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在移动终端的集约化传播与发展1

2016-02-28刘志强张芳英顾笑笑

学报编辑论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集约化科技期刊

王 婧,刘志强,张芳英,顾笑笑

(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200444)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的资源配置、集约化管理等优化是当前出版业态转型、做强做大的要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覆盖为学术期刊移动出版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为移动出版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持[1]。学术期刊集约化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应用与发展——构建“上海大学期刊 APP数字化出版平台”,为提升移动出版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重要支撑。

1 发展现状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指出:2012年中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在全球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响应党的十八大作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定,将“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进一步引导和深化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之路。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是对传统期刊资源整合、满足自主性需求的开放兼容平台,为学术期刊实现立体传播、第一时间同步覆盖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辑、信息服务商、期刊评价机构等各个主体提供支持。

国际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使用,欧美国家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创建了集期刊稿件采编、在线发布、全文数据库、并集成各类资源的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2]。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联合会(IEEE)出版社的IEEE和Xplore期刊网络平台,美国化学会出版社(ACS Publications)网络出版平台,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的SpringerLink网络出版平台及其开发的EM编辑系统,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开发的ScholarOne稿件管理系统,英国Wiley-Blackwell出版公司的Blackwell Synergy网络出版平台、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社电子期刊网络平台,Taylor & Francis出版公司的Informaworld网络出版平台。中国众多期刊在实现刊网融合后,也积极开发数字化平台。CNKI学术期刊群数字化平台、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组织开发的cnpLINKer(cnpiec LINK service)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基于互联网数据库平台上的期刊与在线数据库合作模式,以及学术期刊 OA(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完善,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检索平台。北京玛格泰克公司开发的Journalx期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北京勤云公司开发的勤云稿件采编系统、西安三才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三才稿件采编系统、中国知网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论文投稿平台等期刊稿件管理系统为统筹稿件、监控稿件处理进程提供了平台支持[3]。

如何将学术期刊的集约化出版平台应用于移动终端,逐步探索构建“上海大学期刊”APP数字出版平台新模式。近年来,在学术期刊在移动终端的传播与发展方面,上海大学期刊社一直不断思考前行,并坚持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2013年《自然杂志》在App Store上同步推出《自然杂志》的iPad和iPhone版,在读者中获得了很好的反响。2015年《自然杂志》与超星公司合作,使用移动富媒体出版模式,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与论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同时,《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一直致力于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也已实现纸质版与数字版的双模式出版(App和Android平台在线阅读)以及微信平台的开发。

2 移动出版平台的定位

上海大学期刊社不断探索数字化出版新模式,以应对新的出版环境和数字新媒体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刊物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于学术期刊在移动出版平台上的集约化传播,需要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辑、信息服务商、期刊评价机构六个角度进行综合定位。

①从作者角度,数字化移动投稿平台为作者自主性、一站式投稿提供载体,使得作者能够迅速了解期刊基本信息并向心仪的期刊投稿。②从读者角度,数字化移动出版平台为期刊信息内容的传播与发布提供载体,使得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研究方向实时、有效地查找到所需期刊内容。③从审稿专家角度,数字化移动审稿平台为提升专家“有效审稿率”提供载体,使得审稿专家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审稿,缩短审稿滞留时间[4-5]。④从编辑角度,数字化稿件采编平台为提升编辑日常工作效率提供载体,使得编辑能够实时监控稿件的处理进程,更好地统筹处理稿件。⑤从信息服务商角度,数字化移动支付平台为资金流通和平台用户支付费用提供载体,使得信息服务商能够查询和统计系统中资金流通费用,并提供多种灵活快捷的支付方式。⑥从期刊评价机构角度,数字化移动评价系统平台为用户对平台的服务操作进行评价提供载体,使得期刊评价机构能够从各项开放式的评价与评分中分析得出有效信息并不断完善系统平台。

3 分析与建议

集约化移动出版平台建设正逐步成为满足期刊发展竞合化、信息化的需求,将对期刊的资源聚合、互动模式、开放传播等方面产生影响。上海大学学术期刊在移动终端的集约化传播在综合定位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其传播与发展:①基于数字化期刊资源支配、整合,结合传统期刊出版业务的流程特点分析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特征,加强移动平台建设便捷性、科学性、系统性。②基于集约型期刊数字化移动平台整体规划,根据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需求性和迫切性,尤其针对单刊数字化平台建设造成的期刊运作相对孤立、信息资源互不透明、互动功能匮乏等弊端,综合考虑集约化移动出版平台具备的开发目标与功能定位的协调、子系统模块的开发内容与期刊现实业务特点的结合[6]。③对期刊移动出版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并集中资深编辑、信息服务商、相关法律工作者的意见,提出合理的具有一体化投审稿体系、发布资源共享体系、开放式交流体系、安全快捷支付体系等功用的学术期刊集约化移动出版平台运行体系。

[1]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 65- 72.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9-112.

[3]申轶男,曹兵,佟建国,等.腾云科技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311-314.

[4]余溢文,虞蓓蓓,赵惠祥.基于微信平台的学术期刊交流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64-666.

[5]王晓妍.《中国激光》:强化数字出版组合营销[EB/OL].[2014-02-18]. http://www.cbbr.com.cn/web/c_00000006/d_34943.htm.

[6]袁泽轶,江波.微传播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11):82-84.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集约化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