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变与不变
2016-02-28秦秀宇
秦秀宇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变与不变
秦秀宇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来源增加,技术手段进步,传播内容纷繁,话语权变更,受众选择权转变,新媒体也逐渐获得采编权,新闻工作者的转型期已经到来。虽然新媒体是影响,是冲击,但更是机遇。面对当前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变与不变,与其怨天尤人、裹足不前,不如主动转身、拥抱时代,在挑战中焕发新光彩。
新媒体;变化;传播;受众
新媒体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受众早就习惯了在手机上阅读新闻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即便这条新闻是来自央视的重磅报道。然而2016年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务奖”得主美联社,凭借一组由7篇长篇调查和两则视频组成的关于缅甸渔奴的报道再次震惊世界。这似乎又给了新闻人坚实的信心:新闻,终究是内容为王。然而时代在发展,新闻又确实在改变,新闻工作者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1 变化:传者巨变,受众拥趸
1.1信息来源和技术手段的变化
从古老的印刷厂到今日的互联网,新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受众接触到的新闻资讯呈现爆发式增加,新闻信息来源呈现出多、杂、门槛低的特点,技术手段则呈现井喷式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使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呈现出深刻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上传信息,从而吸引网友的评论转发等关注行为,而这些信息往往来自上传者的亲身经历或目击,具有极强的现场性,文字、图片、视频、投票和跟帖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并用,充分展现了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播报。
此外,在新闻事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诉情况,目击者可以直击现场,从媒体官方微博到相关部门政务微博,从围观普通网友到微博大V舆论领袖,都可以传播相关信息和言论,丰富新闻角度,提高新闻可读性,使新闻事件从传统媒体中的单一播报,发展为互动连续滚动实时报道。此外,新媒体不但能迅速实时发布新闻信息,还能及时整合网友意见,积极传递建议和观点,应该说比传统媒体时代的单方播报有更好的舆论效果。更有甚者,在一些影响较大的公共事件中,如2016年6月的广东乌坎镇事件、湖北仙桃民众抗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事件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还会影响到相关决策。
1.2传播内容和话语权的变化
传统的新闻传播,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都较为狭窄,受众接受到的信息也就相对闭塞,而且在某些事件中,把关人在筛选过以后才会让合适的新闻播出。而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性使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大大发展,新媒体发展的坚实基础便来自于海量受众参与,它的影响力也正来源于此,这种受众基础使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人性化,符合大众趣味,也就更容易引起共鸣。
此外,传统媒体的桎梏,使某些场合、某些新闻并不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播报,而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切换到人人皆可为记者状态,可以拍下大量的珍贵的现场第一手素材。在新闻内容上,无论是时效性,还是广泛性,新媒体都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然而,在资讯海洋中,受众如何选择值得看的信息?传统媒体的举步维艰早就有目共睹,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才是最应该思考的。新闻APP和公众号的火爆,带给新闻人的应该是冷思考,自媒体的流行,更突显了受众对新闻的专业性的需求。
传统媒体时代,经过编辑排版后的新闻更具价值,也是因为这是精心选择后的有价值的信息。互联网推送的只有点击量,版面概念的缺乏使得在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上,传统媒体往往可以进行深度加工,呈现事实背后的力量。以澎湃新闻为例,作为国内原创新闻APP的领头羊,相较深耕多年的门户网站类新闻APP,澎湃的成功背后,是守住了新闻的专业性,得益于自家资深记者的发掘能力。背靠东方早报母集团,深厚的新闻渠道资源和正规记者队伍,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不言而喻。当受众面对繁杂的新闻不辨真假,澎湃最起码给了受众一个辨别渠道。但更重要的是,澎湃更接地气,也懂得抢发独家新闻,许多澎湃独家新闻纷纷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受众认知,不可谓不是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的成功先驱。
1.3受众选择权和新媒体采编权的变化
受众选择权是具有交互性的新媒体的天然优势。传统媒体显然选择有限,受众花在看新闻的时间上远远超过今天,但可选范围却狭小无比,想要在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就必须遵循线性时间流程。而互联网的交互性和搜索的便捷,以及APP根据用户口味不断调试不断进步的订阅功能,都使受众拥有了极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争夺用户战争加剧,一些网络新闻走上了标题党、假新闻的歪路,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媒体为了抢流量、抢眼球,不惜炮制各种假新闻,第一时间博取关注。从2007年北京的纸包子事件,到2016年抹香香领导的走红,再到女子找媒体策划被狗咬,我们看到的假新闻事件,已经从个别媒体丧失新闻伦理底线,发展到了某些无德之人主动联系无良媒体,寻求合作从而谋取不当利益。我们发现,这些新闻大多来源于新媒体而非传统网站,于是传统媒体有人高呼:新媒体才制造假新闻,新媒体才喜欢玩噱头,新媒体没有自己的记者,所以他们只能靠转载我们的内容并且用标题党赚流量。
的确,以往网络媒体没有自主采访权,只能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也不时会有版权之争,今日头条被起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然而,2015年10月起,全国新闻网站正式推行记者证制度。现在不少新闻APP已经具备了采编新闻的能力,也拥有了一批专业记者和编辑。记者和编辑是传统媒体的长处,也是网媒的稀缺短板资源,当这一资源不再稀缺,网媒还会担忧内容吗?
2 不变:内容为王,人才第一
万变不离其宗。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的确有诸多变化,然而,媒体平台再变,形式再变,渠道再变,本质仍然是新闻。新媒体是影响,是冲击,但更是机遇。
首先,内容为王这一真理并不过时,传统媒体应顺应时势,将更多新技术、新方法运用到新闻采编与传播中。社交网络、短片视频、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要广泛复合使用,邀请一些舆论领袖或者有代表性的网友进行互动传播,等,形成多元化、多态势的传播网络。
其次,人才第一是所有行业的公认原则。面对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务之急是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需要强大的凝聚力,离不开专业素养过硬的记者编辑。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从业者,不但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技术,还应该及时了解受众需求,运用受众接受的方式,采写受众喜爱的内容,进行新闻传播,更应该具备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敏感,对时事时刻保持敏锐度。
3 结语
传统媒体记者地位虽不复从前,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长期战斗在新闻采编第一线所培养出的新闻素养,却是无法比拟的优势。面对当前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变与不变,与其怨天尤人、裹足不前,不如主动转身、拥抱时代,在挑战中焕发新光彩。2016年7月,在湖北和福建洪灾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媒体记者奋战在抗洪前线,采制了大量有质感、有温度的优秀新闻作品。从1998年南方洪灾,到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直至今天,多种传播方式并用,新媒体带给新闻行业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出彩的受众体验。
[1]刘颖.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当代电视,2016(5).
[2]郭莹.从人才流失角度分析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尴尬处境[J].商,2016(5).
[3]李华.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J].新媒体研究,2016(4).
[4]林文,温玲英.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变革分析[J].电子测试,2016(7).
[5]李响.新媒体背景下纸媒的数字化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6(4).
[6]张灿.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源变化对新闻报道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7]肖璐.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J].鄂州大学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