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2016-02-28张立平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写实性艺术设计基础

张立平(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张立平(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当下艺术设计的飞速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瓶颈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围绕国家教育部提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对当前国内外艺术设计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诸问题的根源,并试图从中探寻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以改善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对当下艺术设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乃至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寻找出一条新的出路,旨在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蓬勃发展尽绵薄之力。我们必须要借鉴世界艺术设计专业中优秀的教育观念和系统的基础体系,深入理解作为核心的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内在理念。更要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探索更适合中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艺术设计;创新性;教育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的发展,与之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也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现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一般分为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主要的几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是以平面、立体、色彩为主体元素的视觉创造行为,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的研究就是对平面、立体、色彩等元素的教学研究。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产生发展的,在我国本身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基础体系大多还在延续着本专业刚建立之时的体系,二三十年过去了,相比变化并不大,这样的状况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是无益的。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产生晚,当时没有完整系统的体系,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多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基本上是照搬绘画的素描、色彩,来建构艺术设计的课程教育,绘画中要求的写实性的训练主导一直未变。在此期间,德国包豪斯设计体系传入中国,因当时对该体系了解不全面,简单的引进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教材翻译,套用到中国的设计教育中,难免会有一些贻误。当时最有意义的还属平面、色彩、立体这三大构成的引入,但一直以来此三大构成在多方面仍显不足,很多原理照本宣科,三大构成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一直未得到完善。

从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来看,在西方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引进中,传统的工艺美术课程被大量缩减,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基础体系变得七零八落,后来间接导致培养出的年轻设计师对于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的失落和不认同,这样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弊端已经非常明显。[1-3]

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的创新导向

1.从绘画走向设计的基础体系

从当前的基础体系来看,众多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中,还以素描、色彩等绘画基础课程来进行学生的写实性训练,但是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来看,这种写实性却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一般在入校前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写实性训练基础能力。学生在校从事专业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相对于写实性的训练,还有更多更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特性之后,我们必须建立有明确导向的基础训练方式。可以对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课程进行改良,减少绘画写实性的训练,增强艺术设计特色的基础造型与基础色彩,或者增加一些与后续专业关系更密切的基础训练,比如强化三大构成的课程教学,并且针对专业方向的特点,更加强调专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基础课程中就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讲求延展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体系

常规的艺术设计基础体系诸多的课程多是各自为阵,不能组成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体系。特别是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的联系不够紧密,常导致学生在基础部分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在专业部分又会因为基础部分对应不强,导致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所以建立与专业课程合理搭配的基础体系,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量避免传统的单一课程模式带来的众多弊端。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中,体系的延展性和发展性要体现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关联,互相衔接的完备体系。

3.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专业学习的能力和知识都必须用实践去检验。我们在对教学目的进行系统分析后,在专业基础体系的建构导向中,必须注意到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这方面的课程结合。在基础体系的建立中,要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性课程,以及材料工艺等应用性课程的前后衔接,这些课程是通往专业实践的必由之路。这种关联性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不断贯穿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要体现在手绘、软件、摄影等具体实践项目中。让基础体系与社会需要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4-5]

根据这些创新思路,我们在基础体系的构建上必须立足课程本身。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许多发展自工艺美术教育的课程,是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一种延展和体现,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改变,构建民族化的现代设计语言。对不合理的课程进行删减整合,旧有的一些课程因教学目的和要求和现代设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这样的课程必须进行合理的删减或整合。加强重要课程,完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学时,注重课程后续发展,以及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和衔接。发展新的课程,完善基础体系,适应新的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引领这种时代的变化。

综上所述,创新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应当包括系统化的设计造型、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图像等课程,在课程教学要求上必须贯穿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教案等多方面也要进行有益的研究和创新。立足于我们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实,借鉴西方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课程,结合我国的艺术设计实际情况,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体系进行探索与创新,我们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将长期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出一批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1]赵艳.叙事学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启示[D].大连工业大学,2012,11:88

[2]单鹏.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娱乐化方式[D].南京师范大学,2013,3:90

[3]郭雅冬.“错位设计”的隐喻在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中的滑动[D].北京师范大学,2014,11:33

[4]杨亚波.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初探[D].山东大学,2015,10:38

[5]周慧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11:67

猜你喜欢

写实性艺术设计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星.云.海》
《花月夜》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赵建成水墨人物画的中西方元素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商周青铜器上的写实性动物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