱人一起调到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1970年,蒋大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采伐工人心向党》,轰动了东三省,电台每天都播他的歌,北京的一些演出单位、吉林省歌舞团都要调他,可政委坚决不放,有一次,蒋大为问政委为什么不让他走,政委说:“我让你走的时候,你应该是一个政治和艺术上都很成熟的人,我不希望你随随便便地走。”有了政委这句话,蒋大为安心了。1971年,电台经常播放的《战地新歌》第一辑中有蒋大为两首歌:《我送报刊走得忙》、《拖拉机手之歌》。1974年,蒋大为又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青松岭》唱主题曲……
1975年12月4日,蒋大为到中央民族歌舞团报到,6日就有演出,蒋大为临时找了个老乡给他手风琴伴奏,他的节目是上半场最后一个,到了四天后的演出,团里把他的节目安排在全场倒数第二个,从此这个位置就没变过。到北京后唱的几首歌,就像蒋大为歌唱事业的几个里程碑一样。1979年,演唱自己创作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同年底,到日本访问,带回《北国之春》;次年,“丢”了《甜蜜的事业》,“捡”回《牡丹之歌》;1981年,在沈阳第一次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又在1984年春节晚会上唱响全国;1985年凭借一首《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继续在民歌舞台上独领风骚……“1980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作者到北京办事,找到我,说有一首歌,很适合我唱,她给我一哼唱,我当即决定把它留住,我原以为是一首新歌。1981年,东北三省春节晚会在沈阳举办,得到邀请后,我跟爱人一商量,决定就唱这首歌。没想到在体育馆一开口,一万多名观众就连鼓掌带欢呼,我以为唱错了……后来有人告诉我这首歌在沈阳已经唱了四年了,大家很熟悉,所以能产生强烈的共鸣。从此我就把它作为保留歌曲……”
蒋大为曾在清华大学和中央党校干训班讲课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歌坛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瓶颈”,就是模仿。“比如,一提美声,就一定要用洋嗓子、高音和颤音,而我们听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风格,三个人三种唱法,都是互不雷同的。还有刘欢、孙楠、韩磊、腾格尔,都是中国通俗歌星的代表,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就是演唱有自我、有个性。我们现在教的学生没有个性。央视春晚一位导演曾跟我讲,有一次六七个女孩合唱一首歌,录完音之后却谁也分辨不出自己的声音,真是干人一声,内中的问题可见一斑。我们每年有几万个孩子从音乐学院和大学音乐系毕业,央视青歌赛两年一届,却很久都杀不出‘黑马,出不来令人惊艳的好声音,究其核心原因,就是音乐教育出现了问题,即热衷于模仿,而没有充分开发出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反而是来自民间的、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歌手,保留了自己的个性与色彩,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主力,如阿宝、王二妮、玖月奇迹等。我唱的《敢问路在何方》,之所以引起各个年龄层观众和听众的共鸣,就是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有个性、有内涵,没有任何参照物,如果模仿就不会传唱这么久。”
蒋大为一直坚持艺术的个性化、通俗化、民族化。“艺术丧失了个性,也就削弱了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上,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质。你的本色是什么?是你的真声。正如一个女孩化妆之后可能很漂亮,但卸了妆才是她的本色。现在的演唱会,灯光、舞台、服装、造型很炫,包装有些过度。包装不是不可以,至少要做到不失本色。我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声乐人才的培养,让优秀的有个性的歌唱家和歌手不断涌现出来。”
蒋大为说自己现在依然能“唱”,甚至不逊于年轻那会儿:“年轻时,觉得自己声音好,高音好,怎么唱怎么有。到五十几岁时,我突然感到吃力了。当时去看医生,医生说男高音到你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不易了,再说你的声音也到点儿了。我们中国的声乐艺术家五十几岁开始走下坡,我就非常不服这个事,为什么帕瓦罗蒂能唱到七十岁?我就开始反思。回到家,我就反复聆听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唱,思索他们演唱的科学性何在。我开始分析,唱歌到底有哪些功夫,需要做哪些事?呼吸应该怎样?发声应该怎样?声音从声带出来,如何获得好的共鸣?怎么用语言把它表现好?这一系列问题,我把它想明白了,于是开始训练自己,用了两三个月,就一切全通了。再一上台,人家说你声音比原来还结实、还成熟、还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