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如何反映社会舆情的几点思考

2016-02-28李静云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4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舆论监督新闻媒体

李静云

媒体如何反映社会舆情的几点思考

李静云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电视台)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的耳目喉舌,真实、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开展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舆情;媒体;渠道;正能量

舆情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给予某些社会现实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对于国家管理者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简单地说,社会舆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情民意。从新闻媒体的职责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民众能够及时客观了解事实,并表达民众的看法和意见。围绕着各类社会事件的发生,民众越来越多的需要借助媒体传递和表达民情和民意。鉴于此,努力拓展新闻媒体的政策宣传与舆论引导空间,使其发挥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思考。

1 新闻报道应把反映社情民意放在首位

媒体作为人民群众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信息通道,应切实发挥其舆论监督、社会服务的功能。应当看到,随着我国新闻市场的形成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闻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趋于多重。既要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堡垒作用,又要走向市场、走向大众、贴近生活。然而,现在很多媒体在栏目制作过程中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过度娱乐化,而轻视了新闻媒体在反映社会现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围绕中心工作进行策划新闻宣传的同时,应更加关注社会上那些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对舆论的引导来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2]。通过开办类似“民意社情”这样的栏目收集和传递群众的声音。以此来发挥新闻媒体在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中的中枢作用。

2 正确发挥新闻媒体的正向、积极的引导作用

客观、公正、理性地报道和传播健康有益的文化知识,是新闻媒体影响、控制民众观念和行为的基础和必然要求。当前,在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突出的格局下,党和政府政策的出台往往会被不同的利益主体多重解读。鉴于此,新闻媒体要及时播报民众所关心的事务,应当全面细致地宣传、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确保其能够被广大群众了解和正确理解,避免把舆论让给其他力量。

对于重大题材、典型事件报道或新闻行动,首先,着力于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吸引社会舆论普遍关注,营造舆论氛围,以凸显媒体影响力和引导力;其次,典型宣传要少而精,注意适当控制数量和频率;再次,典型报道推出形式要不拘一格,让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报道更多来自群众,来自现实生活,这样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重大突发性事件往往是社会的热点和受众的注意点,作为事件主要传播者的媒体,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事件,久而久之该媒体将成为受众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其对媒体品牌的粘性也将增加,这对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加强社会舆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进行深度分析

笔者认为,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不是简单地对于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舆情走势,提出积极有效的咨询和建议。社会舆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形成和作用机制往往十分复杂,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也是深层次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深入社会第一线,了解群众对各项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反馈意见,掌握当前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密切关注“大局、大事、大势”,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舆情动态,分析社会舆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3]。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能够第一时间报道,让民众能够及时了解事实真相,避免一些非正式渠道传播带来的信息失真情况,确保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通过深度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民众了解和分析事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获得民众的支持和积极地建议。另一方面,可以对国家管理者进行舆论监督,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同时,可以为国家管理者提供基础的信息和资料,为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塞弗林,等.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郑保卫.试论我们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J].新闻记者2005(10).

李静云(1968-),女,陕西宝鸡人,本科,新闻序列中级,为宝鸡电视台《金融聚焦》《保险视界》栏目责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舆论监督新闻媒体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