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视娱乐对中国电视娱乐化影响探讨
2016-02-28李诗涵
李诗涵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韩国电视娱乐对中国电视娱乐化影响探讨
李诗涵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当各种娱乐节目的身影充斥荧幕,却没有一档节目能够让观众在节目过后能够回味无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卫视的综艺节目大概200档,而其中能称为精品的节目是少之又少。本文找出借鉴和利用具体成功的韩式娱乐方法供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参考。
关键词:电视娱乐;韩国;娱乐化影响
随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扩大,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为了收视率增长而“过分”地讨好观众,使节目缺失文化审美趣味,变得庸俗媚俗化。其次是节目缺乏创新,盲目追风仿效。而电视娱乐节目所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或者收视率的保证,它更是对人们起着正确的社会舆论影响,是一种新的社会流行风向标。在对比中韩两国的综艺节目时,为什么国内的综艺节目不能像韩国综艺节目这样广受大家的喜爱,如何制作出具有中国特色健康的娱乐节目?本文将采取文本分析与对比分析法从两国的电视节目制度到具体节目制作,从电视明星到电视娱乐主持人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浅析,从而找出借鉴和利用具体成功的韩式娱乐方法,供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参考。
1 中国:大国国情,市场经济
中国电视娱乐的发展受大国国情的影响,面临特殊的情况。第一,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由执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并任命广播电视机构的领导人以及规定其工作任务,各节目制作的经费大部分或全部来自政府的拨款。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娱乐电视节目领域,一直分为中央台和地方台两大阵营,由于当时省级电视台还没有上星,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又十分单调,娱乐方式匮乏,此时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处于绝对资源优势的垄断地位。在这种体制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第二,文化背景决定着传播信息的类型,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上在央视的官方背景下,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意识比较正统化,更多的偏向于“寓教于乐”“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特别是在大众的娱乐节目中,更是要求情感表现不宜过分、过度,要具有含蓄内敛的审美倾向。清华大学教授、学者尹鸿说,“在1980年以来的中国,国家的政治控制、市场的经济支配、大众的文化诉求、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都成为制约电视文化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融合的社会力量。”因此,像港台娱乐节目中一些比较开放、敏感的话题,或一些夸张的内容设计,和这些崇奉伦理国人的心理相悖时,而不被受众接受。在国内,重庆电视台曾推出的一档《第一次心动》节目就因其过于“随意”的表现,而被广电总局叫停。然而,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欧美、日韩的综艺娱乐节目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时,大部分年轻的观众对于国内多少带有严肃性且充满中国式的娱乐节目纷纷选择离场,继而加入追捧更大胆、夸张的国外综艺娱乐节目。大部分观众的流失使国内一些台为了增加播放的收视率开始模仿国外节目,稍有成效,各大电视台便相继推出类似的节目,而内容却大同小异,不仅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同时也让节目因竞争而显粗糙。
2 韩国:“三国鼎立”的娱乐本性
韩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兼有国有国营和私有私营双重特性的广播电视体制,奉行的是公共广播体制,因此韩国广播电视节目产业呈现出这样的特征:国家强力扶持、寡头积极竞争、制播合一,以国内市场带动海外市场扩展,并以海外市场扩展为最终目标。
第一,KBS、MBC、SBS三大电视网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占据整个韩国电视网绝对的主体地位。由于韩国是娱乐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且韩国电视娱乐节目是韩国电视收视率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韩国娱乐节目的类型非常多样化。每年春秋两季韩国电视娱乐节目都会推出新节目,并且会以收视率及整体格局情况为依据,随时对节目进行调整,必要时会随时停止节目,直到制作出一档收视极高且有发展的娱乐节目。在韩国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视娱乐节目,都是以收视率为依据,不好看或不受欢迎的作品往往根据收视率及整体格局而淘汰掉。因此,真正我们所看到的节目都是从一批批淘汰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第二,韩国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美国扶持,因此对其文化多少有着潜在影响。在大量接收了美日的一些流行文化,在电视传媒中对于电视娱乐节目则会更加注重娱乐精神,只要是在遵守伦理道德的情况下,劲爆的选题、夸张的表演都充分展现其娱乐的本性。
3 主持人的定位
“在电视事业化模式向产业化转型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作为电视传媒的有机组成部分,最早被赋予了品牌标志的色彩。树立主持人自身的鲜明标志,才能贯通整个节目,树立起以主持人为标志的品牌节目。
3.1 中国主持人在圈外
国内的主持人大多是科班出身,一般在外貌、口才都比较突出,专业程度很高,但机智风趣、能够产生明星效应,有力“活场”的主持人相对较少。如果把一档综艺娱乐节目比作一个圆圈的话,那么国内的主持人一定是站在圈外的,整档节目就全权在他掌握之中了。对比国外节目不难发现,国外的节目主持人
大多都不是科班出身,更多的是半路出家,然而在他所主持的节目中,你会发现虽然他主持得不那么专业,甚至会出现一些失误,闹上一些小笑话,但整个节目下来你又觉得是那么的自然,因为他在节目的圈里。
3.2 韩国 MC发挥的娱乐效果
在韩国主持人一般被称为MC (Micphone Controller,控制麦克风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能控制人们心情,制造喜怒哀乐气氛的人。韩国节目的MC会在台本的基础上添加自己对于节目的认识,更大地发挥出节目的娱乐效果,MC的现场发挥也是综艺节目的一大看点,他们懂得怎样与嘉宾更多更好地进行互动,让整个节目更生动有趣,甚至牺牲形象来保证节目效果。韩国不同于中国的是,现今中国的娱乐节目中大肆盛行多人主持的主持风格,但实际上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上只是充充场面,有的主持人甚至一整台节目下来,一句话都没搭上,或者是团队的分工不明确,容易出现抢台词的现象,而在韩国的节目中虽然名义主持是单一的个人,但实际上却有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那就是节目的固定出演嘉宾。
4 对比后发现国内的不足
第一,主持人带动不够,气氛需加强。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特别是娱乐节目,不能以节目而主持,而是要真正沉浸到节目中,用真实情感来感染观众;而且,国内缺乏好的娱乐女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不能真正放开。
第二,节目资源缺乏,技术水平落后。在国内要寻找出好的话题,每期要请到的明星等硬件设施都不足,真正大牌的明星在国内基本上都不上娱乐节目,在经费问题上,一次性也不能请几个以上的大牌明星。软件上,我国综艺节目基本棚内拍摄的较多,像韩国外出的拍摄每位嘉宾都有一个VJ跟,在国内暂时还不能实现如此大规模的制作模式。
第三,缺乏创新,千篇一律。《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掀起了一阵电视相亲风,各大电视台便相继推出类似的节目,千篇一律,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在模仿国外节目时,照搬全抄,无创新意识,反而增加观众的抵触心理。
第四,过于完美,缺乏真实感。某些节目为了保护艺人的形象,制作的过程太过于明显,使节目反而缺乏真实感,让观众无法贴近,感觉娇柔做作。
5 小结
国内综艺节目在结合自身优势顺应多元化发展综艺娱乐节目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发展国内偶像明星产业链与后期节目制作团队的增强,由此弥补对于娱乐人缺失、明星综艺形象定位的尴尬局面,打造出属于我国本土健康、积极的艺能节目,创造新一轮的收视神话。
参考文献:
[1]朱春阳.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机制的选择与演变[J].视听界,2007(5).
[2]宋蕾,王天盈.电视综艺节目收视分析[J].视听界,2006(5).
[3]祝炳俊.“超女”收视狂跌 湖南卫视“补偿”广告商[EB/OL].每日经济新闻(2006-09-15)[2016-01-14]http:// 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9/15/ content_5095179.htm
作者简介:李诗涵(1990-),女,湖南永州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主持与播音。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项目“泛娱乐化时代电视主持人的社会责任及其价值引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B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