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参数测量与维护研究
2016-02-28杨明文
杨明文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地球站)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参数测量与维护研究
杨明文
(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地球站)
摘 要: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有线电视的性能有了明显提高,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当前,要想进一步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必须要对整个数字网络系统的结构及相关技术参数非常了解,能准确测量出某些重要技术参数的大小,同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增强系统的维护效果。本文通过对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参数及维护内容的阐述,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参数;网络系统;问题;维护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视频资源,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出高效的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想这种系统的各项功能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完善系统的设计方案,优化系统结构,保证系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1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
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拓宽数字电视的业务范围,这是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所要实现的目标。设计方案的不同,系统功能需求的差异性等,对系统结构的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发展现状,可知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广播子系统、用户管理子系统、抗干扰源子系统、服务用户的终端子系统及拥有一定编码机制的前端信源子系统等。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客观地反映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优越性。只有优化系统结构,才能为整个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带来可靠的保障。
2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参数测量的相关要求
2.1 电平测量的相关要求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某些重要技术参数进行必要地测量,保证这些参数的准确、可靠。经过QAM调制后,有线数字传统子系统可以精确测量HFC网络中的参数。这种测量方式即为电平测量。测量过程中的参数主要有:调制时的误码率、信源传输中的数字频道信噪比及数字电视正常工作时的频道功率。只有测量出这些参数的实际大小,才能增强系统的运行效果,消除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电平测量的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明确有关数字电视的网络技术指标,为后期系统平台的搭建、整个网络的合理规划、设计等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第二,为了保证系统运行中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符合整个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要做好必要的网络测试及维护工作,降低系统故障的发生率,提高系统的维护效率。
2.2 TS码三级测量的相关要求
有线数字电视对TS码的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在设计系统结构的过程中,要有效测量出未来系统运行过程中TS码相关参数。TS码的三个等级主要包括:周期监测、基本监测及其它方面的监测。
基本监测主要是检查连接计数是否正确、同步的字节是否符合系统的实际要求、TS不同码在正常的工作机制中是否丢失、PID能否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等。周期监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它的主要测量内容包括码元的传输是否错误、某些时间间隔划分是否合理、PCR精度是否达到设计方案的要求等。而其它监测中测量项目的主要内容有:缓冲器工作是否正常、数据的延时是否出错、PID及TDT是否达到了设计指标的相关要求等。
2.3 错误测量分析
由于TS码易出现丢失现象,需要对它的字节进行必要地测量。如果连续的五个字节未发生错误时,可视为TS码的同步效果良好。但如果检测到连续两个字节存在异常情况时,则说明TS码出现了丢失的现象。当TS包头传输显示的结果是1时,可视为传输错误。有关冗余检测码CRC的错误,也对系统的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对其它重要的技术参数错误进行必要的纠正。
3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维护要求
为了降低数字电视系统故障的发生率,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优化系统结构。维护过程中,分析相关指标时,不要忽略机顶盒及调制器等相关因素。作为用户终端子系统,机顶盒的电平最小为47dB,误码率在10-4以上。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指标的误差率应该保持在25dB以上。除此之外,运行稳定指数能否达到系统的要求,也会间接影响数字电视的维护效果。将调制器误码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系调试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调制频点,精准测试出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平。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应该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4 结语
准确测量出有限数字电视技术参数,有利于降低误码率,提高信息资源的传输质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影响着系统的工作效率。技术人员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5).
[2]郝亚楠.有线电视双向传输网中区分优先级服务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5).
[3]唐超.基于IP的综合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