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几点思考

2016-0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

刘 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关于我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几点思考

刘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摘 要: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文化安全问题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电视媒体作为最具话语权力的传声筒,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传承精神文明,传递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主要结合当今国际文化安全大背景,浅谈在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形势下,我国电视媒体在保护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上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国家文化;电视文化安全;广播电视

1 国家电视文化安全

文化是民族精神之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速,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会对本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固然能促进本国文化的蓬勃发展,但是仍要保持限度。一旦过度,我们的国家文化安全就要受到威胁。而电视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信息载体,在掌握国际市场竞争主动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视文化作为一种通俗文化,以其声画和谐的媒介特质决定了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电视节目是媒介塑造国家形象,“铸就国家文化安全防线的重要力量”。[1]

2 电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电视,不仅是人们监测国内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洞察国际世界的‘门镜’。”[2]分析电视文化安全,主要是基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的考量。

国际方面来看,在当今世界总体和平的形势下,各国竞争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入侵。在国内引进的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中,需要预防西方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为稳固我国国际地位,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电视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看国内,广播电视媒体是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坚力量。它以国情为土壤,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引导正面舆论。从这个角度讲,电视媒体在协调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我国电视文化安全方面的现状

3.1 电视剧方面

影视剧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切口,政府必须加以监督、管理和引导。当前,我国的电视剧创新少,雷同多。近年来,随着年轻受众消费群热衷追剧,国内掀起了一股追剧风。早在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强对海外剧的版权引进管理,不仅有利于我国本土电视剧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国家政府部门对于电视文化安全方面的综合考量。

我国约有80%的受众都是电视剧消费群体,而国外电视剧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已经开始悄然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消解民族的特质和国家认同感。从这个层面考虑,限外令显得十分必要。

3.2 传统文化方面

文化融合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不少冲击。以茶为例,茶文化糅合了中国诸子百家思想,这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可如今深谙茶艺茶道文化的年轻人甚少。我国传统文化的日益消退,从日饮文化的变更可见一斑。随着大量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出现,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同质化的危险[3]。年轻一代很少有人关注清明、端午和七夕,但是对圣诞节、情人节却呼声甚高,这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安全在全球时代日益衰微。

3.3 电视节目方面

在传统文化的诉求下,我国的电视领域开始出现了一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性电视节目,如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科教讲座式栏目《百家讲坛》,实现演播室和学术性完美结合,在轻松视听的氛围中讲解历史政治知识,有效达到广播电视信息共享、认知共识。从文化视角嫁接南北两地共同故乡情怀的《舌尖上的中国》,色香味煎炒烹炸的镜头特写中,传播的是饮食和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央视打造的首档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是一档替名人“寻根问祖”的节目,嘉宾们带着一份故土情结踏上未知的旅行,在求索中了解祖先的老故事,片子整个气质像是从一卷泛黄的线装书里透出来的人文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诚然,我国电视事业在保护本土文化方面做出过不少努力,但是创新力度不够,市场上热播的节目多是靠引进国外的版权,例如《中国达人秀》最早出自07年英国的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谢天谢地你来了》引进的是澳大利亚热门节目的版权,《客从何处来》也借鉴了英国广播公司2004年开播的名牌节目《你以为你是谁》,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版权引自韩国。

4 如何保护我国的电视文化安全

4.1 理性认识文化霸权,坚守本国文化尊严

文化是独特的,如果这种特性消失,必然会导致文化趋同毫无个性,这样国家原有的民族文化尊严必然会受到威胁。“对任何国家而言,文化认同都是最基本的认同。”[4]大众传播会模糊国家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让文化国际化。在这一形势下,如何振兴中华文化,是每一个有中国心中国梦的爱国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炎黄子孙,作为大众媒介的普通消费者,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媒介素养,理性认识文化威胁,提高对文化霸权的高度警觉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趋向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最易动荡,在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更需要坚守一种力量,一种文化自觉自信的正能量,让中国故事,中国信念、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

4.2 培养创新能力,发出时代强音

创新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它变得有新意,就需要人们从生动的实例中赋予其蓬勃的生命力。例如,文化部在首都国际机场举办的“汉字识中国”大型图片展,通过阐释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汉字让外国游客感受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电视原创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文化创新的典范。总之,应该与时俱进,对亘古不变的老文化老传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时代强音。

4.3 正确引导大众审美,抵制娱乐低俗化

当前,我国电视泛娱乐化发展问题严重,必须从文化安全的高度加以规范。国家广电总局四令,就是给格调低俗、审丑泛滥的娱乐节目打针治病。电视是一项融合全身心的审美活动,应该用一种自然健康的方式,既让人平心静气易于接受,又能引发思考启迪人生,获得真正意义的审美效果。

此外,借鉴模仿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但是必须要抓住学习的实质,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如引进国外版权,媒体应该在节目的选择上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不能盲目的拿来,让一些思想价值观念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节目麻痹和腐蚀受众的神经。

4.4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电视从业者做好把关人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的力度,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尤其需注重电视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电视工作者如何选择节目主题、如何正确引进版权、如何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保护好自身文化的独立性,这就需要媒体人的自觉自省精神。

我国媒体需要坚决捍卫祖国文化尊严,坚守话语权,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素养,坚守职业道德,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放眼未来,不只考量市场经济收益,只有媒体做好把关人,受众才能欣赏到有营养的电视文化节目。

5 结论

我国的电视从业人员,在宣传主流文化价值、愉悦受众的同时,也应该发挥媒体的社会责任,培育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可不仅仅是个口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真正充当祖国文化的传播者,使中华文化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何晓燕.刍议电视节目对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解构[J].现代传播,2012(4).

[2]孔令顺.论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一体两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4).

[3]孔令顺.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两个向度[J].现代传播,2007(6).

[4]张砥.文化认同是增强爱国意识的基础和条件[N].北京日报,2013-10-11.

[5]邱伟.广电总局“限外令”明年起实施 海外剧将延迟半年播出[N].北京晚报,2014年12月15日.

[6]李晓枫,邹定宾.中国电视文化的理性重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7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
探讨光纤通信在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