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心理学创新性探索
2016-02-28车文博
中国特色心理学创新性探索
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系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硏究所硏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先生人格独立,刚直不阿,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影响中外。
《王极盛心理学文选(共十卷)》(他的60余部独著未收录其中)是王先生半个世纪来心理学科学硏究成果的总汇,也是他坚持心理学科学信念、为心理学争取生存空间的呐喊、用心理学贡献社会的展示。该书主要特点:
(1)勇于开拓,突显创新。勤奋拼搏,勇于开拓,努力创新是王先生人格的一大特征。他发表学术论文312篇,科普论文350多篇,均有不同的创新性。在他独著60余部、参与、合著40余部书藉中,《青年心理学》、《科学创造心理学》、《人事心理学》、《中国气功心理学》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领域当中第一部专著。其中《青年心理学》发行849000册,创中国心理学图书发行之冠,几乎影响了中国一代人。他的《管理心理学》被《红旗》杂志推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专著。他的《科学创造心理学》被钱学森代序的《思维科学硏究》、日本创造学会理事长恩田彰教授评价很高。
(2)虚实并举,贡献非凡。王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硏究所医学心理研究室研究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继之80、90年代以来,在医学心理、中医心理、气功心理、健康心理诸方面从事大量实证科学硏究,如精神分裂症心理学研究、慢病快治心理学硏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硏究、针刺麻醉心理学研究、中国气功疗法硏究等,还主编了10个健康心理测试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国成人心理健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中国中学生焦虑量表、中国中学生抑郁量表、中国高考焦虑量表、中国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应对量表、中国中学生创新心理量表、中国中学生幸福感量表)。其中作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的针刺麻醉的心理学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79年重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除获得应用心理学实证研究方面大量成果和九项省部成果奖外,他还探讨过许多心理学元理论、改革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灵感与形象思维、中国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思想等,对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方面也有所建树。首先,王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所被砸烂的情况下,他敢于挺身而出向周总理中科院联络员提出开展心理学硏究14项课题报告,得到周总理联络员的支持。其次,他早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三年级学习时就写过一篇《论生理与心理的辩证同一性》的文章,竟在21年后发表于国内著名理论刊物《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还有几篇重要的论文如《试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哲学硏究》,1979年第3期)、《我国心理学现代化的基本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论—从我国心理学30年的实践谈起》(《心理学报》,1980年第1期)、《试论我国心理学发展中的倾向》(《心理学探新》,1981年第3期)、《试论我国心理学的方法论》(《心理科学通讯,1984年第2期》)等,均得到潘菽老一辈心理学家的高度评价,并载入中国理论心理学的史册(见《车文博文集·中国理论心理学》第1卷)。此后被聘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心理学专业组秘书,协助组长潘菽工作。
(3)实用广泛,影响中外。王先生集理论硏究与应用硏究于一身,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敢于面对社会现实问题,广泛开展为民众造福的应用心理学硏究。他视域广阔,思维敏捷,经常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勇于发表个人独立见解。如信念教育、早期教育、独生子女教育、家庭教育、网络教育、隔代教育、早恋、性教育、青少年暴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强迫、焦虑、自杀等,这些涉及的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青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创造心理学、中医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气功心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其见解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创新性与实用性强。王先生连续20多年潜心研究高考,深入高考第一线,调查了800多所中学,对400名高考状元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访问了百名高考状元的家长,对4万多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对千名复读生进行了硏究,出版了高考心理硏究30部论著,揭示了高考成功的心理规律,对考生和家长帮助甚大,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如他在中央电视台两套节目分别做过14天高考心理讲座和11次讲解。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几百家媒体均报道过王极盛教授的高考心理研究成果。王先生的学术影响的广泛性不仅超过国内的心理学界,而且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如他的6部气功心理专著有4部是日文出版。1990年王先生被日本文部大臣、法务大臣、建设大臣兼国际气功协会会长濑户山男聘为该协会的顾问。
车文博
2015年4月2日
(车文博先生系吉林大学社会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第五届和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与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