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县党报如何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质量——以《垫江日报》创新舆论监督报道为例

2016-02-28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垫江舆论监督区县

刘 学

(垫江日报社,重庆 408300)

区县党报如何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质量——以《垫江日报》创新舆论监督报道为例

刘 学

(垫江日报社,重庆 40830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监督。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时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作为新闻媒体宣传重要阵地,就区县党报如何提高舆论监督报道的质量而言,本文从区县党报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约因素;把握的原则;成功的实践等四方面,结合《垫江日报》的实践情况进行了论证,为区县党报提高舆论监督报道提供思考和借鉴。

区县党报;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的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创新舆论监督报道的手段,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报道质量,成为当下区县党报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区县党报是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是区县党报的使命。新闻舆论监督的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区县党报更要做好舆论监督报道。

(一)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能力是广大基层群众的需要

舆论监督报道不仅要符合受众心理,而且要立足基层群众,情为民所系。事办得怎么样,监督得好不好,服务质量如何,群众心里有杆秤。提高区县报新闻舆论监督报道能力,利用舆论作为武器,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更是老百姓的期盼。

(二)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能力是区县党报的职责所在

区县党报是各区县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恰当的舆论监督引导能够弘扬正气、讴歌典型、激励正能量,对社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新闻记者是站在船头上的瞭望者,必须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查,并以报道的形式及时发出警示警告,推动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记者拿起笔头和镜头,直面社会丑恶,是区县党报记者的责任和区县报的应有之义。

(三)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能力是加强区县党报自身建设的需要

区县党报作为区域性主流媒体,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地方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极高的威信,是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但区县报不能一味地“大唱赞歌,歌功颂德”,还必须有舆论监督报道作为“调料”,通过揭短亮丑,弥补正面引导的不足,丰富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让报纸更具有可读性,更接地气,更受群众喜爱。

二、区县党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方面的制约因素

提高舆论监督报道能力,区县党报有先决条件。当前,区县党报新闻舆论监督是短板,很多采编人员存在不会写、不愿写、写不好等诸多问题,强化舆论监督能力很有必要;“春江水暖鸭先知。”区县报距离普通基层群众最近,也最接地气,最容易发现生活中需要媒体舆论监督的线索和内容,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有利于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不愿写

当前很多区县党报的领导和记者都对新闻舆论监督报道认识不到位,对区县党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深刻。

第一,区县报社长、总编对开展舆论监督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起来前怕狼后怕虎。片面理解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认为舆论监督不仅不帮忙,还经常添乱,导致舆论监督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支持。

第二,一线记者缺乏开展舆论监督的经验,很多记者都认为,舆论监督报道就是找别人的岔子和漏洞,这其中难免会揭短亮丑,让被监督的对象“红脸”“出汗”,得罪某些部门,进而衍生“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思想,部分记者根本不愿意采写新闻舆论稿件。

第三,被监督的单位、部门、团体或个人有抵触的情绪,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以正确态度对待新闻舆论监督。

第四,创作新闻舆论稿件本身有难度,花费的时间多,且必须准确无误。但从区县党报绩效考核方面来看,创作新闻舆论稿件所得的稿酬基本等同于普通的新闻稿件,如果仅仅依靠“无冕之王”的光环来激励记者写作,效果并不好。

(二)能力有欠缺,不能写

第一,很多记者由于长期养成了写正面报道的习惯,对于讴歌颂扬的新闻稿件可谓相当精通,信手拈来。但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既没有采访技巧,也没有写作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技术无法保障,很多记者没有或不能熟练使用相机和录音笔等采访设备,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加之部分记者素质不高、参差不齐,作风不严谨,报道中经常出差错,更让区县党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举步维艰。

第三,采编人员不可为、不敢为,过多地依赖上级的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区县党报舆论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机制不完善,不敢写

由于区县党报对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重视度不够,相关的法规制度尚不完善,无法使舆论监督的作用得以发挥。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不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工作,对其重视支持不够,就会出现被采访对象或拒绝记者采访,或视而不见,或不认真整改等情况。这就严重影响记者采写舆论监督稿件的积极性。

在采访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如果有记者写了某部门的舆论监督报道,还没有见报,被监督对象的相关负责人就给报社领导打来电话,或施加压力,或口头答应立即整改,要求所写稿件不要见报。更有甚者,对采访记者进行打击报复。比如垫江日报社一名记者去采访违法搭建,就会遭到建管部门不作为以及违法搭建的市民强烈反对曝光等压力。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记者采访舆论监督稿件的压力。

三、区县党报开展舆论监督报道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选题优先原则

合理选择新闻舆论监督题材是区县党报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关键。首先,区县报是党报,必须遵循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时,必须与全国或全县当前的工作方针和中心工作相适应,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其次,舆论监督选题要有取舍,事先考虑好应该写内参或是评论性文章,还是可通过舆论监督就能达到效果的文章,切不可盲目根据个人喜好选题,做到批评和监督要与人为善,帮忙而不添乱。掌握舆论监督报道的时机、分寸、数量,并把握好力度和角度。再次,区县报有服务功能,是通过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断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采编人员必须做到有分析、有主见、有方法。切不可为了吸引眼球歪曲事实,罔顾真相。同时,还要通过报道明确事件相关责任单位、组织或个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督促相关人员解决问题,实现舆论监督的作用。

(二)平衡适度原则

一是注重舆论监督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确处理好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做到不猎奇、不炒作、不渲染。二是采编人员在报道过程中不应当掺杂个人的情绪,用一颗公心对待事件,还原事件真相,对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应当一视同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三是对当事双方选择有针对性、相对应的问题进行提问,便于读者理清思路、分清是非,同时,撰写的稿件涉及当事双方的陈述篇幅相当,公平对待当事双方的话语权。

(三)全面客观原则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方面,新闻舆论报道尤为重要。新闻舆论监督报道,记者必须深入现场,脚下有多少泥土,手里才会有多少真实的材料,才会确保报道的真实可信。切不可只听举报人的片面之词,带着主观色彩、放大或歪曲事实去采访、去提问、去撰写,这难免有失偏颇。同时,记者采访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寻找旁观者或是与事件没有相关利益的参与者来进行佐证,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四、区县党报在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报道中的成功实践

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中,始终保持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导能力,是区县报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垫江日报》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从策划、议题、栏目、人员培训、制度完善等多方面入手,在舆论监督的质量上有了一些提高。

(一)固化栏目,让舆论监督闻有载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提高区县报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垫江日报》从2016年3月起,对版面及栏目作出全新调整。

具体来说,本报开设“垫江日报帮帮帮”栏目,帮助网友读者解决相关求助事项;开设“记者暗访台”栏目,对记者、网友反映的事项进行暗访,真实记录新闻现场;开设“新闻面对面”栏目,对市民难题诉求事项以及需要部门、乡镇一把手解决的,记者予以采访和追踪;开设“记者调查”栏目,采访刊登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社会生活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调查性深度报道文章。

不仅如此,《垫江日报》还增设了“新闻追踪”“垫江时评”“垫江小议”“采访手记”“大街小巷记者行”“记者在现场” “城市留言板”等栏目,在丰富报道内容的同时,让新闻舆论监督报道有了土壤,有了载体。

(二)述评结合,舆论监督目的更明确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恰如其分的评论被称之为“短枪”和“匕首”,对事件往往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垫江日报》为做好舆论监督,要求记者在撰写舆论监督文章的时候,同时配发采访手记和评论。

例如,针对三轮摩托非法营运猖獗,《垫江日报》通过新设置“记者暗访台”栏目,采写《三轮“摩的”:停不下来的非法营运?》,如实报道了三轮车非法营运的情况,并配发了短评《整治非法营运刻不容缓》,给全县非法营运现象敲响了警钟,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交巡警大队也对此采取了严查行动。

舆论监督重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对于由此引起的强烈反响,要求记者及时跟进采访,最好追踪报道。

例如,针对农客安全问题,3月4日,记者采写了《农客车辆超员现象仍然存在》,并配发了采访手记。稿件见报后,受到各方强烈关注,众多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对农客车辆超员现象提出了批评,对交通执法人员当时未要求该车停车检查的行为表示不理解,希望本报记者继续深入调查。

而交巡警大队也及时主动与本报取得了联系,解释了原委,表示正在收集稿件中曝光的农客车辆超员的证据,将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记者随即采访了《农客车辆超员现象仍然存在续 交巡警大队:严查严打绝不姑息》,并配发《为及时回应点个赞》的采访手记。

就这样,《垫江日报》通过一段时间的舆论监督,电梯安全有人管了、小区环境更加宜居、公共场所更加文明、休闲广场回归本质、僵尸车被及时请走、停车收费合理合法、非法载客销声匿迹……

(三)健全机制,让舆论监督有章可循

“无规矩不成方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调动记者采写新闻舆论监督报道题材,《垫江日报》设立了新闻线索奖,对及时提供新闻线索的市民给予30 ~ 1000元的奖励,实行以稿费代奖励的方式发放。为避免采编人员害怕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得罪相关部门,部分稿件署名采用“安方”,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为有效及时地进行舆论监督采访报道,报社还规定了凡是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题材,形成了事先报题制度,并根据采访需要,可使用报社的新闻采访车。

此外,为激励采编人员撰写新闻监督方面的稿件,在绩效考核方面,报社除了根据采编的辛苦程度、稿子的质量以及稿子的影响力等因素,通过打分记发稿费外,还给予采写记者增发稿费的奖励。

(四)畅通渠道,构建编读互动大通道

第一,等你来爆料。《垫江日报》不仅在每份报纸头版设立了新闻热线电话,还制作了“垫江日报微信公众号”联系卡,印制了二维码,并在背面设置了新闻热线电话,投稿邮箱以及本报品牌栏目介绍等。要求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时,发给采访对象及其他市民,在推广微信公众号的同时,希望市民及时提供新闻舆论监督线索,从而畅通了基层渠道。

通过此举,垫江日报新闻热线每天接到新闻线人提供的新闻线索3 ~ 5个。经过记者深入采访,很多重要的新闻线索发表在重要版面,成为月度优秀稿件。

第二,走出去发现。新闻舆论监督报道的任务,也是去发现,去反映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的过程。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实际,发现有新闻舆论监督的线索。为此,《垫江日报》为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百姓、贴近民生、贴近服务,坚持走转改,让记者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

例如,《垫江日报》除记者自行下乡采访以外,还要定期开展集中采访活动。2016年3月,《垫江日报》开辟了长寿湖畔乡镇行集中采访活动、4月开展了龙溪河畔生态发展集中采访活动。要求记者深入基层,在采访鲜活的稿件的同时,发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和线索。

(五)加强培训,提高舆论监督能力

《垫江日报》规定了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业务学习时间。一是由报社的总编轮流对上个月的新闻舆论监督稿件进行点评,总结得失;二是每次学习由一名采编人员就新闻舆论监督作业务培训,内容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知识、舆论监督的写作技巧、采访技巧等;三是就下阶段的新闻舆论监督做安排部署。要求每个月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通过培训,采编人员对撰写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增添了兴趣,具备了方法技巧。先后撰写了《居民反映:门前污水流,希望政府管一管 普顺政府:已及时清理,即将全面改造小水道!》《不文明观影行为惹人烦》,配发评论《文明观影 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僵尸车”该怎样“请”走》,并配发评论《让僵尸车无所遁形》以及《“张口要4元”我县停车位违规收费现象犹在》等一系列舆论监督文章。

G216.3

A

1674-8883(2016)20-0223-02

猜你喜欢

垫江舆论监督区县
明确阶段目标 优化复习策略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牡丹故里 康养垫江
垫江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研究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