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下该怎样做一名记者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受众

宋 微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融媒时代下该怎样做一名记者

宋 微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记者这一职业大军迅猛增长,虽然从业人员的数量较为可观,但其职业素养还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虚假新闻、炒作新闻、“有偿新闻”时有发生,新闻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暴露的是当下新闻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病,融媒时代下该怎样做一名记者是值得许多记者思考的问题。

融媒时代;记者职责;职业道德

记者,顾名思义就是记录的人,即新闻事业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是由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记者产生于欧洲的威尼斯,最初是为商业利益服务的,他们搜集各行各业的商业信息,或手抄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公开出售。“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记者”。如今的记者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演变为现在的社会公益性较强的职业——“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

西方称记者为“无冕之王”,斯大林称记者为“社会活动家”,毛泽东称记者为“宣传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可见,记者被赋予了重要的职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渴求使记者这一职业大军迅猛增长,虽然从业人员的数量较为可观,但有些是“半路出家”,因而他们的素质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媒介素养较低的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更容易出现失范现象,或因商业利益驱使报道“有偿新闻”、低俗新闻,或因权势趋附不敢报道、虚假报道,损害的不仅是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同时也会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遵循新闻行业规范,正确履行记者的职责,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每一位记者必须坚守的阵地。只有这样,我国的新闻事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理想才能更好地实现。

一、重视核实,报道真实客观的新闻

在媒介融合和新的媒体环境下,商业利己主义不断抬头,网络编辑为了迎合网民猎奇、求新的心理,通过满足网民的阅读喜好来采编、排版相关新闻,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这种片面追求眼球效益的结果,导致新闻煽情化、媚俗化,使虚假新闻、反转新闻层出不穷。

2016年春节期间,一名上海姑娘嫌弃“江西农村年夜饭”的帖子引爆微信朋友圈。这一事件经媒体关注后迅速上升为社会议题,触发了反思城市与农村关系的讨论,甚至激起城乡不同“阵营”之间的争鸣和交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当事人不仅编造身份、虚构情节,甚至连年夜饭照片也属张冠李戴,整个事件被指为虚假新闻。虚假发帖新闻欺骗了公众,但一些新闻媒体因一味求快、求奇而疏于核实、把关,最终使该事件成为一起舆论事件。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但由于网络宽松的传播环境以及自媒体人缺乏职业训练,导致网络成为传播虚假信息的主战场。由于受众的媒介素养不同,他们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难免出现选择判断的失误,这样的客观现实要求新媒体记者做好“把关人”,对网络海量的信息加以筛选核实。把关力度的加大不仅能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向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还能更好地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二、主动引导,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

近年来,新媒体依赖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等优势,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和舆论引导的新生力量。时事政治、突发事件、民生权益、娱乐八卦等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新媒体都会予以不同程度的关注或反映。

2015年12月1日,《郑州晚报》刊登了一则《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啥鸟这么宝贵?燕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新闻,当天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有些商业媒体以《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你怎么看?》为标题只转载《郑州晚报》的部分内容,随后便引发了许多网民和自媒体人的讨论,八成以上的网友以贪腐案、强奸案等作比较,认为该案的量刑过重,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质疑和声讨法院的判决。12月3日,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新乡中院发布微博明确重申了法院对该案的二审结果,之后网友扒出该大学生是“河南鹰猎兴趣交流群”中的一员,并长期通过网络买卖燕隼等珍稀鸟类,引发舆情急剧逆转,网友由对大学生的同情转向了对新闻标题党的批判。

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弘扬先进、批评监督、传播知识、教育人民等功能。[1]从新闻价值上来看,这则新闻本来能够很好地向民众普及保护国家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但由于新闻标题措辞不严谨,新闻报道内容有偏差,引发了媒体对舆论的误导。如果把新闻标题中的“掏”换成“捕猎”,把“鸟窝”换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在报道内容中加入该大学生曾多次贩卖国家珍稀鸟类等事实,网友对此次事件的争议将会大大减少。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各种深层次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时有发生,记者作为社会的瞭望者,要主动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责任,为受众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变成舆论的故意制造者,引发社会冲突和矛盾。

三、学好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融媒时代是多元化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同时也引发了新闻人才需求的变化。融媒时代的一大特色就是报道形式的多元化,同样的内容,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以外,还会辅之以图片报道、音频报道、视频报道、HTML5式的“微报道”等,以适应不同传播载体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记者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两微一端”,积极学习数字信息技术,了解各种现代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并熟练发挥各种载体在新闻传播时的作用。

从信息传播的量上来看,虽然新媒体具有海量的优势,但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十分严重。究其原因,离不开新媒体记者“复制粘贴”式的报道新闻。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碎片化使得公众的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要想在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记者应该打造差异化内容生产,而不仅仅是“新闻的搬运工”。

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其口号是“专注时政和思想的互联网平台”,澎湃新闻创始之初就坚持原创、坚持深度,主打时政、文化类新闻。面对网络新闻的泛娱乐化、同质化现象,澎湃新闻以独家、高质量的时政新闻和思想资讯、评论赢得了受众的肯定。澎湃新闻的成功给新媒体记者以启示,新媒体记者不仅要在新媒体技术上认真钻研,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坚持做原创和有深度的新闻,只有“内容为王”和“技术为王”协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站稳脚跟。

四、强化道德自律,坚定新闻工作理想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新媒体的一大特征就是赋予受众表达权,受众开始热衷在网络上表达自我,并且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新生力量,这给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3年10月19日,《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长沙警方跨省依法刑事拘留。经调查,从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等人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在未到中联重科进行实地调查和核实的情况下捏造虚假事实,通过其媒体平台发表关于中联重科的负面文章共18篇,其中陈永洲署名的文章14篇。10月26日,陈永洲供认涉嫌犯罪事实并深刻忏悔,告诫新闻界同行“要以我为戒”,这起案件终以陈永洲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批捕、吊销新闻记者证、《新快报》刊登致歉声明以及调整《新快报》领导班子而终结。

新媒体的发展瓜分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同时,新媒体的不断扩张导致媒体间的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媒体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去追逐名利,结果不但使自己身败名裂,还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陈永洲事件无疑给我国新闻界敲响了警钟。在媒介融合时代,作为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对社会文化和受众行为影响越来越大,记者作为正义的守护方,在“外正人”前应先做到“内正己”,强化道德自律,坚定新闻工作理想,自觉抵御不正之风。

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是信息的把关人,是正义的守护方。在融媒时代背景下,记者面临的舆论形势更加复杂、利益诱惑更加巨大,客观环境的影响更需要记者冷静自持,坚守新闻职业操守,只有“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才能无愧于记者这个称号。

[1]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0.

G214.2

A

1674-8883(2016)20-0059-01

宋微,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