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e-learning时代开放教育文字教材的出版
2016-02-28刘桂伟
刘桂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39)
浅议e-learning时代开放教育文字教材的出版
刘桂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39)
e-learning英文全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以及常规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迅速普及,e-learning已发展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形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e-learning有其独特的优势:新兴的MOOC、微课以及其他大量的数字化资源连同多种媒体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大量立体化信息的输入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自主化,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网络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协作环境,等等。e-learning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教育,必然比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更能紧跟e-learning的步伐,从而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文字教材;一体化设计;主体交互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文字教材历来被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或媒体,用来呈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开放教育的文字教材与普通高校的相比有其独特性。实行远程教育机制以来,国内外开放大学及其他远程教育的文字教材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国家开放大学①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各省级电大先后组织编制并交由出版社出版了包括文字教材在内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教材,基本满足了远程教学的需要。其中,有不少文字教材受到师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传统的远程教育文字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不少教材对开放教育的适用性不强。有的文字教材内容老化,讲解偏深,要求偏高,不适应开放教育学习;个别课程的文字教材仍然借用普通高校的本科教材,不适用学生远程开放自学。
第二,有的文字教材不能适应e-learning环境下的学习特征,与其他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各自独立,难以体现e-learning应有的艺术性、形象性、生动性、自主性。
第三,有的文字教材设计存在缺陷。比如,有的课程所配教材及学习材料过多,使学生承受不起经济负担,或者不能满足学习需要。
因此,在e-learning时代,开放教育的文字教材须顺应时势,作出新的转变。
一、文字教材的内容要密切贴合开放教育的特点
学习地点分散是开放教育的一大特点。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不会聚在一起接受传统的面授教育,他们多数采取自学的方式,而教材就是他们的老师。因此,在文字教材的内容设计上,应当融入课程设计的一些元素,也就是说,仿照课程设计来策划文字教材,比如,将教材做成引导式的,使学生如同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来学习,就像把老师内嵌到书中一样。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开放教育的另一大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要分层级、分难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要实现这一点,可以从作者的编写团队建设上入手,考虑以从事开放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为主体,因为他们长期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远程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对学科内容、重点、难点、疑点了如指掌;同时少量聘请普通高校、科研院所的名专家、名教授。
二、尽力实现文字教材内容的“立体化”
e-learning时代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者获得的是大量立体化的信息,e-learning时代的文字教材也应迎合这一特点,尽力实现文字教材内容的立体化。目前,很多图书都采取在书中附加二维码或网址的形式,把读者从书本引至网络,获取更多的立体化资源。比如,通过二维码,学习英语的学生可以观看到教材中英语对话文本的现实场景视频,从此不再学“哑巴英语”;学习植物学的学生可以看到各种植物的彩色图片,获得更直观的认知。尤其是作为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数都是在职人员,他们最希望学到的是能直接应用在工作中的技能,对他们而言,观看一段几分钟的实操视频可能远远胜过读十几页文字教材。而且,通过网络来呈现一些资源,这也可以降低文字教材的出版成本;同时,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资料进行下载、学习,从而极大地减轻学习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可谓一举多得。因此,如何充分、巧妙地将文字教材和网络相结合,把一些文字教材不便呈现的内容或者需要拓展的内容通过网络呈现出来,丰富文字教材的内容,降低出版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字教材的学习效用,是e-learning时代开放教育文字教材策划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做好文字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
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是e-learning的重要特征。在e-learning时代,学生可获取的学习资源已不再是单一的印刷文字教材,还包括网络课程(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Mooc、微课)、教学课件、音像制品、教学资源库(含试题库)、教材应用和服务支撑平台等多种资源。所以,在文字教材的策划过程中,要考虑文字教材与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一般而言,应把文字教材的内容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基本内容,而教材的精华及其他各种内容又可以再用不同的编制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呈现给学生。在学生要学习的整个知识体系中,哪些内容要通过文字教材来呈现,哪些要通过网络课程、教学课件等来展示,都是在文字教材策划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而且各种方式之间不应是孤立的,应该既有交叉,又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资源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四、做好文字教材应用的全方位服务
在e-learning时代,网络为师生及出版社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互协作环境,因此把教材送到学生手里不再是任务的终结,而只是任务的开始,确切地说,是出版社为文字教材的应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开始。一方面,文字教材出版后,出版社须为使用文字教材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对学生使用教材时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习资料进行补充、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实现教材编写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这种服务将延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针对开放教育的学生,由于他们多数是自学,这种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出版社还应对使用教材的教师或高校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比如,进行教材售前推介、教材演示,对教材产品进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为教材协同开发、教材应用经验分享、教材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支持,等等。因此,在e-learning时代文字教材的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不仅要以文字教材出版为核心,更要以提供基于文字教材的增值服务为核心;出版社不仅要为著者和发行商服务,更要为读者、教师等用户群体服务。
五、实现出版各方主体的交互
传统的文字教材出版流程是作者应高校或出版社要求编写教材,编辑进行编辑加工,正式出版后由发行部门通过分销体系送到学生手里。在这种流程下,出版的各方主体,即出版社、高校、作者、老师、编辑和学生之间单线条式地传递信息,彼此隔离,各主体的信息不能共享。而在e-learning时代,信息交互是多维度的、立体交叉的,因此,出版社应革新传统的文字教材编制机制,建立高效的交互平台,使出版的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到教材的出版过程中来。比如,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向作者提供补充性的资料;高校根据自身需求,向出版社提出个性化、定制出版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向作者提问,对文字教材的内容与组织、呈现形式提出意见,等等。在这种多维交互的模式下,出版各方主体及时交互,共享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比如,编辑、作者及时修订内容并向教师和学生发布,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根据高校需求策划新的选题,等等。通过这种多维互动的出版过程,增加教材的使用者(包括老师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贡献,将教材编写从个体智慧变为集体智慧,从而极大地提高文字教材的质量,增强文字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而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可能更多地要充当信息发现者与信息管理者的角色。
总之,e-learning时代开放教育文字教材的出版,应紧密迎合e-learning的特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实现内容立体化、资源一体化、服务全方位、主体交互性等,努力探索一条符合e-learning时代需求的、高质量的开放教育文字教材出版之路。
注释:①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但原名称暂时保留。
[1] 余胜泉,张泽.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J].中国大学教学,2006(2):56-59.
[2] 彭燕彬.远程开放教育教材建设初探[J].焦作大学学报,2004(4):79-81.
[3] 钱旭初.远程(开放)教育教材(教学资源)建设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00(4):53-56.
[4] 张璐.开放教育教材数字化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7(5):26-30.
[5] 赵更生.围绕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做好开放教育的教材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148-150.
G230.7
A
1674-8883(2016)20-0254-01
刘桂伟(1982—),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中级职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