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小龄童:我的一生都交给了《西游记》

2016-02-28彭立昭

北广人物 2016年6期
关键词:猴戏六小龄童孙悟空

彭立昭

六小龄童今年过年很忙。2016年1月26日,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16年春节戏曲晚会》的录制,再次以孙悟空的形象演出《金猴迎春》节目。此外,他还受到山东卫视,辽宁卫视,北京卫视等频道的邀请。其实,早在2015年9月央视戏曲春晚就向六小龄童发出了邀请,也是最早向他发出邀请的春晚剧组,这是继1992年、2004年之后六小龄童第三次参加猴年的央视戏曲春晚的录制,12年后再上戏曲春晚的他,为此做了积极的准备。排练及化好装后,六小龄童都拍了照片发在微博上。微博发出后立刻引来网友的围观,阅读、转发、评论、点赞的数量不断攀升,还上了热搜。留言中都表达了无限感慨:“这就是当年的悟空啊!大圣还是这么帅”、“时光不老,大圣归来”、“孙悟空我只认六小龄童老师”、“为什么看到总是激动得想哭”、“还是熟悉的味道、满满的都是回忆!”、“还是那个大圣,我的童年啊……,,

一家多位猴王,一身精彩猴戏,说的就是六小龄童祖孙几代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看到精彩的《西游记》。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把孙悟空当作英雄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文化,是这般多彩。出身于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六岁便跟父亲练艺,这一练就是五十年。作为演员,一身之戏在脸,而一练之戏在眼。而他,却是个高度近视。为了练就这一双“火眼金睛”,他回忆说:“一早起来就盯着日出看,白天就看打乒乓球,人站在场中间,头不动,眼珠子跟着球走,晚上再点一炷香,使劲盯着香头那一点亮光,终于练出这犀利的眼神……没有练功房,晴天就在人民广场一个偏僻的角落,雨天就在上海服装公司门前长廊的一个自行车棚里。为了练功,我多次受伤,有一次还因练功而摔伤去医院缝了8针,脑门中间留下了一条伤疤。”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六小龄童用心学艺,苦心钻研孙悟空的表演技巧,并通过细心观察猴子的生活习性,掌握了孙悟空具有野性的艺术表现张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小龄童在昆剧猴戏《三借芭蕉扇》中所扮演的孙悟空首演成功。

“我的家族四代一百多年演猴戏,都在关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听我父亲说,一个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如果没有观察过现实中的猴子很难能把孙悟空演好,在我们家中猴子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它是我们的艺术之源,也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从我的曾祖父开始我家就开始养猴子,小时候我就记得我们家里养了很多只猴子,我的父亲经常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我们这些小孩就是跟这些猴子一起长大的。但是我小时候不是很喜欢猴子,因为它老是捞我,但是后来因为要演孙悟空这个形象,必须要跟着它去接近,跟它和睦相处,而且要成为好朋友。现在常说人与自然要和谐,我认为人与猴子更要和谐,人类的先祖就是灵长类猴子衍变过来的,在很多国家都有猴神的故事,在我们国家汉代就出现了猴子造型的物品,中国武术有猴拳猴棍,戏曲有猴戏艺术,我们先是从模仿人手,再高度提炼、艺术化、人物化、性格化,这样才能刻画服务。如果没有很好地观察过猴子就无法感觉到它的手势、愤怒、哀痛时候的样子。”六小龄童谈起猴子无不充满深情厚谊。

“1982年拍摄《西游记》的时候,《除妖乌鸡国》试播后我的表演不理想,杨洁导演特批我养了一只猴子,取名叫小庆,六年当中它一直跟着我,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很多小细节都用在了戏里。因为你平时在动物园看到的只是猴子的一时,比如这个猴子在晚上它是什么样子,或者猴子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只有朝夕相处,才会发现有时候晚上猴子老瞪着眼睛看着,那是一种静的东西、睁着眼,我就直接用在《西游记》第四集《困囚五行山》里,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双眼睛。一次,我看到小庆蹲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原来它正盯着一只在不远处飞舞的花蝴蝶,但它并不着急吃,而是凑到鼻子下反复嗅,似乎在揣摩,再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尝,似乎味道不错,这才快速吃掉。我把这个情节用在表演孙悟空偷吃仙丹和蟠桃时。在《西游记》拍摄接近尾声时,小庆和我的缘分已尽。作为演员,我要四处奔波,无法继续养小庆,更不要说这是国家禁止私人畜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我决定把它送到杭州市动物园,因为我的家乡就在杭州附近,每次回老家,我都能顺便看看小庆。也许因为和人待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因为无法承受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也许因为无法融入猴群的世界,小庆终于在被送入动物园的第二年忧郁而死。”

谈起自己与“孙悟空”的缘分,六小龄童还记得首次进京赶考杨洁导演的《西游记》。他说,“1982年的2月2日晚,我乘飞机来到了北京,就住在煤市街北京市委第三招待所内的一座三层小楼里。第二天上午,招待所的会议厅变成了考场。洪民生副台长、戴英禄、邹忆青、王希钟等名家在座。上场之前,我非常紧张,但父亲说,我给你敲锣打鼓,别紧张。现场没有锣鼓,父亲就用嘴敲出了锣鼓点。我就在这锣鼓声中表演了《三借芭蕉扇》中的一折……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就播发了《西游记》剧组选定我和七小龄童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扮演者的消息。后来,因种种原因,七小龄童没能加入《西游记》剧组。1982年4月4日,我再次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车。父亲对我进行了最后的交代, ‘不要想家,团结同事,不谈恋爱。你一定要演好孙悟空,这不仅是关系个人的事,也是关系我们整个猴王世家,更是关乎整个剧组的事。”从此,六小龄童正式走向“取经路”。父亲为了让他演好这个角色对他进行了“临阵磨枪”式的训练。如,父亲带他去公园里看猴子,给他讲解孙悟空身上的人、神、猴三种属性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父亲还特意详细地讲解了自己所演的36本绍剧《西游记》里连台本戏的故事;父亲还带他去拜访了国画大师程十发,动画片大师、《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等艺术界的老前辈,向他们致意,从他们那里获取教益,汲取养分。那时,张乐平先生看到老友之子前途有望,大为高兴,还为六小龄童专门创作了“西游版”《三毛流浪记》,画面是三毛骑着金箍棒飞上天,他把这幅漫画送给了六小龄童;而刘海粟大师则专门为六小龄童题写了“西游之路”的题词……这是一条需要献身精神的艺术之旅。当时他自己也没想到,拍摄这部《西游记》的时间长达17年(《西游记》前25集1982年开拍,1988年结束,前后拍了6年。整部《西游记》拍完前后历经了17年时间。)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而六小龄童为了拍好《西游记》,所经历的磨难绝对不少于八十一个!六小龄童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演技,最终塑造了荧幕经典。精湛的艺术表演技巧、谦虚好学的艺德、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使六小龄童获得了国人的青睐与喜爱。

当然作为一个演员,六小龄童也饰演过不少其他的角色。但连他自己都说,这些角色全部加在一起,也抵不过一个孙悟空。他说:“我的一生都交给了《西游记》。”如果说六小龄童的上半生在传承猴戏艺术,下半生就是在传承中国的猴文化。这几年来,他在全国300多所大学和400多所中小学发表过演讲,也成为走上牛津大学讲堂的首个中国内地演员。六小龄童像老一辈艺术家们一样,坚守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是传承,更是发扬。

猜你喜欢

猴戏六小龄童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猴戏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最后的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