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美学分析——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例
2016-02-28尹媛媛
尹媛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德国表现主义美学分析——以影片《卡里加里博士》为例
尹媛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艺术一直作为“美”的集中体现而存在,认为它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激起欣赏者美的感受。“美学”正是在出生于德国的鲍姆加登发表著作——两卷本《美学》中的第一卷《Asthetik》后,成为了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并掀起了狂热的美学探索热潮。然而随着对美学的深入研究,至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兴起,“美”昔日的光彩越来越黯淡,而“美”的对立面——“丑”却愈来愈受人们的关注。一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丑”同样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并被定义为艺术中另外一种拥有独特表现力的“美”。在这个狂热的研究风潮中,德国美学更是将“丑”作为主要研究问题,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亦具有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价值。
德国表现主义;荒诞;丑
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急转直下,一片萧条。但电影业的发展,战前“德国已有良好的机器和制造电影的胶片的大工厂,但是我们国家所发行的影片却是全球最差的”的现状,在战后的表现主义电影引导下终于得到了彻底的改观,甚至迅速形成了能与美国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电影形式。因此,对于德国表现主义美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表现主义美学发展形成、美学理念、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索。
1 德国表现主义美学的形成、发展
表现主义诞生于20世纪欧洲的先锋派绘画艺术。该画派摈弃自然主义摹写客观现实的创作方法而致力于追求直接表达“赤裸内心”的绘画形式。因此,采用夸张失实、扭曲失真和过分渲染等构图和色彩方法,强调人的心理感受,曲折地表达艺术家对于现实的愤懑不满和内心的苦闷焦虑。究其原因,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的萧条现状所致。继承发展而来的表现主义,也无疑都以丑恶而扭曲的作为表现对象。于是“丑”的艺术形象在表现主义这里得到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形成了表现主义独特的美学观念。
2 德国表现主义美学的独特美学理念
19世纪末,表现主义作为德国美学中对于“丑”的研究的主要代表,对于“丑”的理解和运用,更是赋予了其新的深层次意义。以丑的形象曲折表达思想家、艺术家内心的愤懑不满和苦闷焦虑,让丑的形象具了有反抗社会丑恶、辛辣讽刺现实、代表弱势群体等全新的意义。与当时的社会形态紧密结合,其艺术影响力一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对于美丑探讨的高度。
表现主义美学用丑的事物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真实现状。也因为社会历史背景等原因,这样的形象塑造更具代表性,更加直面地呈现出对于某一特定现状或者特定阶级的直指性的批判。有着一般美学讨论所没有的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3 表现主义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影片分析
3.1影片主旨:理性反抗强权的诉求
《卡里加里博士》讲述的是一个精神病院院长模仿18世纪意大利魔术师卡里加里的催眠术实验,通过控制梦游人凯撒杀人这个离奇又近乎荒诞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充满象征性寓意的故事表明创作的初衷:人民理性反抗强权的诉求。剧中的凯撒虽然是犯罪的实施者,却是被奴役的军队工具,真正有罪的是暴政强权的实施者卡里加里博士。自始至终拥有反抗精神的弗朗西斯是理性力量的化身,并让他最后打败了邪恶的势力,寄托了创作者对于现实的反抗精神。
3.2表现主义美学的具体体现:由美工师主宰的影片在影片中,表现主义运用布景、摄影、服装和化妆等象征性的手法,创造出了一个变态的、符号化的世界,用以表达对于权威的滥用而造成的现实的惨状的不满。影片真正的导演是三位作为美工师的表现主义画家。他们秉持影片是非现实的、充满幻想色彩的创作理念,让布景由原来的客观环境的复写变成了纯手工的绘画制作,赋予了《卡里加里博士》最强烈的真实感和生命力。
4 结语
《卡里加里博士》中的表现主义电影手法,将表现主义美学理念完美融入其中,堪称是电影美工史上的一大转折点。但同时,影片也存在由于导演罗伯特·维内在拍摄时将情节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胡思乱想,将教唆犯变成了仁慈博爱的化身,从而大大削弱了片中理性力量的反抗力度的缺憾。另外,因为表现主义美学主张的超现实的影片氛围,使其与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在社会危机解除时,最终因曲高和寡而走向了尾声。但表现主义的美学主张以及在表现主义美学主张下所诞生的作品,都成为美学研究及艺术潮流发展中不可抹灭的里程碑,引领着新的艺术发展浪潮,值得深入研究。
尹媛媛(1994-),女,山西吕梁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